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多肽在基因/药物递送和疾病靶向治疗领域应用广泛,但天然多肽在体内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半衰期短。很多研究致力于对多肽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或修饰,希望能够提高多肽的递送和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文献报道中关于多肽稳定性的研究报道,根据多肽结构改造方式的不同进行文献分类,介绍了各种结构改造和修饰方法对提高多肽的体内循环稳定性和半衰期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影响体内多肽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期为多肽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并合成可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两亲性多肽KLL,探究多肽的细胞杀伤能力及诱导免疫原性死亡能力。方法 将促凋亡多肽KLA序列中的丙氨酸替换为亮氨酸以提高两亲性多肽的疏水面,利用固相多肽制备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方法制备并表征多肽;通过比较多肽的保留时间评价其相对亲疏水性;利用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ELISA检测等方法评价多肽的细胞杀伤能力和诱导免疫原性死亡能力。结果 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两亲性多肽KLL,与原始KLA多肽比较,KLL多肽的相对疏水性显著提高,同时具备更强的细胞杀伤能力和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能力。结论 通过增强两亲性多肽的疏水面可获得具有更强的细胞杀伤与免疫原性死亡诱导能力的两亲性多肽,为发展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多肽类分子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方宏清 《药学进展》1998,22(1):16-21
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多肽的稳定性不好、体内半衰期短和生物膜透过性差。本文综述了多肽类药物不稳定的原因;提高多肽稳定性的方法;多肽类药物制剂货架时间的确定;多肽类药物的分析手段;多肽类药物的控释研究;多肽的非注射途径给药研究。最后还提出了多肽类药物制剂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多肽药物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因适应证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多肽药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肝炎、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简介多肽药物的来源与特点及制备方法.重点综述国内外多肽药物的研发概况、国外近年获准上市的主要多肽药物和我国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研究的主要多肽药物,旨在为该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肝膜胰多肽受体的结合特性.方法:在控制条件下,用125I标记的胰多肽进行胰多肽受体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制备了适用于进行配体和受体相互作用研究的125I标记的猪胰多肽和鸭胰多肽.125I猪胰多肽与大鼠肝膜胰多肽受体结合依赖于时间和温度,而这一专一结合能被未标记的猪胰多肽以剂量关系所抑制.鸭胰多肽只有在高浓度下才显示出部分抑制作用.Scatchard作图分析表明大鼠肝膜存在两种胰多肽的结合位点,高亲和结合位点和低亲和结合位点.它们的结合解离常数Kd分别为54nmol·L-1和158nmol·L-1.结论:大鼠肝膜存在胰多肽的专一结合受体,而且猪胰多肽对这些受体的结合活性要比鸭胰多肽高得多  相似文献   

6.
多肽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多肽抗生素是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活性小肽 ,一般具有抗细菌或真菌的作用 ,有些还具有抗原虫、病毒或癌细胞的功能。按照化学结构的不同 ,多肽抗生素可分为5类 :①具有螺旋结构的线性多肽 ;②富含某种氨基酸的线性多肽 ;③含有一个二硫键的多肽 ;④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硫键的多肽 ;⑤羊毛硫抗生素。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 ,多肽抗生素又可分为裂解细胞膜的裂解肽和非裂解肽。多肽抗生素已经开始用于医药、食品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等方面 ,并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作用于HIV包膜蛋白亚基gp41的多肽类融合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HIVgp4 1是病毒包膜上介导HIV与靶细胞膜融合的跨膜糖蛋白 ,其包膜外区包括位于N末端的融合多肽和下游的N末端重复序列 (NHR) ,以及C末端的重复序列(CHR)。衍生于gp4 1NHR和CHR的N 多肽和C 多肽具有抑制HIV与靶细胞融合的活性 ,其中C 多肽T 2 0已获得美国FDA批准 ,成为继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后的第三类抗艾滋病药物 ,即HIV融合抑制剂。由于T 2 0等为多肽类药物 ,容易被体内蛋白酶降解 ,临床剂量大 ,用基因工程手段难以满足需要 ,因此只能采用多肽合成技术进行生产 ,成本高昂。为此 ,人们希望寻找到具有相似机制的活性短肽 ,或通过多肽设计使活性多肽适合用基因工程进行大规模生产。近年来 ,对N 多肽和C 多肽进行结构改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出现了许多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不容易被内源性蛋白酶降解 ,或者能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的活性多肽 ,同时多肽药物抑制HIV感染的作用机制也因此而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8.
4种海参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大西洋海参(Holothuria coluber Semper)、东海海参(Acaudina mobpadioides Semper)、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加州拟刺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这4种海参多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经酶解、超滤得到海参多肽,通过其对DPPH.、.OH和O2-.的清除效率来比较4种海参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与结论4种海参多肽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总体上均随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同一种海参多肽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各不相同。大西洋海参多肽、刺参多肽和加州拟刺参多肽分别对.OH、DPPH.和O2-.的清除能力最强。此外,4种海参多肽中含有的主要氨基酸均为甘氨酸和丙氨酸。  相似文献   

9.
多肽类药物一般需要通过注射给药,有关物质检查是控制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由于多肽类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何进行多肽药物的有关物质研究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肽药物的特性和自身工作实践,总结了多肽药物有关物质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OD600=0.05)中分别加入乳铁蛋白多肽(LFcin、LFampin)以及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溶液干预;结晶紫法定量检测生物被膜;以结晶紫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生物被膜形态。结果乳铁蛋白多肽以及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均能抑制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P〈0.05),生物被膜量与多肽浓度呈负相关(P〈0.05);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的作用强于乳铁蛋白多肽及其混合物(P〈0.05)。结论乳铁蛋白多肽和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尤其是LFchimera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望用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1666张门诊降糖药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降糖药的利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抽取门诊降糖药处方1666张,对药物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出现频次前3位的降糖药分别是格列齐特(35.00%)、二甲双胍(0.5g)(17.50%)和二甲双胍(0.25g)(14.46%)。DDDs排序前3位的降糖药分别是格列齐特、二甲双胍(0.25g)和二甲双胍(0.5g)。各降糖药DUI均≤1。降糖药联用处方672张,占40.34%。药物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应注意降糖药之间以及降糖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北某中医院西药房门诊糖尿病的用药现状及趋势。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西药门诊处方34 159张,统计其中的降糖药处方,调查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结果:在1 267张糖尿病患者处方中,单纯使用口服降糖药的处方有978张,其中口服药单用占61.86%,两联用药占28.53%,三联用药占6.85%。结论:疗效确切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基本合理,但单用药情况普遍,应针对个体化加强合理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降糖药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我院2006年3月的门诊处方,对其中含有降糖药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降糖药处方比例占总处方数的6.2%;我院使用最多的三类降糖药分别是双胍类、。一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占主导地位的两种药物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结论:我院使用降糖药物基本合理。部分磺酰脲类降糖药和阿卡波糖在临床用药剂量偏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0年1月份的口服降糖药处方,对处方数、处方量和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使用频次较多的降糖药分别是双胍类(54.87%)、磺酰脲类(34.47%)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4.47%);格华止和拜唐苹是处方量最多的药物品种;20种口服降糖药中,有16种药物的DUI值接近1;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占总处方数的45.98%,最常见为磺酰脲类+双胍类和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论:我院门诊使用降糖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我院411例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医嘱执行单中的降糖药的使用进行调查。结果:我院411例住院患者中有54人使用口服降糖药,占13.14%,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48人,占口服使用降糖药人数的88.89%。住院患者3种口服降糖药有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现象,降糖药和其他多种药物相互作用有引发潜在不良反应的可能,口服降糖药使用时间应以药品使用说明书为参考依据。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是使用口服降糖药的主体,临床医师和药师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6.
达格列净是一种新型降糖药,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介导的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而发挥降糖作用。临床上可单药或者与其他降糖药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本文对达格列净的降糖机制、临床应用、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及降糖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梅 《中国药业》2009,18(11):40-41
目的了解医院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炼化医院2005-2007年各类降血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降血糖药用量及使用金额逐年增长,其中以口服降血糖药为主。结论该院降血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我院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我院降血糖药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各类降血糖药使用频度(DDD s)、销售金额、日均费用进行统计。结果我院降血糖药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其中以口服降血糖药为主导用药。结论我院降血糖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DDDs、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高,2008年比2007年增长40.74%,2009年比2008年增长18.09%;胰岛素类销售金额增长较快。结论:抗糖尿病药需求量逐年增加,新型抗糖尿病药品占主导地位,应加快研发疗效确切、经济安全药物以降低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20.
2005~2007年我院降糖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我院降糖药使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降糖药销售金额增幅较大,每年以约30%的幅度增加,降糖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每年几乎相等,各降糖药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分别为罗格列酮片、阿卡波糖片、格列吡嗪控释片,DDDs排序二甲双胍片、罗格列酮片、阿卡波糖片、格列吡嗪控释片列前4位,DDC排序稳定。结论: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比较规范,但胰岛素类药品使用量太小,不同药理作用的降糖药备用种类太少,不利于临床医生对药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