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巧潮流控制的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的建设热潮,分析了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在智能电网的体系中,对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用电和储能单元的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探讨了潮流可逆的变拓扑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的电路结构、直流系统和计量通信监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充电站快速充电能力、纯电动汽车充电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快速充电解决方案和途径.对充电站输入功率和潮流进行分析,提出了均衡输入功率方案和灵巧潮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的建设热潮,分析了当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在智能电网的体系中,对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用电和储能单元的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探讨了潮流可逆的变拓扑电动汽车智能化充电站的电路结构、直流系统和计量通信监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充电站快速充电能力、纯电动汽车充电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快速充电解决方案和途径。对充电站输入功率和潮流进行分析,提出了均衡输入功率方案和灵巧潮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做为电动汽车充电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保障整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安全可靠运行.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各功能模块的监控需求及电动汽车充电站之间的通信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32位MCU监控技术、RS-485和GPRS通信技术、背景差分法和帧间差分法跟踪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监控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整体设...  相似文献   

4.
建立完善的充电站监控系统是确保电动汽车充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有效措施.本文采用CAN总线构建了充电站监控通信网络,将内部各充电桩的数据通过CAN网络传输给ACUSB-132B接口转换卡,再由USB接口与监控上位机相连,并在上位主机上利用LabVIEW设计出监控软件.通过在某电动汽车充电站试验运行,本文设计的充电站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模块的功能进行建模,尤其是针对IEC61850标准中不包含的参数及设备建模,使其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站设备控制的通信需求。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对通信网关进行设计,利用TMW 61850 Test Harness测试工具进行测试,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纯电动汽车CAN总线通信液晶显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DSP和CAN总线的纯电动汽车通信液晶显示系统。首先设计了电动车各CAN总线节点,完成了与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机驱动单元的通讯,通过串口TFT液晶显示屏的信息提示,实现了对电动汽车各种运行工况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以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收益最大化为目标,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对电动汽车如何选择充电时段的优化调度问题,建立了基于CPLEX和MATLAB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调度仿真系统。分别采用无序充电、集中式控制充电、分散式控制充电3种方式运行,同时对比了它们对当地日负荷曲线的影响。利用MATLAB中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功能(GUI)建立了仿真系统界面,进而通过设置各个控件的属性功能及编制M文件来实现优化控制的功能。最后经过编译形成可操作文件。该仿真系统具有可视性、多功能性及可控性等优点,有助于完成电动汽车充电站对电动汽车的优化调度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运营,考虑充换电设施建设、充电站运营、换电站运营、监控与智能调度运营等多个环节,对充换电站的成本收益结构进行系统建模,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分析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成本收益评估方法。以广州市充换电设施规划数据为例,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换电站进行了成本效益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充换电服务费、政府补贴和充电机造价等因素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盈亏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电动汽车规模化接入电网的优势,考虑电网的安全稳定性,设计了电动汽车与电网一体化信息交互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系统由电动汽车智能车载终端、充电站信息交互及接入装置、实时信息交互及监控管理中心、通信链路四部分组成,具有电动汽车信息监控、充电站信息监控、电池充放电智能提醒与告警、汽车充电排队情况实时查询、最短充电路径搜索、WEB发布、GIS显示等功能.该系统的开发应用为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对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快换式公交充电站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之后庞大的充电站负荷对电力调度配送等环节带来的影响,依据当前北京奥运快换式公交充电站的相关实测数据,对快换式公交充电站负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快换站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四组不同的测试日进行预测实例分析,并与单一BP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表明,基于模糊聚类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满足一定的应用要求,适用于快换式公交充电站短期负荷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的电池技术和充电条件下,快换式充电站成为国内纯电动公交最主要的能量补给摸式。针对电池组充电电费过高和增加配电网峰谷差的问题,以及换电站内快换工位和备用电池空闲的情况,在保证车辆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以充电站内全天充电电费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充电变功率工况下基于分时电价的换电站经济运行模型,通过遗传智能优化算法合理安排电池组的开始充电时间,降低充电电费,从而实现换电站的经济运行。分别基于北京北土城充电站和上海世博会充电站的实际数据和统计结果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降低充电站充电电费,还能降低充电站白天对配电网的负荷压力,补充夜间负荷,减小配电网的峰谷差,在实现充电站经济运行的同时还有助于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陈新  张桂香 《电源技术》2012,36(8):1132-1134,1202
针对目前纯电动汽车采用的铅酸蓄电池,设计了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系统主要用于监测铅酸蓄电池过充、过放、温度过高、报警提醒和计算剩余容量等参数监测,同时该系统具备车载通信等功能。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参数采集原理,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原理和框图。通过LIN/CAN车载总线协议,实现车载通信和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的通信。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群聚性充放电行为会给配电网带来冲击。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四层智能管理控制系统:顶层为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实现配电网的能量优化分配;中间层为充电站级控制系统,根据顶层指令及负荷高峰情况,按照强制和协议两种模式,控制底层系统;底层为本地控制系统,实现对充电电流和功率的调节;用户层为信息接收响应系统,实现用户与主动配电网的"互动"。对该智能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阐述,并对电动汽车在主动配电网中一些新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的标准化管理,应用IEC61850建模技术和UML建模方法,在分析交流充电桩的监控功能及信息量基础上,在间隔层通信管理机中建立交流充电桩的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的信息模型。讨论了通信管理机与站控层监控主机之间的报告和控制机制的信息交换模型,分别给出了实现交流充电桩信息交换的数据集/报告控制块实例、控制属性及服务流程。应用表明,该研究内容可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设备间互操作性和运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独立驱动电动汽车CAN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以自主研发的汇聚式双电机独立驱动系统为控制对象,针对其CAN分布式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功能原理说明与控制网络构建,利用RM算法实现CAN调度优化设计并结合抖动裕度指标进行实时性可预知分析,最后利用CANoe,Matlab/Simulink和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测试实验系统分别进行仿真和硬件在环控制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独立驱动系统CAN控制方案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是集充电站、换电站和梯级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集中型综合供储能电站,可以发挥充电站和换电站的可调度潜力,并能够减小功率波动。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电动汽车快充站、换电站和梯级储能电站。首先,基于快充用户的行驶行为特点,建立了电动汽车快充站模型;其次,根据城市道路速度流量实用模型,建立了电动汽车换电站模型;最后,结合梯级储能模型,构建了集成的电动汽车充换储一体站模型。以某地区公交线路实际道路情况为仿真算例,验证了提出的一体站模型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需求,且具有降低运维成本和抑制功率波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一流配网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新能源的接入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结合当前一流配网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的协调运行适应性;对比已有示范工程,提出了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协调运行的模式,即新能源依靠充换储一体化站提高消纳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结合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和一流配网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分析了CAN总线在电阻焊网络控制中的应用,制定了系统节点ID和数据帧,设计了系统通信硬件电路和软件模块。电阻点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AN总线的电阻焊网络控制系统通信速度快,工作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能够应用于焊接单元制造信息网络智能集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CAN总线、LIN总线的特点,研究了两种总线之间的互操作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LIN总线的混和网络体系,设计了CAN/LIN网关.重点阐述了CAN/LIN混和网络的构建和网关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实现,并简要介绍其在电梯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该混和网络适用于多领域成本低、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专门为国网推行的电动汽车新能源供给模式和运营模式设计的电动汽车费控直流表与电动汽车进行通信的需求,设计了直流费控表的CAN通信单元。设计的通信模块用于与电动汽车通信,进行数据的读写,或者通过USB/CAN转换器与上位机通信,对电动汽车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研发出的CAN通信模块完全满足汽车直流费控表的通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