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庐山土壤硫组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庐山不同海拔高度及立地条件下的土壤硫状况及其垂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庐山自下而上分布了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草甸土等5个土类,各土壤中硫不同组分的含量均以有机硫为主,占全硫的90%左右;全硫及有机硫的含量均呈现山财棕壤〉山地草甸土〉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的规律,无机硫含量则呈现红壤〉山地黄棕壤〉山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黄壤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三江并流区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云南省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8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第三纪古红土和玄武岩母质上的土壤全铁含量较高,铁游离度较低,活性铁和铁活化度也较低。不同类型土壤全铁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棕壤〈红壤〈石灰土〈暗棕壤。棕壤、石灰土的土壤铁富集明显,处于富铁化阶段;红壤、紫色土、黄棕壤的土壤铝富集超过铁,铁的游离度很高,已进入富铝化阶段;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的土壤风化发育尚停留在脱盐基的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庐山土壤类型的特点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庐山土壤实地调查研究和室内分析结果显示,庐山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及其养分分布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类型依次为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土壤养分与地面生长的植物类型及其凋落物密切相关,土壤的硅铝率或硅铁铝率均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山地红壤.  相似文献   

4.
镉在土壤中吸持等温线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黄绵土、黑垆土、土娄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和渭河砂土上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镉吸持能力为石灰性土壤 >砂土 >酸性土壤 ,黄棕壤显著大于黄壤。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镉在土壤中吸持的最佳模型为 Henry模型。黄壤 Cd2 +吸持过程为放热反应 ,黄棕壤的热效应不明显 ,其余土壤为吸热反应 ;p H对 Cd2 +吸持有显著影响 ,是这 3类土壤吸持 Cd2 +能力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 ;粘粒对镉吸持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森林土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由于分布范围广,成土因素各异,因而又是一个庞大的土壤系列,其中包括发育于不同气候条件和森林植被下的各具特点的不同土类。在中国,主要有灰化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以及褐土等。本文主要进行森林土壤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安徽祁门和十字铺、江苏宜兴和深水等地不同肥力水平的茶园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与性质的研究。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三个地区茶园土壤腐殖质组成都以富里酸为主,不同地区HA/FA值自黄壤向黄棕壤递增,同一地区高产茶园土壤HA/FA值大于低产茶园土壤,胡敏酸光密度值以黄壤最高,红壤居中,黄棕壤最低。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以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测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保靖县耕地土壤有机质(SOM)为较丰富水平,平均含量为25.27 g/kg。除县域中西部大部分区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外,北部和南部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水稻土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潴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漂洗水稻土;石灰土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淋溶红色石灰土;山地垂直带不同亚类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是:暗黄棕壤>黄壤性土>典型黄壤>黄红壤>红壤性土。  相似文献   

8.
贵州母岩(母质)对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原始物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贵州母岩(母质)对贵州土壤类型及分布的影响,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归纳总结母岩(母质)类型及其对贵州土壤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可形成不同的土类及亚类,如石灰土、紫色土。同一母质类型亦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页岩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可形成黄红壤、黄壤及黄棕壤。贵州碳酸盐岩母质与非碳酸盐岩母质(砂、页岩)相间带状分布,使贵州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9.
镉在土壤中吸持等温线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黄绵土、黑垆土、娄土、黄褐土、黄棕壤、黄壤和渭河砂土上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镉吸持能力为石灰性土壤〉砂土〉酸性土壤,黄棕壤显著大于黄壤。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镉在土壤中吸持的最佳模型为Henry模型。黄壤Cd^2+吸持过程为放热反应,黄棕壤的热效应不明显,其余土壤为吸热反应;pH对Cd^2+吸持有显著影响,是这3类土壤吸持Cd^2+能力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粘粒对镉吸持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多年野外调查和土样的分析测定,把该区的土壤划分为3个土纲,6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从山脚至山顶土壤的垂直分布是红壤、黄壤(黄红壤)和棕黄壤。在近山脚局部地带还有石灰性土壤的分布。该区的红壤具有弱富铝化特征,与典型红壤相比,在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上不完全相同。高海拔的黄壤和棕黄壤部分因受古红土残留母质的影响变为次生型土壤,其性质与正常发育的土壤有一定的区别,肥力水平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After 90 day's cultivation of five different plants (rye grass, lupin, buckwheat, rape and amaranth) in three soils (Yellow brown soil, Paddy soil and Red soil), fresh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Pi) fraction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air-drying.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Pi and their composition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soil types. The air-drying process increased the total Pi in yellow brown soil and in paddy soil, while decreased that in red soil. The total Pi could vary to 70% of that before air-drying. The Pi forms in different soils changed to different extent after air-drying. As to yellow brown soil, Al-P decreased, while O-P and Ca-P increased; as to paddy soil, Al-P and Ca-P increased, while Fe-P and O-P remained; as to red soil, Al-P and Fe-P increased, Ca-P remained and O-P reduced obviously. Growth of different plants in soils had effects on Pi for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air-drying. Therefore, for chemical study of soil phosphorus, application of fresh soil samples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作物吸收土壤中的磷素,不仅受到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而且与土壤磷酸吸收系数关系密切。本研究采集13个县(市)九大土类的3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室内培养,研究各类土壤的供磷特性。结果表明:乌泥田、灰泥田、莱园土供磷能力较大。黄泥田、黄泥砂田、耕种红壤供磷较弱。而红壤、红色石灰土、紫色土的供磷能力普遍较低。有机质含量高的黄壤、山地草甸土以及含盐高的海涂土壤,供磷能力很差。试验得出,作物吸磷量与土壤有效磷和磷酸吸收系数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14和r=-0.6340。试验还表明,在磷酸吸收系数和有效磷含量不同的土壤上,作物吸收土壤磷和肥料磷的比例不同。当土壤磷酸吸收系数大于700mg时,不论有效磷含量高或低,作物吸收的磷有60~80%来自土壤,而磷酸吸收系数小于400mg、有效磷含量低于5ppm时,作物吸收的磷素有70~80%是来自肥料。小麦植株含磷量与其生长关系密切。根据小麦体内含磷量的回归方程及其生长形态特征,初步定出磷肥施用效果的临界指标,供合理施用磷肥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盆载黑麦草和土壤间隔淋洗好气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主要旱地土壤的供氮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基础供氮量以江陵潮土和武汉黄棕壤最大,新洲潮土(酸性)和枣阳黄褐土次之,咸宁棕红壤最小。潮土和黄褐土前期供氮多而后期供氮少;棕红壤供氮最平稳,前后期都保证了一定的供氮量,但其供氮强度最弱、供氮数量最少;酸性潮土和黄棕壤处于上述2类土壤之间。土壤氮素矿化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供土壤的供氮特征。土壤供氮快慢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碳/有机氮比率及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就湖北省丘岗、平原有代表性的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潮土、灰潮土,水稻土中的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等主要农业土壤类型,分析讨论了土壤的表面化学性质与其粘粒的矿物、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交替培养样品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磷(DGT-P)与铁(DGT-Fe)、Fe(Ⅱ)及无定形氧化铁(Feox)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黄棕壤和红壤pH逐渐升高趋于中性;二者氧化还原电势(Eh)在淹水期间降低,土壤环境呈明显的还原条件。淹水过程黄棕壤和红壤中Fe2+与Feox均增加,干燥后均明显降低。黄棕壤与红壤磷形态以铁结合态磷(Fe-P)与闭蓄态磷(Oc-P)为主,干湿交替过程中黄棕壤Oc-P向Fe-P转化,红壤Fe-P向Oc-P转化。在水-土界面以下120 mm土壤垂直剖面内,黄棕壤DGT-P和DGT-Fe释放水平先增加后减少;红壤DGT-Fe增加,DGT-P减少,黄棕壤P和Fe的同步释放相关性更显著。研究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酸性土壤磷形态主要是Fe-P与Oc-P之间转化,低P/Fe红壤以磷闭蓄化为主,高P/Fe黄棕壤Fe-P增加,以铁吸附磷为主;淹水导致DGT-P含量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加;干燥过程磷闭蓄化加深,但磷有效性并无明显降低,这与土壤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棕壤和棕壤在成土环境及成土条件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一系列基本属性上,如pH、盐基饱和度、铁的氧化物、ba值、粘粒的硅铝率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提出用这些定量指标作为划分这2种土壤类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氧化铁的形态在浙江红壤和黄壤分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和黄壤之间铁矿物形态有明显的差异,黄壤的铁游离度、晶胶比以及赤铁矿系数均小于红壤;而铁活化度、络合态铁占游离态铁的百分比及氧化铁的水合系数都是黄壤高于红壤。黄壤以不含或仅含极少量的赤铁矿而区别于红壤。针铁矿普遍存在于所研究的各土壤中;部分土样还含少量纤铁矿。测定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铁游离度、铁活化度以及赤铁矿系数等可以用来划分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亚类。  相似文献   

18.
土壤含水量、容重、光谱反射率之间相伴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祯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13-10316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容重变化的定量化影响及其与光谱反射率的关系,构建相关模型,为近红外线光谱连续准确监测土壤含水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北省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为供试土壤,用环刀采样,在土壤脱水干燥过程中,用微型光纤光谱反射仪等连续同步测定土壤质量含水量、容重、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结果]探讨了土壤含水量~容重变化的关系及相关模型,构建了反映土壤容重变化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的指数关系模型。[结论]所建模型拟合效果好,物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变量关系清晰。  相似文献   

19.
用Mechlich法研究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电荷数量、电荷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供试土壤负电荷量大于土壤正电荷量,土壤永久负电荷量大于可变负电荷量。在沿淮几种土壤中,黄棕壤、黄褐土CECv/CEC8.2≥0.4,为可变电荷土壤,潮土和砂姜黑土为恒电荷土壤。土壤性质是土壤表面电荷的主要影响因素,CECv和CEC8.2主要受土壤pH和粘粒含量的影响,AEC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的元素组成特征与粘粒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棕壤和黄褐土粘粒胶膜中元素和粘粒矿物的分析。比较了粘粒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元素和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有机质,P2O5,MnO2,Fe2O3,盐基等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均比基质土壤的高;粘粒胶膜能富集Co,Pb,Zn,Cd等重金属元素。2种土壤的粘粒胶膜和基质的粘粒矿物均由1.4nm矿物,水云母,高岭石组成;黄棕壤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为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的混合相,而黄褐土基质和胶膜中的1.4nm矿物全部由蛭石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