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初探美国发明专利中的中药复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美国1995~2000年间公开的与中国药典所载中药材基原相关的发明专利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和初步整理,总结分析国外在复方组方上的特点及思路,归纳为传统方剂型、营养组合型、土产加合型及现代药理型4种。作者提出:要真正阐释中医方剂组合原理的科学实质,关键不在“方、药”而在“理、法”;企望从外国植物药组方探求建构现代中药组方理论,尚未能得出直接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以法统方综观“新方”,不难看出景岳重视“以法统方”。这不仅表现在将“新方”类分八阵,在具体遣药组方上还强调“法贵合宜”。《新方八阵·八略》谓:“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法立,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说明景岳讲究组方一定要合于法度,不合法度的组方没有实际用途,不  相似文献   

3.
化肝通络方是由田耀洲教授化裁藏医治肝名方“郎庆阿塔”而成,在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PBC)效果显著。处方融合传统中药、藏药,配伍鲜明,以西红花、人工牛黄为君药,化肝通络;以五灵脂、印度獐牙菜、余甘子为臣药,清化肝热、行血养肝;佐使黄芪、肉豆蔻、木香、沉香、甘草等健脾理气。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出发,对化肝通络方组方理论依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治肝之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其组方规律,以清热、化瘀、通络、健脾为主线,总结其组方核心为化肝通络,行血养肝,肝脾同治。  相似文献   

4.
国医圣方冠心软胶囊以“冠心2号”为基础,经科学组方和剂型设计研制而成,由吉林永利药业公司生产上市。国医圣方冠心软胶囊是采用现代中药新工艺制成的无缝液态软胶囊  相似文献   

5.
百合地黄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方剂。通过整理古代医籍、现代文献,系统考证百合地黄汤处方来源、组方、主治等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发现该方最早见于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组方“少而精”,主治百合病,后世医籍记载主治与原方基本一致。处方剂量、药味炮制及煎服法均沿袭原方,鲜有改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抑郁、失眠、抗肿瘤等作用,主要用该经典名方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心理亚健康状态等。通过全面文献考证,可为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现代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的药理学理论基础,为院内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黄连降糖方组方理论,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组方特点。结果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组方精妙,与现代药理学理论相得益彰;现代药理学研究是黄连降糖方临床应用的有益补充。结论深入发掘黄连降糖方现代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制剂多样化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7.
侗医方剂多为传承的经验方、秘方,“方从师立”。在辨证施治拟方时,采取相克相畏原理遣药组方。侗医方剂有其自身的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侗医方剂有灵活化载、加减运用,有其方而不拘泥其方的灵活权宜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凌昌全教授治疗肿瘤常见中医辨证分型的组方规律。方法:以凌昌全教授在上海长海医院治疗肿瘤患者的门诊病历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研究凌教授治疗肿瘤的处方用药经验。结果:凌昌全教授临证治疗肿瘤辨证组方经验如下:1)阴虚血瘀型的核心组方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桃仁、赤芍、牡丹皮、解毒方等。2)湿滞血瘀型的核心组方为藿香、砂仁、茯苓皮、泽泻、陈皮、牡丹皮、解毒方等。3)气虚血瘀型的核心组方为黄芪、生白术、山药、陈皮、桃仁、赤芍、牡丹皮、解毒方等。4)气阴两虚型的核心组方为黄芪、生白术、山药、生薏苡仁、麦冬、枸杞子、炙鳖甲、解毒方等。结论:凌昌全教授临证治疗肿瘤,重视辨证施治,同时联合专方专药,病证互参,精选组方。  相似文献   

9.
杨殿兴 《四川中医》1995,13(10):6-8
方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早在《内经》中即有所谓“大小缓急奇偶复”之七方,而尤以复方为后世医家所习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创造性发挥,开辨证论治先河,立组方之规范,被尊称为“方书之祖”.观《伤寒论》112方.配伍精当,用药洗练,组方变化莫测,而仲景组方的惊妙之处,正在于组方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组方用药善于把散与收、攻与补、寒与温、升与降、动与静、质与量等对立的关系统一起来,既阴阳兼顾,对立统一,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试分析之.  相似文献   

10.
张诏 《辽宁中医杂志》2009,(6):1049-1051
金匮肾气丸与右归丸为中医“补肾阳”的两大名方,现代《方剂学》也将二者同列为“补肾阳”的代表方剂,但对两方的功用和主治等重要内容未加以明确区分。然而二者无论在组方及临床应用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别,现将金匮肾气丸和右归丸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并对两方临床运用及补肾机理加以简单的总结、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我国中药行业的技术标准战略,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我们负责中药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的战略研究部分。中药管理体制在国家制定和实施中药国家技术标准,提高中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分三个部分:1.我国中药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状;2.与中药有关的国际植物药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研究;3.我国中药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中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研究比较了国际主要国家(地区)与中药相关的植物药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状况,提出在制定和实施我国中药国家技术标准时,采取的措施和策略,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应设置的相关技术壁垒。本文作为研究的第一部分历史性地回顾了我国中药技术标准的管理体制,从不同层次分析了我国中药技术标准管理的现状,为比较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源自汉代经典名方的已上市中成药、日本汉方药处方剂量及日服饮片量与古代医籍、《方剂学》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汉代经典名方的处方剂量在已上市药品中的换算规律,为古代经典名方的剂量换算研究提供参考。共梳理了15个汉代经典名方在已上市中成药及日本汉方药中的处方剂量,换算结果为一两为0.2~3.8 g。已上市中成药丸散剂一两换算为0.2~0.9 g;颗粒剂、合剂一两换算为1.0~3.8 g。日本汉方药大多按一两不超过1.5 g进行换算。已上市中成药丸散剂日服饮片量为9~18 g;颗粒剂或合剂日服饮片量为45~90 g。日本汉方药均为颗粒剂,其日服生药量大多为10~30 g。  相似文献   

17.
阐述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成药水提取工艺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中国药典》的修订和中成药的水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按影响水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分类,将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的水提取工艺存在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系统的总结并举例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中成药水提取工艺,未注明浸泡工艺的有516个方剂,溶媒用量523个,提取时间126个,提取次数8个,存在提取工艺参数不明确等问题。中成药水提取工艺参数不明确将可能会阻碍中成药的产业化发展,宜予以重视,为中成药的水提取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开发天然抗栓药的途径,本文对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19类575种中草药单方和122个复方进行了体外抗栓实验和整体动物抗栓实验筛选。结果发现,219种中草药和67个复方具有抗栓作用。开发天然抗栓药的途径是:(1)筛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方药(含单、复方),是一条基本途径;(2)筛选活血化瘀类方药(尤破血下瘀方药),是一条重要途径;(3)筛选其他类方药,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对于如何科学和合理使用中成药,本文提出了“成方配伍”的思路。成方配伍是模拟中药汤剂中单味药配单味药的配方模式,以成方(成品药)为配伍单元,进行两种以上中成药的配伍使用,从而实现以成药为载体和形式的辨证用药。全文对成方配伍的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讨论,提出:对现代中成药的品种结构应加调整,应注重具有配伍性能的基本成药的研发和成方配伍的理论方法研究,这对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和传统特征的保留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