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王清 《山西护理杂志》2014,(9):3138-3139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观察两组外渗发生率。[结果]采用预注射的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碘海醇外渗率为0.31%,而采用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的630例,外渗发生率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预注射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CT增强检查中对病人的护理,降低造影剂外渗率。[方法]选取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前预注射生理盐水20mL,再注射碘海醇1mL,确认无外渗后再进行碘海醇注射;选取630例CT增强检查病人,采用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观察两组外渗发生率。[结果]采用预注射的1 302例CT增强检查病人,碘海醇外渗率为0.31%,而采用直接注射碘海醇方法的630例,外渗发生率2.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预注射可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高压注射器螺旋CT肝脏扫描注射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压注射器螺旋CT扫描注射参数。方法:随机将200例肝脏CT增强扫描患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以不同注速和延时扫描。单时相注射造影剂。结果:观察组优片率85%,对照组优片率83%。结论:单时相注射造影剂,使用注射流量2.0ml/s,扫描延时35s的注射参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技术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高压注射器注药前实验性静脉预推法。注药速度一般要求3~5ml/s,注射量50~80ml。结果:通过对580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观察。成功者(无造影剂外漏)567例。占97.7%,失败者(造影剂外漏)13例。占0.22%。结论:采用预推法来判断血管质量,选择注射血管。能明显降低渗漏率。  相似文献   

5.
俞林华  赵娟 《现代护理》2005,11(17):1382-1383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注射时疼痛,减少局部产生硬结。方法通过对48例病人的574次长效青霉素注射采用了两种不同注射方法进行两种效果比较。结果改进注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方法,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且疼痛不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法注射长效青霉素摒弃了注射针头粗、长、溶媒量大,多次注射的缺点,且减轻了注射局部疼痛,减轻了病人的心理恐惧和组织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压注射器是专为CT增强扫描时注射造影剂而设计的,注射方式可以随检查的需要任意设定,这些设定可以由用户自行编程序,随机存储按诊断的需要调用,还可显示注射器内剩余造影剂量、造影剂已注射量、注射持续时间等。CT扫描高压注射器的应用,使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也有助于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现将CT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包经穴位及非穴位点注射给药调节心脏功能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心包经上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产生的药效是否相同,探讨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效果。方法 采用家兔肌肉注射乌头碱造成心律失常模型,分别在心包经上的两个穴位(曲泽、天泉)及经脉线上的两个非穴位点注射利多卡因,观察其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与肌肉注射组比较。结果 心包经脉线上的穴位及非穴位点给药均能增强利多卡因纠正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以穴位的效果更强。穴位注射组与肌肉组比较心律失常恢复时间、指数与恢复率,均有显著性差异(t=3.49~3.65.P&;lt;0.Ol;u=2.52.P&;lt;0.05).天泉与曲泽两穴位注射利多卡因对心律失常的纠正作用大于肌肉注射组,尤其是在65min以后,其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心包经具有整体效应性,是作为一条经脉参与心脏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循证护理在减少小儿气管插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CT检查技术的发展,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开始应用于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在为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TA检查的护理配合中发现,选择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及给药速度的不同,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很大,而确定合理的给药速度及给药部位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我院接受CTA检查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注射部位及给药速度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度活动性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眼眶冠状CT显示,对甲状腺相关眼病进行眶内局部注射治疗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眶内局部注射曲安奈得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无严重糖皮质激素全身副作用和局部注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胶原酶溶核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大多数采用一侧的椎间孔注射治疗,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用CT检查确诊定位,然后通过硬膜外插管,将胶原酶注入到髓核突出的相应部位,使胶原酶与髓核充分发生作用,溶解髓孩,这比经椎间孔注射法要简便、容易的多,而且安全性大,效果也好。现将32例经CT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予硬膜外插管注射胶原酶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注射用胶原酶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每瓶1200U,临用时以生理盐水5ml稀释后注射。穿刺针、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中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对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20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预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给予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在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调查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满意度,在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警性的防护对策。方法以2019年4-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3159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高压注射外渗将患者分为外渗组(n=21)和无外渗组(n=31574),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进行CT增强检查31595例患者中发生高压注射外渗21例,占0.07%。单因素分析显示,外渗组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是否有化疗史和注射护士的工作年限与无外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化疗史和注射护士工作年限是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影响CT增强高压注射外渗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年限、化疗史,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对减少对比剂外渗和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颈外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上肢血管穿刺特别困难、行CT血管成像检查者提供有效的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途径。方法对105例上肢血管条件特别差、确定穿刺困难、心脏功能无重度损害、行CT血管成像的检查者选择颈外静脉穿刺安置留置针、建立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通路,以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团注跟踪感兴趣区平均CT值、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为评价指标,观察此路径用于该检查的有效性。结果经颈外静脉通路高压注射碘对比剂行CT血管成像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1.4%;团注跟踪感兴趣区平均CT值为(351.11±112.98)HU;碘对比剂外渗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图像质量达诊断要求。结论采用经颈外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通路行CT血管成像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对于血管条件特别差、无心脏病史或心脏功能≤III级、上肢静脉穿刺困难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注射方法对^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方法分成:静脉直接注射组(187例)、静脉液路注射组(84例)及静脉留置针注射组(124例)。3组采用各自弹丸注射方法进行显像。利用Xeleris工作站在血流灌注显像于腹主动脉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ROI的时间一放射性曲线,以形成1个放射峰为弹丸注射成功,无峰形成为注射失败。统计3组成功及失败例数,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Х^2检验。结果静脉直接注射组弹丸注射成功174例,成功率93.0%,静脉液路注射组成功46例,成功率54.8%,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115例,成功率92.7%。静脉直接注射组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高于静脉液路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直接注射组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注射法弹丸成功率与静脉直接注射法相当,可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注射;静脉液路注射法成功率低于其他2组,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 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 ml/s和6 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 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 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 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高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3052-3053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无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以及并未对CT对比剂检查过敏,并排除各种有腹部占位性疾病的患者。根据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比较不同CT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度对肾脏增强扫描的影响,观察相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的CT值,以及相同注射速度不同浓度对比剂碘海醇下肾脏增强扫描CT值。结果 C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肾脏增强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CT对比剂采取高浓度以及高注射速度能有效提高肾脏增强CT扫描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渗漏的原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观察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进行收治的进行CT增强扫描的10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检查,对注射对比剂发生渗漏的原因进行探究,并计算并对比渗透率,分析其原因。结果:在1012例患者中出现外渗情况的共有15例,渗透率为1.48%。结论:CT增强扫描对比机渗透原因较多,故应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质量,若出现不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渗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320排CT在肝脏灌注检查中注射速率及对比剂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肝脏灌注检查中两种不同对比剂浓度和两种不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CT显影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影响因素。方法104例患者,分别用欧乃派克350和优维显370,再随机分两小组不同流率:4ml/s和6ml/s的注射速率进行320俳cT肝脏灌注检查,检测肝动脉CT峰值和血管重建图像质量;总结护理影响因素。结果欧乃派克350与优维显370的肝动脉CT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ml/s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低于6ml/s的注射速率肝动脉CT峰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肝脏灌注检查中不同对比剂浓度和注射速率对肝动脉显影及图像质量的对比中,高浓度及商注射速率在肝动脉灌注中CT值及图像质量达到3级以上,良好的护理措施能解除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也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万莉  余维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44-4844
所谓皮内注射就是将小剂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因为注射部位是前臂掌侧,这个部位末梢神经丰富,感觉灵敏,新方法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而且皮丘绝对标准。笔者对皮内注射方法进行改进,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