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输血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已有百年历史,而输血的主旨在于安全、及时、适度地给患者补充丢失或缺乏的血液成分.因此,提倡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一年来遇到4例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情况报道如下,以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科系统的合理用血比例不足半数,肿瘤患者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急性大失血,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患者术中用血情况,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该院行非急诊手术并输注异体血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分析术中各科室用血合理性。结果:共纳入299例肿瘤患者,成分输血率为100%,红细胞合理性输注比例为91.8%,血浆合理性输注比例为85.0%。妇科、胃肠外科、骨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红细胞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88.9%、91.8%、94.3%、96.3%、91.6%、100%和81.3%,血浆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86.2%、71.8%、96.4%、78.4%、100%、100%和87.5%。结论:术中成分输血虽开展良好,但仍存在术中不合理输血现象,需对医务人员加强临床输血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肿瘤患者科学、有效的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485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输血效果的关联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因素。[结果] 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比例为21.65%(105/48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与既往输血次数、既往输血量及妊娠次数密切相关;迟发型溶血反应的发生率与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次输血(OR=8.48,P=0.00)是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多次输血史的肿瘤患者发生红细胞输注无效的风险较高。针对有反复输血史的肿瘤患者,应制定独立、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输血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输血后,发生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TTV及乙型肝炎病毒,采用PCR法检测HCV-RNA,对26例血液病及肿瘤患者进行输血后感染病毒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输注红细胞成分、血浆、及全血后感染率分别为3.33%、8.33%、1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血液病患者输血后引起TTV感染发生率与输血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白血病临床输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本  马廉 《白血病》1999,8(2):100-102
目的 了解白血病临床输血的效果。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总结近两年经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效果,比较不同血液成分的疗效。结果 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较好的疗程。结论 成分输血的疗效优于全血,IVIG和CSF等血液成分有较好的疗效,强调合理应用成分输血,可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输血的15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共输血5 184例次,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输血类型、输血时间、是否有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以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详细记录,血库每周汇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结果:输血5 184例次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2例次,发生率2.16%,其中变态反应68例次(1.32%),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44例次(0.85%),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102/4 350)比1.20%(10/834), χ2=6.899, P=0.009;3.06%(98/3 200)比1.42%(14/984), χ2=7.767, P=0.005];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0/2 126)比1.70%(52/3 058), χ2=8.356, P=0.004];年龄<18岁和≥18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259)比2.21%(109/4 925), χ2=1.295, P=0.255]。 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血病临床输血的效果,指导合理输血。方法总结近两年经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效果,比较不同血液成分的疗效。结果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较好的疗效。结论成分输血的疗效优于全血,IVIG和CSF等血液成分有较好的疗效。强调合理应用成分输血,可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8.
输血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但输血引起的术后肿瘤复发等后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作用是由血液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成分所引起的.近年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使移植成活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肿瘤复发.有关输血对肿瘤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已相继开展;动物实验也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取得了机制研究的新突破.在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的同时,应严格输血指征,提倡自体输血或成分输血,以减少输血对肿瘤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临床输血是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重要支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肿瘤手术患者输全血时,其中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活性物质可促进创伤后败血症的进展[1].恶性肿瘤患者有输血的特殊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应输去白细胞且进行C射线辐照的血液成分.本研究对手术并有输血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对其输血量、输血成分、感染率、免疫指标、复发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方法将普通的红细胞悬液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与普通红细胞悬液比较,观察其的输注效果及输血反应。结果肿瘤患者输注少白红细胞悬液与红细胞悬液相比,疗效无变化,但输血反应明显减少。结论肿瘤患者需要输血时,应选择输成分血,有条件的更应选择输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手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同种异体血,可能导致机体免疫抑制,有诱发肿瘤复发危险,现已受到重视。我们对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方法,初步观察其对血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申亚丽  王永志  李骊  孙逸群 《癌症进展》2021,19(13):1363-1366
目的 研究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对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患者,按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每组48例.短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长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常规水平[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电解质水平[pH值、血清总钙离子(TCa+)、钾离子(K+)]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输血前后,两组患者PT、APTT、Hb、HCT、PLT、pH值及TC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APTT、Hb、HCT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pH值、TCa+水平均低于本组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短期组患者TBIL水平高于本组输血前,长期组患者TBIL、DBIL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及短期组(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K+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且短期组患者K+水平低于长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时容易增加溶血风险及不良反应,血液中TBIL、DBIL和K+水平升高,对患者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输血与肿瘤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00年人类 ABO 血型被发现以来,血库的发展和血液成份的输注是本世纪外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手术引起的大量失血,如果没有输血,病人就难以生存。然而输血有许多副作用,如输血反应,输血后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等。最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引起全身免疫抑制,使手术后肿瘤过早复发,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是在70年代肾移植患者身上发现的,手术前后输血能改善异体肾的存活,其机理是通过抑制自身免疫能力。Gantt 在1981年首次提出输血和肿瘤患者生存的  相似文献   

14.
经血液传播疾病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对于输血有关的不良作用却不够重视。回顾性研究资料表明,围手术期输血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并使创伤后感染增加[1]。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是否如此,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观察了脑膜瘤患者术中输注不同红细胞悬液对术后感染的影响。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01年10月~2006年5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215例脑膜瘤患者。190例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输注红细胞悬液2~10U不等,随机分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组112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1.5岁;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组78例,其中男性4…  相似文献   

15.
输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文献报道 ,围手术期输血会增高肿瘤的复发率 ,并使创口感染的并发症增加[1] 。为观察输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我们对输注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与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患者及未输血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进行了观察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 2 0 0 1年 10月以来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182例 ,年龄 31~ 66岁 ,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根据术中输血情况分为 3组。①输注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组 :10 2例 ,术中全部输注经白细胞过滤器 (南京双威实业公司生产 )过滤的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其白细胞去除率达 …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表明,肿瘤复发的预测因素有组织学、白细胞数量和癌胚抗原(CEA)浓度。但新近研究提示,术前血液输注可导致肺部肿瘤复发。作者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输血的复发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输血产生的新的临床并发症。对象:为1974~1981年 Memorial Sloan  相似文献   

17.
肿瘤患者手术、放化疗都会对患者的血象造成影响,有的患者甚至因为血象太低而不得不中断治疗。输血能够纠正贫血,扩充血容量,挽救大出血病人的生命,近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输血对于恶性肿瘤病人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如输血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迅速生长、转移及扩散;同时输血过程中的过敏反应、输血后的疾病传播对肿瘤患者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现就输血对肿瘤患者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措施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输血可导致免疫抑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尽量采用成份输血、自体输血或避免输血。由于肿瘤患者自身的条件限制和不同治疗手段的差异,目前自体输血尚未普及。笔者自1992年12月以来将库存血液经紫外线光量子照射并同时充氧后应用于肿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观察组30名,其中食管癌、肺癌和肝癌患者各1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lop年6月至1997年12月收治于本院。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2岁,围手术期输用光量子化库血4u-6u。对照组30名,其中食管癌10例,肺癌8例,肝癌12例(男性患者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临床治疗中输血的合理性.方法对输血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至少有12%为不合理输血,24%有避免输血的可能性,64%为比较合理输血.结论目前肿瘤临床治疗中输血指征"偏宽",这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得不偿失的远近期输血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应严格掌握肿瘤患者的输血指征,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例有输血史的肿瘤患者,输血器接上白细胞滤器进行输注.结果过滤后白细胞计数比过滤前白细胞数明显下降,白细胞去除率为97.5%.红细胞过滤前与过滤后无显著差异,红细胞脆性与过滤前没有明显差异,证实红细胞膜无损伤.同时,20例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无1例寒颤、发热、胸闷、气促、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结论输注经白细胞滤过器滤过的血液可以滤除白细胞和大部分血小板,可以减少因此而引起的输血反应,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