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闻"字在古代兼表"听觉义"和"嗅觉义",而在古代"听"和"嗅"也分别具有"听觉义"和"嗅觉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表"听觉义"的"闻"是如何逐渐被"听"代替的以及表"嗅觉义"的"闻"是如何发展壮大并在现代汉语中代替"嗅"的。  相似文献   

2.
虚化的"看起来"其基本语义是发表一种观点,可以分为评价义和推测义;在形式上,表评价义的"看起来"可以替换为"显得",表推测义的"看起来"可以替换为"可能".评价义和推测义都是动虚结构"看起来"经过结构凝固和语义虚化的结果,但推测义比评价义语义更虚.在篇章之间"看起来"有承上启下的过菠作用和总结作用.  相似文献   

3.
"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研究者一般把"义"作为"利"的对待来考察,试图解决"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产生的内在根据,而忽视了"义"的合理内核."义"不仅是人们行为所应该遵循的外在规范之所"宜",是一种外在道德规范,更是事物的理则之所"宜",其本质是对事、物之理的遵守."礼"是事、物之理(即是"宜")的节文.因此在理论上讲,个人、集体的行为都必须以行"义"为前提,当然,在取利方面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4.
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专用于表示"气味","闻"替代"嗅","听"替代"闻",这些都是词汇系统发展、演变内部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NP+上"的语法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P+上"是十分常见的短语,它既能表示处所义,也有表人义,还能表示时间义."NP+上"的表人义从其处所义发展而来,其发展轨迹为:处所义-表人义兼有处所义-表人义."NP+上"的时间义也是由其处所义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认为孟子性善论的提出主要基于"心善是性善的根据",把"心"作为性善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实际上,我们也可从另一视角——"义"来探讨孟子的性善论。"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和修养,是对"仁"的精神价值的外在表达的规定性。"人之正路"就是要求人们要心存仁德,行由义路。"义"是开启孟子性善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正>有些食物,如榴梿、臭豆腐、螺蛳粉常常被人们描述为"闻着臭、吃着香",听起来很不合逻辑,但其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食物"闻着臭、吃着香"的现象与人们的嗅觉有关。鼻前嗅觉的工作原理是气味从鼻腔进入,直达鼻根的嗅觉细胞,从而让人"闻"到气味。  相似文献   

8.
雷冬平 《天中学刊》2007,22(6):99-100
"小姐"一词有"女神"、"女巫"义,此义项常被忽略。它是从"小姐"表"称缙绅仕宦家的青年女子"义引申而来。同时,这一词义的引申也受到"先生"一词词义引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不怎么"的语义表现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怎么VP"和"不怎么AP"的层次切分是一致的,都是"不怎么/VP"不怎么/AP"."不怎么"可以分为行为义和性状义两种.行为义"不怎么"语义相对复杂,性状义"不怎么"语义较简单.在语用上,"不怎么"用于说话人传达意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言人,他提出"中万民之利"的"公义"思想.他的这种"义"观,主张"节俭、兼爱、尚贤、非攻",反对"亏人自利"的不义行为,这无疑喊出了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的心声.与其它各家的"义"观相比,墨子思想中的"义"体现了一种不重私利,为天下人谋利的奉献精神.但由于阶级的局限和客观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墨子的"义"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讨论"加"表加合义的"A加B"格式,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1、格式构成和句法功能;2、A、B的位序与格式义;3、"A加B"和"A加上B";4、相关格式比较;5、余论.  相似文献   

12.
义利观是指如何认识"义"、"利"以及如何处理"义"与"利",即道义与利益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观点,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是义利观在伦理领域的进一步展开。人性是可变的,人们最终会趋向于善,即"义",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道德支点;社会物质条件,即"利",对人们的荣辱观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物质前提;如果"义"和"利"发生冲突,要坚持先"义"而后"利",甚至舍"生"取"义",这是人们评判荣辱的尺度和标准。深入探讨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并进而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为国纲"[1]强调以人为本是国家首要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义为利纲"主要倡导以道德之义规范和引导个人、集体和社会之利,义的内涵则应与时俱进."公为私纲"意在纠正过去关于公私关系之成见,阐明公是私的集合但又不能完全代替私,而私的完善与发展则不能离开公."天下为公"是道德理想,个人只有在"相善其群"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14.
"左右"在汉语史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由名词,代词等最终虚化为助词.本文对"左右"在古代及现代汉语中的义场进行了归纳,并分小类考求了其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说“唐”     
"唐"在古代文献中的最常用义为朝代名、国名、地名及姓氏."唐"的词源义为"大"、"高",与"堂"同源,其常用义还有道路、堤防、池塘等.因词义引中而孳生出"塘"、"溏"、" <阝唐>"等字,其中"塘"进一步引申出"驿道"、"驿站"、"报告"、"十里"等义.  相似文献   

16.
原文: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欢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意境赏析"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中唐诗人郎士元的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同学们应注意,领悟和玩味。  相似文献   

17.
蒋川琴 《考试周刊》2009,(33):192-192
本文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环境,把汉字作为刺激物和中介,让幼儿的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动觉参与活动,通过所看、所听、所尝、所嗅、所做激活大脑,使幼儿的认知潜能得以开发,轻轻松松地识汉字。  相似文献   

18.
浅析"非常+N"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常 N”是近年在媒体尤其是电视娱乐节目中经常出现的语言结构。它主要有三种类型: “非常”表“异乎寻常”义时, 搭配空间感较强的抽象名词;“非常”表“十分、很”义时 , 搭配含有显性评价式色彩义或隐性评价式联想义的名词;“非常”表多义时, 搭配兼具前两种语义特征的名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表示“用鼻子去嗅”义用“闻”,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嗅”。从人们语用心理因素和语言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闻”和“嗅”用法演变、替换的内在动因目的是为研究词语的演变、替换提供活体观测。  相似文献   

20.
《甘肃教育》2012,(5):47
避讳字是指古人为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字的一种书写行为。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用同义字或近义字代替。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至今。第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