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测定并比较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GLC)、神经肽Y(NPY),β细胞中胰岛素蛋白表达,明确T1DM大鼠胰岛中α、β细胞的功能改变及相互关系。方法:用普通饮食/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T1DM大鼠模型;测定两组大鼠生化代谢指标及胰岛面积;采用荧光双标及单标法分别对两组大鼠胰岛GLC、NPY,INS定位分析及α细胞中NPY,GLC,β细胞中INS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T1DM鼠模型的生化代谢指标与临床疾病表现一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1DM组胰岛面积缩小,β细胞中INS表达减少,而α细胞中的NPY,GLC表达明显增高(P<0.01)。表达NPY及GLC的α细胞分布方式发生由正常的外周向中央分布的改变。结论:本实验证明T1DM发生时,INS表达减少与NPY,GLC表达增多同时并存,为T1DM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 DM) 对脓毒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 STZ) 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 建立脓毒症模型。留取心脏组织和全血标本,ELISA 检测炎症因子TNF-α,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观察心脏组织糖原染色。结果( 1) 糖尿病模型: 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轻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血糖和体质量显著升高( P < 0. 001) ; 心肌糖原染色结果显示: 正常大鼠心肌细胞核染色,间质细胞及血管无染色; 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和心肌微血管均染色且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细胞核明显深染。( 2) 糖尿病基础上的脓毒症模型,造模后大鼠出现异常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 Normal-CLP 组血清TNF-α 值显著高于Normal-Control 组( P < 0. 01) ,明显高于Normal-Sham 组( P < 0. 05) 。DM-CLP 组血清TNF-α 值显著高于DM-Control 组( P < 0. 01) ,明显高于DM-Sham 组( P < 0. 05) ; Normal-CLP 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Normal-Control 组和Normal-Sham 组( P < 0. 01) ,DM-CLP 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DM-Control 组和DM-Sham 组( P < 0. 01) 。结论正常大鼠和DM 大鼠对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是不一致的,这可能与正常大鼠和DM 大鼠体内免疫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通过制备5 /6 肾切除( 5 /6 Nx) 小鼠慢性肾脏病( CKD) 模型,观察小鼠成纤维生长因子23( FGF23) 及钙磷代谢指标,有助于研究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28 只C57 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1 周后,切除模型组约5 /6 左肾,1周后切除右肾, 16 周后处死后收集血尿和肾脏组织标本,常规检测血尿FGF23、甲状旁腺素( PTH) 、活性维生素D、钙、磷等指标,观察肾脏病理。结果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后16 周5 /6 Nx 小鼠出现体质量减低,血清FGF23、PTH,血磷等异常升高,活性维生素D 水平显著降低,尿蛋白增加。肾脏病理发现系膜基质增生、胶原沉积及纤维化明显,和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结论5 /6 Nx 小鼠可以出现明显的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特征,是研究CKD 骨病合适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海马内注射海人藻酸( Kainic Acid,KA,1 μg /μL, 1. 0 μL) 建立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注射KA 后的行为学变化;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 Iba-1) 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的表达情况。结果塞来昔布组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最大发作级别明显降低( P < 0. 05) ; 与模型组相比,塞来昔布组的海马组织中Iba-1 和GFAP 的表达减少,胶质细胞活化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其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癫痫发作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通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 EPA) 与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的不同配比在降血脂方面的变化。方法给予70 只雄性SD 大鼠采用高脂高糖乳剂灌胃10 d,按总胆固醇( TC) 水平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胶囊组( 28 mg /kg) 、海豹油组( 333 mg /kg) 、鱼油A( 167 mg /kg) 、鱼油C( 150 mg /kg) 、鱼油D( 183 mg /kg) 、鱼油E( 167 mg /kg) , 10 只/组,每天给予高脂高糖乳脂及治疗,连续30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动物大鼠血清( TC) 、甘油三酯(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白介素-2( IL-2) 、白介素-6( IL-6)及肝脏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0. 028 g /kg 非诺贝特胶囊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HDLC、LDLC 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但可增大肝脏系数( P < 0. 05 或P < 0. 01) ; 海豹油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A、鱼油E 可以降低TC、HDLC、LDLC 含量( P < 0. 01) ,鱼油D 可以降低TC、TG、HDLC、LDLC 含量( P < 0. 01) ,但海豹油、鱼油A、鱼油C、鱼油D、鱼油E 均未见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 P > 0. 05) 。结论对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鱼油A、鱼油E 均具有降低TC、HDLC 和LDLC 的作用,鱼油D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鱼油C 不具有降低TC、TG、HDLC、LDLC 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桃核承气汤对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是否存在相关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对40 只SD 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 TAA) 和口腔灌胃该中药方剂汤的方法,观察大鼠的神经HE 分级和血氨的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各剂量组不同程度地可降低大鼠HE 级别和血氨的浓度,空肠和回肠的细菌计数与模型组相比呈下降趋势且P < 0. 05,对空回肠菌群具有显著的回调作用。同时各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也出现回调和B/E 值增高的现象。结论该方剂汤对肝性脑病大鼠的肠道菌群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可增加胃肠道的定植抗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率较高,认为T2DM是AD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AD和T2DM分别以脑淀粉样蛋白-β(Aβ)和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沉积为特征.淀粉样变蛋白在这两种疾病之间有着相互的作用.本文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了解AD和T2DM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针对本中心SPF 级实验大鼠易发生的脱毛现象分析其原因,以对实验大鼠的养殖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建议。方法通过观察本单位SPF 实验大鼠脱毛的特点,对生长繁殖群常用大鼠饲料的灭菌效果和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改进饲料配方,进行治疗试验并观察效果。结果饲料高压灭菌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变化量较大,使用辐照灭菌饲料以及将维生素含量调整后大鼠脱毛改善情况最明显。结论饲料经过高压灭菌后营养中的维生素含量损失可能是造成SPF 大鼠脱毛的重要原因,在日常饲养中使用辐照饲料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及T2DM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联合30 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注射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每周测量体质量、随机血糖、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等指标,计算并分析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分别在血糖...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对机体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普通级新西兰兔11 只采集血样,采集后双侧耳缘小静脉反复穿刺,隔日1 次,连续2-3 次,建成创伤模型后采集血样,检测建模前后2 组血清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氢酶( CAT)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总抗氧化能力( T-AOC) 指标,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MDA: A 组( 3. 048 ± 1. 259) nmol /L,B 组( 3. 251 ± 1. 695) nmol /L,A 组水平低于B 组;T-SOD: A 组( 384. 314 ± 50. 122) U/mL,B 组( 348. 942 ± 45. 852) U/mL,A 组水平高于B 组; CAT: A 组( 6. 121 ±4. 097) U/mL,B 组( 4. 563 ± 2. 223 ) U/mL,A 组水平高于B 组; GSH-Px: A 组( 377. 808 ± 72. 726 ) U/mL,B 组( 349. 942 ± 54. 021) U/mL,A 组水平高于B 组; T-AOC: A 组( 5. 537 ± 2. 128) U/mL,B 组( 4. 633 ± 2. 074) U/mL,A组水平高于B 组;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创伤对机体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但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沙漠干热环境下不同程度中暑大鼠血常规及肠黏膜的病理学变化。方法将SPF 级SD 雄性大鼠48 只,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 NC 组) 、轻度中暑组( LHS 组) 、中度中暑组( MHS 组) 、重度中暑组( SHS 组) 。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模拟的沙漠干热环境温度( 41 ± 0. 5) ℃,湿度( 10 ± 2) % RH,禁食禁水。分别于( 50 ± 5) min、( 100 ± 5) min、( 150 ± 5) min 造成大鼠轻、中、重度中暑模型后,立即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深度麻醉处死,留取静脉血及回、结肠组织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和病理学观察评分。结果大鼠随中暑程度的加深,白细胞数逐渐增加,SHS 组白细胞数较其它各组增加明显( P < 0. 05) ; 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MHS 组较NC 组、LHS 组增加明显,SHS 组较其它各组增加明显( P < 0. 05) ; MHS 组血小板数较NC 组、SHS 组增加明显( P < 0. 05) 。MHS 组、SHS 组回肠和结肠病理学损伤评分随中暑程度的加深显著增加( P < 0. 05) ; MHS 组、SHS 组内回肠病理学损伤评分高于结肠( P < 0. 05) 。结论沙漠干热环境造成中暑大鼠白细胞数、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升高,血小板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肠黏膜病理学变化随中暑程度的加深而进行性加重,其中回肠较结肠病理学损伤更为严重,提示预防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对小肠黏膜的保护尤为重要,而血小板数降低可能是反应重度中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评价6 种已知对人类具有神经毒药物吗替麦考酚酯、异烟肼、环孢素A、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乙醇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方法挑选受精后5 d( 5 dpf) 的野生型AB 系斑马鱼在含吗替麦考酚酯( 4. 5、15、45 和51 μmol /L) 、异烟肼( 1 460、4 866、14 599 和15 328 μmol /L) 、卡马西平( 17. 5、58. 3、175 和187μmol /L) 、苯妥英钠( 16. 7、55. 7、167 和185 μmol /L) 、乙醇( 0. 18%、0. 63%、1. 81% 和2. 0%) 、环孢素A( 5、16. 7 和50 μmol /L) 的养鱼用水中暴露,实验过程中不做换液处理, 24 h 后,利用斑马鱼行为分析仪检测斑马鱼的总运动距离,评价6 种药物对斑马鱼运动活力的影响; 受精后1 d( 1 dpf) 的运动神经元转基因斑马鱼胚胎在含吗替麦考酚酯( 0. 15、0. 5、1. 5 和5. 5 μmol /L) 、异烟肼( 10 971、36 596、109 708 和111 825 μmol /L) 、卡马西平( 45. 9、153、459 和 484 μmol /L) 、苯妥英钠( 200、667 和2000 μmol /L) 、乙醇( 0. 19%、0. 62%、1. 86% 和1. 98%) 、环孢素A( 5、16. 7 和 50 μmol /L) 的养鱼用水中暴露,实验过程中不做换液处理, 48 h 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分析统计斑马鱼次级运动神经元轴突的长度,评价6 种药物对斑马鱼运动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结果吗替麦考酚酯、乙醇、卡马西平暴露后,随着浓度增加,斑马鱼运动距离先增加后减少,产生典型剂量依赖性倒“U”型运动; 异烟肼和苯妥英钠暴露后,随着浓度增加,对斑马鱼运动活力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环孢素A 暴露后,随着浓度增加,斑马鱼产生兴奋性,斑马鱼总运动距离逐渐增加; 6 种药物作用后,斑马鱼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均变短,表明6 种药物在实验剂量下均能抑制运动神经元轴突的生长。结论斑马鱼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药物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不同温度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生存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的长白仔猪30 头( 25-35 kg) ,随机分为常温实验组( 环境温度25℃ ± 1℃,湿度35% ± 5%,n =10) ,干热环境Ⅰ组( 环境温度40. 5℃ ±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干热环境Ⅱ组( 环境温度41. 5℃ ±0. 5℃,湿度10% ± 2%,n = 10 头) 。将实验动物置于人工实验舱内,按实验设计设置相应的环境参数,分别在各自环境暴露3 h,建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生命体征及死亡时间。结果1. 常温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体温较长时间稳定在一定水平,稳定期后呈进行性下降; 而干热Ⅰ组休克后缓慢上升,两相邻时间点温度无显著差异; 干热Ⅱ组模型成功后体温很快升至42℃,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直至动物死亡,相邻两时间点体温差异显著。2. 常温组模型成功后三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 567 ± 16. 9) min、( 178 ± 3. 6) min、( 61 ± 2. 8) min,三组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显著。结论1. 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常温环境,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可加速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死亡; 2. 而沙漠干热环境Ⅱ组存活时间更短,提示在沙漠干热环境下,环境每升高1℃,可明显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猪的生存时间。3. 体温升高的速度与死亡速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越快死亡时间快,生存时间越短,提示沙漠干热环境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体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导盲犬在恐惧性测试中心率变化规律,为导盲犬的前期筛选提供行之有效的行为学方法和生理依据。方法对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提供的28 只培训成功的导盲犬和32 只培训失败的淘汰犬进行恐惧性测试。同时收集到32 只犬的心率,其中导盲犬16 只,淘汰犬16 只。分析恐惧性测试中注意力及主动探索两个行为变量评分以及心率变化规律。结果恐惧性测试中导盲犬的注意力和主动探索行为变量得分均显著高于淘汰犬( 注意力: 导盲犬组: 3. 32 ± 0. 18,淘汰犬组: 2. 34 ± 0. 18,P < 0. 01; 主动探索: 导盲犬组: 3. 32 ± 0. 24,淘汰犬组:2. 34 ± 0. 18,P < 0. 01) 。恐惧性测试中检测到的导盲犬组与淘汰犬组的心率值均显著高于各组相应的静息心率( 导盲犬组: 测试心率: 116. 76 ± 11. 11,静息心率: 100. 38 ± 12. 71,P < 0. 01; 淘汰犬组: 测试心率: 124. 83 ± 15. 57,静息心率: 98. 41 ± 12. 38,P < 0. 01) 。对恐惧性测试中心率与静息心率的差值( △HR) 分析发现,淘汰犬组的差值显著高于导盲犬组( 淘汰犬组: 26. 42 ± 3. 68; 导盲犬组: 16. 38 ± 2. 03,P < 0. 05) 。结论相对于淘汰犬而言,导盲犬在恐惧性测试中心率与静息心率的差值较小,这表明导盲犬的情绪相对比较稳定,可能与其能更好地控制恐惧情绪有关。本研究为导盲犬的早期筛选提供科学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在Passive test ( PT) 行为测试中,评价导盲犬的心率变化特征,以期为导盲犬的前期筛选提供科学参考信息。方法选取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66 只犬在培训前进行PT 测试,测试过程通过摄像头进行记录,其中37 只犬在训练结束后被基地认定为不适合成为导盲犬,即淘汰犬。心率信息采用RS800CX 心率表进行记录。结果PT 测试可以考察犬的活跃程度,测试中平均得分在导盲犬( 2. 0 ± 0. 11) 和淘汰犬( 3. 1 ± 0. 22) 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导盲犬相对活跃度低于淘汰犬。在整个测试中,心率变化的平均值在导盲犬组( 19. 5 ± 8. 45)与淘汰犬组( 19. 6 ± 11. 35)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活跃程度较低的犬中( PT 测试中得分在3 分以下) ,导盲犬的静息心率值显著大于淘汰犬。结论本研究显示在PT 测试中,具有成为导盲犬潜力的犬,其活跃度相对较低,静息心率相对较高,PT 测试结合心率的分析可以为导盲犬的前期筛选工作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微小病毒( MVM) 荧光定量PCR 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实验小鼠中。方法根据NCBI 上发表的MVM( NC_001510) 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MVM 荧光定量PCR 方法。考察引物探针的最佳线形范围,特异性及灵敏度,并使用该方法对178 份清洁级小鼠粪便DNA 样本进行检测。结果MVM 荧光定量PCR 方法最佳线性范围为109 ~ 104 拷贝/μL,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 值可达0. 99,灵敏度为101 拷贝/μL,特异性强,与大鼠细小病毒H-1 株和KRV 株、猪细小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荧光定量PCR 方法对178 份小鼠粪便DNA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MVM 荧光定量PCR 方法具有特异、灵敏的特点,为MVM 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为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并且特异性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 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fox 基因、假结核耶尔森氏菌inv 基因、志贺氏菌ipaH 基因及空肠弯曲菌gyrA 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 优化退火温度等条件,分析多重PCR 的特异性、敏感性,使用该多重PCR 方法检测小鼠和豚鼠样品。结果多重PCR 扩增出了预计的PCR产物,即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511 bp)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779 bp) 、志贺氏菌( 290 bp) 和空肠弯曲菌( 156 bp) 。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 × 10 - 3 ng /μL(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 和1 × 10 - 2 ng /μL( 空肠弯曲菌) 。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菌中检测出阳性条带。使用该方法从样品中检测出不等的阳性样品数。结论该多重PCR 方法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