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内经》“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首先翻译原文,按其原文意义,分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探讨:(1)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2)治痿独取阳明与各补荥而通其俞的关系。(3)治痿取阳明是否专在补?从而阐明了治痿与取阳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3.
浅谈治痿独取阳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痿病 ,《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 ,日久痿废 ,手不摄物 ,足不任地 ,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 ,独取阳明”之说。笔者临床所见 ,仍有不少医家遵循此说 ,而忽略了辨证论治 ,造成疗效欠佳 [1 ]。故笔者借此对“治痿者 ,独取阳明”谈谈两点浅识 ,意在抛砖引玉。1 独取阳明非《内经》治痿之宗旨“治痿者 ,独取阳明”按字义解释 ,“独取”二字之“独”字应释为单独或唯一 ,“取”字应释为应用、采用 ,“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经与手阳明大肠经。故“治痿者 ,独取阳明”之原意是指治疗痿病应…  相似文献   

4.
杜旭 《国医论坛》2011,26(2):9-10
《内经》首次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成为后世治疗痿病广泛遵循的治疗原则。历揽前贤治疗痿病,不论选方用药或针灸治疗,皆重视对脾胃的调理,遵“治痿独取阳明”之法则。但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笔者还是有一些不同解读,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治痿独取阳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历代注家,多从句中“独”字立论,认为治疗痿证只单独取于阳明。如张志聪云:“诸痿独取于阳明。”马莳亦云:“然则足痿而不能举者,由于阳明之虚,则治痿独取阳明者,宜也。”又如明代医家王肯堂说:“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而为痿,治痿  相似文献   

6.
<正> 1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原文是“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独取阳明,何也”?这是《内经》以前对痿证治疗的总结,被后世宗为治痿大法。痿证的范围较大,“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则,能不能指导临床实践?从上文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帝和岐伯对此持怀疑态度。在原文中,岐伯全面地论述了痿的病因病机,指出“所求不得”,“悲哀太甚”,“入房太甚”,“有渐于湿”,“远行劳倦”等均可以致痿。这些意味着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所以岐伯提出要“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说明对痿证  相似文献   

7.
李萌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51-551
痿证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李萌广西大学医务所(南宁530004)《素问·痿论篇》曰:“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笔者在临床中深受启发,运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为主兼肝肾虚损而发之瘫痪、腰腿酸痛等,均以调摄后天脾胃为...  相似文献   

8.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常用法则。该文介绍1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病案的病机分析及诊治过程,阐释“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涵盖的中医病机,为痿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治痿独取阳明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杰  金军  陈尚杰  田琨  薄彤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8-469
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治痿独取阳明"并非专指脾胃,"治痿独取阳明"并非只取阳明,"取阳明"并非单用补法这三大方面来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既包括脾胃,也包括阳明之热,也包括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还包括阳明的循行."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不可偏颇,临床应随证使用.  相似文献   

10.
谭涛 《中医药导报》2007,13(5):14-14,33
文章通过对痿证的发病机理的阐释及对《内经》相关原文的研究,探讨了足阳明经与其他经脉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运用的经验,认为“治痿者独取阳明”中的“独取”二字,不能作“仅取”解,阳明亦非仅指足阳明胃经,还应包括足太阴脾经,独取阳明应理解为治疗脾胃为主,此外依据辨证结果兼治肺肝肾等脏腑。  相似文献   

11.
治痿独取阳明,历来被推崇为治疗痿证的准则。因为这是根据“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制机关也。”而来。宗筋者,前阴也,是诸筋之会。机关即“腰者身之大关节”。以此,全身的筋脉关节得以调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导致痿躄。痿躄者,是足不任地,下肢萎软之意。这些方面均强调了“治痿独取阳明”的重要性。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内经的理论在指导临床的同时也为广大的痿证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掌握经典著作的含义,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深奥的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谈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药治疗痿病的最常用治疗法则。历代医家对其理解不一,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阳明"、"独取"的释义,"取阳明"并非"补阳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不仅指十二经脉中的"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还包括中焦脾胃乃至大小肠;"独取"非"仅取、只取",应当做"重视"解;"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施治。"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临床应随证应用,不可偏颇妄用。  相似文献   

13.
《痿论》云:五脏使人痿,而本于肺热叶焦。终之日:治痿独取阳明。是痿病原于手太阴一经,以热相传而成,而治之者,惟取足阳明一经以为要。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总宗筋而束骨以利机关。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手足不用而成痿。是痿之来,起于肺经,而治则取于阳明。后人谓独取阳明,此“取”字有教人补之意。是以丹溪独引越人泻南方、补北方之法,以发明“独取阳明”之旨。究未能尽所以取阳明之义,而意反有相戾者。夫南方,离火也;北方,坎水也。其言日:金体燥而居上,主畏火;土性湿而居中,主畏木。  相似文献   

14.
诊余医话     
(一) 治痿不能独取阳明“治痿独取阳明”出自《素问·痿论》,成为后世治疗痿证的原则。然而痿证与阳明关系,究竟有多大,查《内经》中“脾”“湿热”与阳明有关的见二条: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  相似文献   

15.
对于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指出“治痿独取阳明”,所谓独取阳明,系指采用补益后天为治疗原则。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称五脏六腑之海,主润泽和调养宗  相似文献   

16.
治痿独取阳明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痿与取阳明的关系。方法:从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的理论基础着手,研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于临床辨证中,“独取阳明”是治痿的重要治则,但不是唯一治法。应针对其病因病机,早、中、晚期之别辨证论治。其于推拿与针灸临床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结果:取阳明,对痞痿的康复很有价值,但临床宜灵活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7.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苏纶纺织厂职工医院(215007)“独取阳明”为《素问·痿论篇》中确立的治痿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为这一原则对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简述如下。1本虚为痿证及中风后...  相似文献   

18.
“治痿独取阳明”见于《素问·痿论》。对治痿原理,经文解释道:“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脉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由于原文穿插论述,文体较为零乱,  相似文献   

19.
介绍陈枫教授“肝胃组穴”联合排刺法治疗痿证的临床经验。陈枫教授认为“治痿独取阳明”非仅选取阳明经穴位而是重视阳明经穴位,挖掘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将“肝为罢极之本”与“治痿独取阳明”两痿证相关理论精华相融合并联系临床,创“肝胃组穴”(陷谷、足三里、下巨虚、曲泉、太冲),以此为主穴联合足阳明胃经经筋排刺法,同时强调辨证,治疗结合患者病情变化选取少许配穴,临床30余年治疗痿证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明确指出了"治痿独取阳明"这一治疗法则,成为后世痿病治疗的重要指导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后世各个朝代医家对痿的认识与阐述都不太一致,甚而大相径庭,其次关于痿的含义、分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相较内经时代有所继承,也有所发展、创新。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对痿病的认识来阐述治痿独取阳明的局限性,从而来探讨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应用价值,对痿病的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