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我国新发展的一种用工方式,既存在着多种社会价值,又潜藏着不争的风险。本文就《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并结合国有企业特点,分析了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如何防范用工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许海峰 《建筑施工》2011,33(7):629-631
当前,社会对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争议颇多,同时,《关于规范上海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也于近期出台。由此,针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从提高对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对施工总承包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出了明确概念、把握范围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1)
自从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当下作为我国一种新的劳动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是越发的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支持。因其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人工成本较低以及管理难度较小等等优势,也更因劳务派遣这种较为简捷的用工方式,更是使各用人单位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也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的。基于此,本文就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面临的用工风险进行了研究,并就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为用人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尹素霞  彭知军 《上海煤气》2015,(3):41-43,46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燃气企业也引入了劳务派遣等用工方式。燃气企业的基础是安全运行从识和防范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对燃气企业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了燃气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出了安全管理方面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与派遣工使用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派遣单位将派遣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工作的一种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派遣单位雇佣派遣工但不使用派遣工,而用工单位使用派遣工却不直接与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质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面临的主要风险,阐述影响企业劳务用工的关键决策因素和实际可采取的劳务用工模式,提出企业劳务用工的恰当选择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5):193-194
劳务派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具有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显著特点,有着和传统雇佣劳动关系不同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劳务派遣对促进派遣工就业、提高派遣工职业技能、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建立完善的劳务派遣制度,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3,(11):4
本刊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制度作了进步一调整:修改了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强调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规定劳务派遣用工不能取代劳动合同用工;确立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原则;针对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9.
权威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派遣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本刊讯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新《劳动合同法》首先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明确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用工因便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避免劳动纠纷和用工风险,并满足一定劳动者的就业需求,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此用工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单位长远发展。上海某道路养护公司,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实践劳务员工转制工作,即将劳务工转变为正式员工,实现同工同酬,一举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1.
张先国 《建筑知识》2013,(10):240-241
在2008年劳务派遣实行以来,由于利益驱使,各用工单位对临时工基本采取劳务派遣方式,应用得好,可以减少用工的精力,集中力量放在生产经营上。认识不到位,用得不好,纠纷不断,即费精力又赞成本,还会引起连锁反应,给用工单位带来无穷后患。认识劳务派遣风险、如何积极应对成为用工单位必须深入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Z1):32-33
国企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长期以来,伴随着这一用工模式的风险,国有企业也从中获益匪浅。一方面,劳务派遣用工解决了国有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为企业营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劳务派遣用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效益,使企业支付的同等的用工成本得到了更多的回报,并积极地支持了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因此,面对风险我们需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寻找有效的对策规避国企劳务派遣用工风险,使这些员工能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市政养护维修企业现状,分析了市政企业采用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用工形式的利与弊,提出了用人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应规避的风险,及如何规避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建筑施工企业劳务工作的特点,分析了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的岗位构成、聘用制度。从长期聘用劳务用工和劳务分包两方面对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前言】2012年12月28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于201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8年《劳动合同法》施行后,这一原本旨在从严规制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因为制定法律时的先天缺陷并未尊重市场规律,以及现今日益错综复杂变化的劳务市场两大原因,最终使得《劳动合同法》面临规制失灵,劳务派遣被日益滥用。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将肩负起重整劳务派遣市场的重任,对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以规范劳动用工实践,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同时进一步落实解决被派遣者所面临的同工不同酬问题,达到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的效果。可见,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根本目的是将劳务派遣回归至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使得乱象丛生的的劳务派遣市场得以健康有序的存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正劳务派遣用工在建筑企业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用工形式,因其具有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形式灵活等优势而被建筑企业广泛采用。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对建筑工人的需求增加,劳务派遣用工数量持续增长,伴随着劳务派遣工的大量使用,因企业对法律、政策理解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劳务用工纠纷呈逐年递增趋势。因此,建筑企业应对劳务派遣用工产生的风险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规避。  相似文献   

17.
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实行严格的以票管税,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人工费用作为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15%~25%,能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引起大型施工单位的关注。随着建筑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的两层分立,劳务分包已然成为我国建筑施工的主要形式。笔者所在单位近期给几家大型施工单位作"营改增"财税咨询,调研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劳务分包情况,对大型施工企业内部成立劳务分包企业、外部选择劳务分包企业以及劳务派遣等几种劳务用工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7)
由于历史原因,电力企业形成了包括直接用工、劳务派遣和外务外包等用工模式。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电力企业用工面临"同工同酬"、"岗位三性"及"派遣比列"等法律风险,阐述了电力企业的用工类型,优缺点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秀招 《福建建材》2012,(7):117-120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事业单位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劳务派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建筑行业的企业大量采用。由于劳务派遣进入我国的时间尚短,相关的法律制定也严重滞后,导致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建筑业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现状、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建筑行业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在实践中得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作为企业补充性用人的招聘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特殊需求,对于企业体制外的劳务派遣员工进行相关的管理,尤其是激励机制的建立成为企业管理存在的难点之一。目前,企业中存在的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失败的案例很多,很多企业不重视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和管理,相应的福利和奖励机制欠缺,没有结合派遣员工的特殊性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模式,导致劳务派遣员工被隔离与正式员工之外,没有培养其情感归属和主人翁意识,导致工作积极性收到挫败,不利于企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高和团队建设,本文结合A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目前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需求新的方向,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