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症(简称“脾亢”)是由于肝硬化后血液回流受阻,长期脾窦淤血,脾内纤维组织增生和脾髓细胞增生,从而导致脾脏吞噬清除血细胞的功能增强引起的病症。其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脾大和单系多系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增加了患者感染及出血的概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象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173例,其中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4例为A组,造血系统疾病患者139例为B组。患者均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2组患者的骨髓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B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值均明显低于A组(P均0.05)。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顺序,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转移性肿瘤、脾功能亢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顺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依急性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的顺序,红细胞分布宽度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骨髓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常规检查可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介入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反应较重,故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收集我院2003—2006年介入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1例的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临床资料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36~64岁,平均52岁。肝硬化致脾功能亢进病史2~5 a。术前检查肝功能在正常范围。31例均有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减少,23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介入行脾动脉栓塞,栓塞比例30%~70%。2护理2·1术前护理严格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1·1心理护理由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一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Ir2.,2010年6月。2011年12月3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象诊断和骨髓象诊断。结果:在32例患者中,全血细胞减少16例,2系减少10倒,白细胞增高伴1系或2系减少1例,单纯1系减少2例。平均红细胞体积大于正常14例,正常16例,小于正常2例;白细胞异常20例,减少12例。网织红细胞小于正常10例,正常10例,大于正常12例。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大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可见类巨幼变、核畸形及奇数核等改变。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形态学改变复杂、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外周学检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型提供依据,骨髓细胞检查优势明显,联合应用更有助于骨髓增瘴鼻黹综合征的缝确论断.  相似文献   

5.
脾亢治验     
脾功能亢进是脾脏机能的异常增强,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显著减少,骨髓呈增生现象和脾脏肿大。目前对脾亢的治疗除手术切除外尚无有效的药物,笔者用中药治疗一例脾功能亢进而获显效。  相似文献   

6.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脾功能亢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患者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再生所形成的压迫,使门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充血、肿大,继而导致脾功能亢进(脾亢),一种血细胞或全血细胞减少。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脾切除。笔者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亢4例,均取得显著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平亮  严鲁萍 《中医杂志》2011,(Z1):121-12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多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的一类异常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笔者运用活血软坚汤对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初步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8~2012年我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的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HBsAg+患者,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8~56岁,病程5~15年。1.2诊断及纳入标准:①均为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合并有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脾动脉结扎加胃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重症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4例肝功能为C级的重症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保留脾脏的脾动脉结扎加胃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结果本组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疗效好。结论脾动脉结扎加胃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不能耐受分流、脾脏切除等手术创伤的重症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可以收到既能耐受手术又能治疗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报道较少。笔者 1970年 7月~ 1999年 7月共收治肝硬化患者 893例 ,其中肝硬化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 1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女 6例 ,男 4例 ,年龄 38~ 52岁。肝硬化诊断标准为 :1门脉高压症状 ;2肝功能不全表现 ;3B型超声检查有肝硬化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为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高代谢症群 ;2甲状腺肿大 ;3甲亢性眼病 ;4实验室检查 T3 ,T4 增高等。1.2 临床特点1.2 .1 肝硬化情况 :10例肝硬化患者病史为 1~ 8年 ,其中 4例有输血史 ,6例检查 HBVM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PSE(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改善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护理工作在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性及经验.方法 35例患者经PS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 经过细致周到的护理和治疗,术前Child Pugh的评分为(7.32+ 1.10),治疗后1月、3月、6月评分均降低,分别为(6.81+ 1.22)、(5.61+ 1.13)、(6.12+ 1.05),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PSE治疗后对肝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细致周到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术后并发症的减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西药、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中各6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脾脏改变情况、血常规、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B超检查显示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西药、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防止肝组织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对脾功能亢进有抑制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69岁,于2021年12月22日就诊。主诉: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术后7月余,白细胞减少3 d。现病史:2020年9月体检查血红蛋白为89 g/L,且时有肋骨疼痛。于当地某医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符合异常浆细胞表型;病理检查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异常细胞弥漫增生,少量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少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临床治疗中扶正化瘀胶囊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恩替卡韦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行扶正化瘀胶囊方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常规、肝纤维化、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纤维化以及脾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 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 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扶正化瘀胶囊方案为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肝组织纤维化的风险性,而且能有效抑制患者的脾功能亢进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脾肿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15例行LS,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15例行LS中13例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68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60 mL,2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1例为术中出血,另1例为脾周粘连出血。术后2例发生胸腔积液,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平均住院8.9 d,术后3~6 d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1以上,无死亡病例。随访15例脾功能亢进消失。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的患者行LS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脾功能亢进有继发性和原发性2种,最常见为继发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传统采用外科切脾手术治疗,近年多采用部分牌动脉栓塞(PSE)疗法治疗。1995年12月-2007年5月,我院采用PSE疗法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17例,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缩脾丸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并给予口服"缩脾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6.7%,较对照组的7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肝功发生明显的改善,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缩脾丸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为(5.71±1.37)×109、血红蛋白为(120.26±27.32)g/L、血小板计数为(89.86±8.26)×109,脾长径为(11.17±2.33)cm,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脾功能亢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大并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肝炎后肝硬化脾大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脾动脉介入栓塞后应用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与行开腹手术脾切除的30例患者做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在血常规、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小(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和肝纤维化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大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一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917-1917
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的表现之一,它往往随着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病情变化而升高或降低,也是临床难治症之一.花生衣、花生茎叶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我们用花生衣、茎叶合用治疗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28例,取得了92.9%的有效率,对白细胞的升高也达到了82.1%的有效率.中医辨证:两者均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的功能,止血而不留瘀是其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