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计提坏账准备,为使广大会计人员真正掌握好《企业会计制度》,正确计提坏账准备,如实反映资产质量,笔者认为,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能扩大化《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但这不等于说,企业所有的应收款项,即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都可以计提坏账准备,如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虽然都属…  相似文献   

2.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只能采用备抵法。在教学中,学生对坏账准备的首次计提、发生坏账及已核销坏账又收回的账务处理能较好地掌握.但对年末"坏账准备"计提不能很好地理解。造成金额计算错误或科目错误、借贷方向颠倒,而采用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T型账户对照法对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3.
高丽华 《商业科技》2009,(22):108-108
一.应收款项的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款项是这样定义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特殊情况下,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  相似文献   

4.
高丽华 《商场现代化》2009,(22):108-108
<正>一、应收款项的内容《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款项是这样定义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特殊情况下,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  相似文献   

5.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坏账损失,一律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而按备抵法提取坏账准备的依据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6.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影响下的现金流量表项目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减值准备、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以后,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只计提坏账准备;二是既计提了坏账准备,又发生了坏账损失;三是既计提了坏账准备,又发生了坏账损失,还发生了已核销坏账收回。这使得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的编制变得比较复杂。笔者依据实际经验,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影响下的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的编制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备抵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而在备抵法下会出现坏账准备的转回、转销及转销后又收回的情况。实务工作中,企业财务人员往往对"转回"、"转销"这两个概念界定不清,从而影响会计处理及信息列报的准确性。因此,结合会计准则,总结整理了坏账准备转回与转销的概念界定及会计处理规定。  相似文献   

8.
郭丽萍 《现代商业》2013,(8):243-243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9.
常天丽 《现代商业》2015,(2):224-225
企业的应收款项由于债务人财务困难等原因而无法收回,成为企业的一项损失,称为坏账。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应于每期期末,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进行检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了减值,则应确认应收款项减值损失,记入当期损益,并计提坏账准备。本文介绍了备抵法在企业坏账损失处理业务中的具体操作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会计中,其他应收款作为应收款项和流动资产的重要内容,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也应计提坏账准备,对其坏账准备进行准确计提与核算对公司财务状况分析和财务报表真实反映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即不受比例限制,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即按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数税前扣除)。据实扣除的情况比较容易掌握,但按提取数扣除的情况则涉及的因素较多,既要考虑当年应提的坏账准备,也要考虑上年应提的坏账准备,还要考虑当年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以及收回已核销的坏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是收回的可能性很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在对坏账损失的处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对坏账损失的提取有误区,计提坏账准备是一项十分常见的会计实务,但就其具体的计提情况,<企业会计制度>并未做出统一规定,而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相似文献   

13.
董世  田淑华 《商业会计》2001,(12):26-27
目前,我国粮食企业库存含量大,存在一定比例的呆死账,以债务重组方式清偿债务较为可取,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或以应收款项换人存货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存货增加的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在上述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减去补价,支付补价的,在上述实际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补价,这里的“账面价值”指的是扣除有关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如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账面价值即为其账面余额,如果已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则账面价值为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扣除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余额。  相似文献   

14.
二、应收账款会计政策的制定与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对分离是应收账款产生的根源,应收款项是在结算中产生的债权,它是一种商业信用行为。《企业会计制度》将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发生各种结算债权统称为应收及预付款项,即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它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制度》与原行业会计制度比较,在应收账款确认计量和坏账处理问题上存在以下区别: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一)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政策应收账款就是企业因对外赊销商品、产品…  相似文献   

15.
坏账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企业无法收回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主要对象是应收款项,是指用预提的应收款项来弥补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防止坏账现象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行。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都难以避免坏账的发生,所以坏账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必须进行考虑。本文对企业财务坏账产生的原因、坏账准备的计提原则与计提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广大财会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企业坏账损失,一律采用备抵法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7.
十六、新制度中,坏账准备的核算有何变化?答:新制度中,关于坏账准备的核算,与旧制度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提取比例发生了变化。旧制度规定,企业应按规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提取比例一般为3—5‰,计提方法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由于目前企业预计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很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大,旧制度规定的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导致企业虚增利润,使报表阅读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因此,新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坏账准备的提…  相似文献   

18.
李长银 《市场周刊》2006,(10):46-47
“应收账款”项目,是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会计报表中该项目是根据“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的。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现代商业》2012,(21):222
应收款项债权资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商业信用"的产生而产生,而企业针对应收款项资产计提坏账准备不仅是遵循谨慎性原则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科学有效的方法。笔者在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前提条件下,结合上市公司会计实务操作情况,阐述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政策的正确应用与意义,为企业正确运用计提坏账准备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1.《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制度和准则)规定,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1)企业认为制度和准则规定的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是否合理?企业选用了何种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如何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企业选择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及计提比例的主要依据或判断因素是什么?在采用账龄法分析时,是如何确定应收款项账龄的?(2)实务中,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将应收款项确认为坏账?判断依据是什么?(3)在计提坏账准备时,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