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牧  史冬梅 《医学信息》2010,23(15):3018-3018
对5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采用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进行止血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对Angio-seal止血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59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采用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进行止血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总结.对Angio-seal止血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动脉压迫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股动脉由于血管粗大,操作方便,是目前介入手术的主要路径。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作用于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因其经济、止血效果好,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比血管闭合装置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后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性。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闭合器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中应用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8-01/2009-10。检索关键词:血管闭合器,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③排除较陈旧的理论观点以及一些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结果:计算机初检到72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的文献20篇,内容重复性研究32篇,共20篇文献符合标准。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后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方法主要有人工压迫止血、机械压迫止血及血管闭合装置。传统的人工或机械压迫的方法压迫和制动时间长,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同时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延长了住院时间。而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新型的针对穿刺点局部的缝合或封堵装置,如:Angio-Seal血管封堵器,Perclose血管缝合器等,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可以减少对外周血管的损伤。结论:对于临床工作者,实际工作中在决定哪些患者使用血管闭合器时,既要考虑采用血管闭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要兼顾血管闭合器处理动脉穿刺的费用和效益比,使患者达到最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现已成为有无冠状动脉疾病的首选影像方法,经典穿刺途径是股动脉途径,但此途径有诸多缺点,如术后需卧床、局部血肿、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我院通过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60例,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55例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3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7.92岁。依据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方法分为StarClose血管缝合器组(n=101)和人工压迫止血组(n=10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股动脉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缝合器组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压迫组(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造影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适用于全身的血管检查。应用该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颅内大血管的血管图像。因此,目前已被应用于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查。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3年7月开展了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14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诊治冠心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冠状动脉介入可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外围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无体位限制,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1]。我科自2013年1月~6月对352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诊治以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带在股动脉穿刺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股动脉穿刺介入术110例患者的数据资料,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用纱布加弹力绷带及盐袋压迫进行止血,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带进行止血,对两组操作情况、止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医护人员对止血带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止血方法操作时间、盐袋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起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股动脉压迫止血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19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穿刺途径将其分为桡动脉组(n=100)和股动脉组(n=98),比较2组患者的X射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术后患者不适应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X射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少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血清肌钙蛋白Ⅰ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及时诊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预防和诊治AMI的重要进展之一.自从1987年英国Cummins等首先报告用检测血清肌钙蛋白浓度来诊断AMI以来,心肌肌钙蛋白I(TnI)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初步研究表明:肌钙蛋白I作为心肌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成分释放入血循环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1,2].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测定AMI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术后的血清TnI,并与同步测定的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相对比,观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利用TnI检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股动脉穿刺所致的假性动脉瘤,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局部血管穿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易扩大,局部产生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并常因压迫瘤体周围组织引起瘤体破溃,必须及时处理。现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笔者治疗的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就其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洪才金  梁燕  潭积颜 《医学信息》2002,15(11):676-677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简称 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虽然这些方法现今已被公认为诊治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实施和术后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甚至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我们通过对 4 16例接受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1.0 9- 2 0 0 2 .0 1于本科接受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 4 16例患者 ,其中男 35 8例 ,女 5 8例 ,年龄 13- 81岁 ,平均年龄 6 4± 11.2 8岁。文化程度中专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构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动物模型,探讨模型构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劣性。方法家犬20只随机分为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以小口径异种血管为桥血管。左侧第4肋间切口入胸,先行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端血管吻合,再行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术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果 2组犬均无术中死亡。头臂干组和降主动脉组主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33.9±4.8)min和(29.6±3.5)min(P0.05),冠状动脉端血管吻合用时分别为(28.5±3.0)min和(28.1±2.3)min(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5±16.2)mL和(66.5±12.3)mL(P0.05)。降主动脉组术中侧壁钳夹降主动脉后股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术后2只犬出现黑便。结论将小口径异种血管吻合在头臂干动脉或降主动脉均可成功构建犬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模型;降主动脉组股动脉血压波动大,存在腹腔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头臂干组血管吻合用时稍长,但术中股动脉血压波动小,模型构建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介入治疗也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且介入治疗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创伤小、易于接受、疗效较好等[1],而桡动脉的介入治疗又在传统的股动脉穿刺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科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共为8例男性患者做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术后均无并发症,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护理1.1术前护理1.1.1手部血管的选择应选择粗、弹性好,无疤痕的桡动脉。另外对于无桡动脉搏动者,或因血液透析做过动静脉瘘者以及桡动脉细小者如个子矮小的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16.
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外科治疗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鉴于护理工作在外科术后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且周围血管粥样硬化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故其术后的护理工作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自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展以来,临床上主要采取股动脉作为常规入径,此方法的缺点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出血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介入治疗依从性低等缺点,尤其是手术前后强化抗凝、抗栓药物的应用,使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rans femoral intervention,TFI)后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更细更大腔导管的出现,PCI术入径的选择也开始转向更细小、更微创的桡动脉,即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s,TRI),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笔者对冠心病介入治疗2种穿刺方式的并发症、治疗依从性进行观测,并探讨并发症与动脉解剖学基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冠脉血管造影术[英]/Kiemeneij…//AmheartJ.—1995;129(1).—1~7本研究旨在探讨用皮球囊冠脉血管造影术(PT-CA)小型化的装置,经桡动脉冠脉血管造影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可伴发罕见的并发症,即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动脉造影术以及对病变脏器进行化学治疗时的导管插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不锈钢尺测量从股动脉起始处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的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得各动脉起始部的外径。结果:从左、右股动脉起始处,经髂外动脉、髂总动脉最终到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9±4.2)cm和(69.0±3.9)cm;到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之间的长度分别为(68.3±4.0)cm和(68.5±3.6)cm。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6.2±1.3)mm和(5.0±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数据可供经股动脉至冠状动脉起始处全程中主动脉的各主要分支施行心导管诊断治疗和对内脏器官的疾病进行化学治疗以及局部脏器动脉造影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玉彩 《医学信息》2010,23(4):919-921
目的 探讨自我注射吸毒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溃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17例自我注射毒品致假性股动脉瘤形成并破溃感染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经3个月~2年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无血栓形成,吻合口无狭窄及漏血,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自我注射吸毒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破溃感染患者,护士不但要掌握熟练的急救技术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还要重视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良好的护理是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