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3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查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和NK(CD16++CD56+).结果 HSP患儿与对照组儿童比较,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8+和NK(CD16++CD56+)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1);CD8+、CD19+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和NK细胞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肝细胞癌患者、59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减少(P<0.05),肝细胞癌组外周血中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CD3-CD57+NK细胞及CD3+CD57+NKT细胞功能的抑制参与了肝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萍  张秋业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31-33,36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4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检有无异常分为肾炎组(HSPN组)和非肾炎组(NHSPN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CD4+细胞、CD8+细胞、CD3+细胞、NK细胞(CD3-CD56+)、B淋巴细胞(CD19+)和CD3+HLADR+细胞水平。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4.66,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7.28,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Treg水平与CD4+细胞呈正相关(r=0.554,P<0.01),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305,P<0.05),而与CD8+细胞、CD3+细胞、CD3-CD56+细胞以及CD3+HLADR+细胞则无相关性(r=-0.109~0.287,P>0.05)。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与CD4+CD25+Treg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5)。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增强,免疫抑制效应不足;HSP病儿存在Th17/Treg平衡紊乱,Th17/Treg失衡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PSS患者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CD3-/CD16+56+)、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 PS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4+/CD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其它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结论 PS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是异常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异常与疾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相关联。CD3+CD4-CD8-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抑制功能减弱,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可能是引发PS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对37例HSP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血清IgA、C3水平显增高(P<0.01),而C4水平降低(P<0.05)。两组血清IgG、IgM水平差异无显性。外周血CD3、CD4、CD16+5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显低于对照组。CD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比差异无显性。B淋巴细胞(CD19)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及其功能低下可能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反应性关节炎(Re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6例ReA患者和53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3+T、CD4+T、CD8+T、CD16+56+NK、CD19+B细胞的百分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 、IgA及IgM含量.结果:Re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B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血清IgG水平升高(P<0.05);CD15+56+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3+T、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血清IgM、Ig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ReA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ReA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紫癜(HSP)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19+及NK(CD16+ +CD56+)细胞水平的变化,了解HSP合并MP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MP感染与HSP免疫学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MP—IgM抗体,又分为MP—IgM阳性组和阴性组,并选择20名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所有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19+、CD4+/CD8+和NK(CD16+ +CD56+)细胞水平。结果53例HSP患儿中MP—IgM阳性21例,其阳性率高达39.6%;HSP患儿外周血CD4+细胞和NK(CD16+ +CD56+)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CD8+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CD19+B细胞显著升高(P〈0.01);HSP患儿M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发现,MP感染阳性组CD8+细胞百分率较阴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和NK(CD16+ +CD56+)细胞活性下降更显著,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P儿童中有较高的MP感染率;HSP患儿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NK细胞活性降低,B细胞多克隆活化;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HSP的发病;伴MP感染的HS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更加紊乱,表现在CD8+细胞百分率升高更明显,NK(CD16+ +CD56+)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更显著;提示MP感染可能在HS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方法 以流式细胞术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459例健康体检者和100例DM患者体内T细胞(CD3+、CD3+CD4+、CD3+CD8+)、B细胞(CD3+CD19+)、NK细胞(CD3-CD16-56+)、活化T细胞(CD3+HLA-DR+、CD3+CD25+)分布水平.细胞百分率取98%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M患者组CD3+、CD3+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DM患者组CD3+CD19+、CD3+HLA-DR+、CD3+CD25+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DM患者组T4/T8比值、NK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M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临床DM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在手足口病病人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6例手足口病患者以及17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与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者组CD3+、CD3+CD4-CD8+、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降低(P值分别为0.008、0.050、0.025),CD3+CD4+CD8+、CD3+CD4+CD8-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775、0.149),以上各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在年龄与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者CD3+CD4-CD8-双阴性调节性T细胞、CD3+、CD3+CD4-CD8+异常变化提示其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确诊但未治疗的MDS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B淋巴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亚群比例。③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亚群比例失衡,以CD4+的T辅助细胞亚群减低为主,CD8+的抑制性T细胞阳性率增加,CD4+细胞与CD8+细胞比例倒置,具有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的NK细胞和B细胞数量亦低于正常人。④结论 MDS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检测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用于MDS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IgA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动态分别检测20例健康对照组和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经抗过敏治疗后早期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比浊法查血清IgA水平,探讨其表达与血清Ig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急性期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4+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淋巴表面的CD8+T细胞组PD-1在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抗过敏治疗可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清IgA水平逐渐降低,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下降,推测IgA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面表面PD-1表达水平变化与患儿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妇女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变化。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确诊的PIH 妇女27例(PIH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 和CD+4CD+25 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并与同期住院正常怀孕产妇 (对照组,20例)相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调节性T细胞数据中,PIH组血清CD+4CD+25 Treg和CD+4CD+25 Foxp3+ Tre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辅助性T细胞中,PIH组血清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 PIH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鲜分离及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的人外周血CD4^+T细胞CD25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方法:分离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经自身肠道菌群抗原刺激后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新鲜分离及混合培养14d的淋巴细胞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单细胞水平同时检测CD4,CD25和FOXP3的表达.结果: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约43.4%表达CD4,在CD4^+T细胞中,约5.8%表达CD25,而高表达的只有1.9%,约5.2%表达FOXP3,CD25和FOXP3均表达的占3.3%,CD25^hi FOXP3^+细胞占1.6%,CD4^-细胞几乎不表达FOXP3.经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总数均轻度增加(与未刺激组比较,平均增加21.0%,P〈0.001).CD4^+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上升(67.1%vs43.4%,P〈0.001),CD25^+,FOXP3^+及CD25^+FOXP3^+细胞的比例变化不大.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的比例及CD4^+CD25^hi FOXP3^+T细胞占CD4^+CD25^hiT细胞的比例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呈下降趋势(前者从59.8%降到52.0%,后者从86.3%降到77.9%,均P〈0.05).结论:CD25和FOXP3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CD25及CD25^hi均不能很可靠地标记人类的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在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以后.肠道菌群抗原作为外来抗原刺激自身的淋巴细胞后,活化增殖的细胞中主要是CD4^+CD25^+FOXP3^-反应性T细胞,而不是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肌少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并探讨其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患者,其中肌少症患者48例,非肌少症72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和CRP。结果:肌少症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7±0.9)×109/L,非肌少症组为(5.5±0.8)×109/L;肌少症组血NK细胞(CD3-CD56+)为(30.4±6.6)%,非肌少症组为(25.4±7.2)%;肌少症组血CRP为(6.3±1.2)mg/L,非肌少症组为(3.8±0.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外周血总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样细胞(CD3+CD56+)、记忆T细胞(CD4+CD45RO+)、初始T细胞(CD4+CD45RA+)、双阴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少症患者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NK细胞、CRP均高于非肌少症组,提示肌少症组患者可能存在机体微炎症和固有免疫反应过强。  相似文献   

15.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对BALB/c小鼠体外淋巴细胞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离、扩增SD大鼠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取第5代MSC与分离的小鼠淋巴细胞在刀豆蛋白(ConA)刺激下共培养5天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 当淋巴细胞: MSCs在1:10及1:50时均可抑制ConA刺激下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 MSCs在1:10 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大鼠MSC具有异种基因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53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尿检异常分为。肾炎(HSPN)组和非肾炎(NHSPN)组,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NK细胞(CD16^+CD56^+)和B淋巴细胞(CD19^+)水平。结果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和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6.80~46.40,q=2.81~4.25,P〈0.01、0.05),而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细胞水平与CD4^+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9、0.285,P〈0.01、0.05),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无相关性(r=0.009、-0.104,P〉0.05)。结论HSP病儿急性期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亚群紊乱,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数量降低,导致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CD25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丙肝病毒(HCV)单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单一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百分含量和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CD4+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在HCV感染组轻度升高,而在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2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降低(P<0.001),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HCV感染组CD4+及CD8+T细胞表面CXCR3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中国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5和CXCR3分子表达水平和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受到HIV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KD组患儿32例;对照组30例中分为两组:非KD发热组15例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健康组15例为健康体检患儿。KD患儿分别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前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分析其关系。结果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4.40±1.31)%]与非KD发热组[(6.37±1.99)%]和健康对照组[(7.45±3.18)%]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而IVIG治疗后热退2~3天,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6.88±2.50)%]明显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同时在KD急性期,血清IFN-γ、IL-4水平均明显升高,在IVIG治疗后热退2~3天无明显下降。且在KD急性期血清IFN-γ、IL-4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成负相关性(r=-0.838,P<0.01)。在静注IVIG后热退2~3天,血清IFN-γ、IL-4水平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4和-0.072,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对体内Th1和Th2细胞的调控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并探讨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 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在肿瘤接种后1周、3周和6周3个不同时间点,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CD4+CD25+ 和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脾脏、引流淋巴结和肿瘤组织中所占的CD4+T细胞细胞的比例, CD4+T细胞中CD25+ FOXP3+双阳的表达情况,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占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CD3+T)的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中,脾脏和淋巴结中CD4+ 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在荷瘤1周、3周和6周逐渐下降(P0. 05)。 结论 调节性T细胞在恶性肿瘤模型中表达增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HSP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4l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儿童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值。结果(1)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CD127^+明显降低(P〈0.05);(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的CD4^+CD25^+CD127^+值在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25^+CD127^+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CD127^+值在HSP患儿治疗前显著降低,给予有效的治疗后其值显著升高,可能在HS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进行了参与。而对于HSP患儿对疾病的有效预测.可以对其CD4^+CD25^+CD127^+值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