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三块六     
<正>有一次陪老婆逛菜市场,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由于是刚过完年,菜价比较贵,黄瓜竟要三块六一斤!我老婆说三块吧,小贩说好!二斤四两,给七块钱吧!正要付钱,旁边又过来一人买黄瓜,小贩说三块六,那人就摇摇头走了。我很不理解,就问他,既然你  相似文献   

2.
一个采购员走到市场去调研,会发现有数以万计的产品规格和型号在等着他。连同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名称都不一致。唯一的相同点可能是,这些产品仿佛都在挥着手朝他喊:"买我吧,买我吧。"  相似文献   

3.
檀老师:我妻子总是不愿意跟我父母住一起。我问她为什么,她老说不自由。我自己家离父母家很近,现在孩子很小,要是回自己家我们俩忙不过来,而她又不愿意在父母家住。婆媳关系是大家都会面对的,这我也懂。我也希望她们能和睦相处。我母亲对我妻子很好,很疼爱她的。我真不知道怎样劝她,您帮帮我吧!小闵小闵: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处的关系之一,处理好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双方各自都得退让一步。你所面对的问题可能涉及的面比较广,仅从您的只言片语中我仍然不能清晰地了解产生现状的全貌,因此我想就常见的导致婆媳关系紧张的几个原因,结合你谈到的困惑进行一些解答。  相似文献   

4.
师恩难忘     
在庆祝第11个教师节的日子里.我更加怀念我的恩师李汉荣老师.李老师是我们家乡的一位民办教师.她是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和还主任.上dop时,我是个很调度的学生,成绩差表现也不好,一年级升二年级时,班主任说啥也不让我跟班走.父亲拉着我我校长求教师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含着眼泪把我带了回家,自然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当时,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进学校大门.晚上.李老师(他当时是二年级另外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您要是不嫌弃,就让孩子到我的班上去上学吧.”父亲看到有老师$没…  相似文献   

5.
正在许多人眼里,"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很普遍,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达到要求就行。因此,工作的质量、标准都不高。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工作着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心态,那么我们很可能与成功无缘。调整心态的方法:1、认清工作的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  相似文献   

6.
成功者自救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  相似文献   

7.
教我涨工资     
正余老师:我常应酬,腻烦加班,薪水少,怎么能多赚点呢?辛季辛季:最近,我特别注意并观察到周遭老是有些抱怨自己缺钱的人。如果你现在很缺钱,或许是因为你害怕拥有它,或者实际上也不想要得到钱。要这样去理解,可能会让你感到很不舒服,但事实是你或许会相信别人能照顾你,或者你可能只是不愿意全力以赴去赚钱罢了。如果你想多挣点钱,就得先终止所有的指责。当我们抱怨与指责,也就会因此吸引到更  相似文献   

8.
想家的时候     
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办法:一是顺其自然,既然烦恼、担心无效,不如随它去好了。二是为所当为,做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员工。上个月妻子给我添了一个大胖小子,我很想回家看望她们母子。可我所在的施工项目进入了攻坚收尾阶段,我理智地选择了继续留在工地上。我的妻子很理解我,但我思绪时常有溜号的情况,常常会突然想念她们,经常拿出她们的照片来看。虽然没有影响工作,但我不知怎样能解决这种想念,能否请心理专家帮我排解一下呢?  相似文献   

9.
瑞健 《石油知识》2014,(6):42-43
<正>第一次对动设备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是缘起一个误会。当时我在一家设备类杂志做编辑,拿到一篇关于设备监测方面的稿件,按流程初审合格后发给一位监测方面的老师复审。这位老师做了一辈子的设备监测工作,实践经验也够扎实,也出国学习过,我的选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位老师也很认真,不  相似文献   

10.
很多企业都知道信息化是企业的必由之路,对于如何去走企业管理者却很迷茫,一方面对信息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去做也非常陌生,常常依赖企业内部人员的报告,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因此,很多管理者就希望去看看其他做得好的企业是如何做的。但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参观学习完以后总结出来的所谓“经验”通常像盲人摸象,只不过看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而以此类推。这种方法既不科学也不宜模仿。  相似文献   

11.
<正>檀老师:我是再婚。家中的先生曾经背叛过我2次,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原谅了他,也许因为再婚,也许感觉天下的男人都差不多吧。吵闹过后,我没有离婚,心理却变得非常不健康:他现在对我好,我也不会去感激,就感觉他欠我的;他对我不好,我就更觉得委屈,会联想起好多好多他的所作所为。最近变得烦躁,有摔东西的迹象,发泄完后又极度后悔,会对发泄过的物品道歉,您看我是不是得病了?我心里的结要怎么样才能解开?汪敏  相似文献   

12.
"不要让采购人员谈价格。"每当我提起这句话,做采购的人立即就会提出疑问:做采购的连价格都不去谈,那还干什么呢?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不能让采购人员单独去谈价格!在谈价格的时候,要通过一个"跨部门小组"去执行。  相似文献   

13.
<正>以前只知道大连有个老虎滩。不久前去大连参加一个讲座,讲完回京前,朋友说还有半天时间去金石滩看看吧。什么滩?前两个字没听清,还以为他说的是老虎滩,就说不去了,老虎滩去过不止一次。朋友说不是老虎滩,是金石滩,是个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我一听来劲了,去。  相似文献   

14.
<正>张老师:我经常因为孩子发火,有很多事情我反复要求了他还是做不到。孩子毕业后,我给他选择好工作,他却不喜欢。他也说不太清楚究竟喜欢什么。他反复地尝试各种曾经喜欢过的工作,却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他的很多想法在我们父母眼里是很不成熟的,如何让他理解明白呢?吴女士  相似文献   

15.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6.
娄晖 《石油教育》2000,(3):24-25
在教学中 ,常常遇到学生提同一个问题 :“上课时老师讲的我都听明白了 ,可一做作业就不会了 ,这是怎么回事 ?”乍听好似有过同感 ,也可能不知如何作答。其实老师只要反问学生一句 :“你把该记的都记住了吗 ?”道理很简单 ,如果只是听明白了 ,没有把该记住的知识记在脑子里 ,或者说没有把老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那么需要去回忆这些知识时 ,又怎么能在脑子里搜寻到所需要的知识呢 ?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了 ,恰似古人所云 :“不记则思不起”。实践证明 ,记忆是学习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记忆品质是学习的保证 ,知识的积累、储存与…  相似文献   

17.
挖掘自身的潜能,认识自己、挑战自己,不断地激励自己,最后一定能战胜自己的"约拿情结"。舒楠老师:看到自己的同学、同龄人及自己的周围的同事有的已干得很出色,有的甚至很有成就,真的很羡慕,也很着急。我也是渴望成功的,而自身条件也不差。但当有一些机会向我走来的时候,我又犹豫了,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敢有所行动。结果还是一  相似文献   

18.
困惑来自人际交往,要调整性格,增强自信,学会沟通。无论结果如何,要增进友谊,学会欣赏,善于称赞。檀老师: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紧张和着急的人。在领导和陌生人面前讲话很紧张;在同事面前也怕说错了话。我每天都处在着急、紧张之中,有时候还会伴随手脚冰凉。我变得特别不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下降。我这种情况是心理素质差,还是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去克服。麻烦您在百忙中给予我指导。小张  相似文献   

19.
<正>檀老师:我结婚时间不长,有属于我俩自己的房子,公婆也有自己的家。但是,我只要不在家,婆婆就跑到我的家里,把我原先摆放好的东西按照她的习惯或者想法重新摆放一边,让我经常找不到要用的东西;有时候还翻看我的衣柜。我旁敲侧击地、非常客气地提醒过婆婆,这样做让我很不舒服。但婆婆照样我行我素:只要我出门不在家,她就来家里折腾一番。请问:我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0.
<正>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临终前,他很慎重地留下了遗嘱。他在遗嘱中说:"我死后,除护送遗体去火葬场的少数几位最亲近的朋友之外,一概不要打扰。不要墓地,不立碑,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举行任何官方仪式。骨灰撒在空中,和人类、宇宙融为一体。切不可把我居住的梅塞街112号变成人们‘朝圣'的纪念馆。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除了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不死之外,我的一切都将随我死去。"爱因斯坦的遗嘱是我所见到的名人遗嘱中最短小、最平实的一份。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在这样一份表示一生终结的文件中,竟没有一个字讲到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也没有对后人提出任何希望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