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人工肝辅助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分析51例102次人工肝治疗前后重肝患者生化,血常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和症状变化,观察治疗术中,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术后生存率。人工肝术后10-72小时内症状改善显效率为89.5%。治疗前后白蛋白,血氨,血常规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总胆红素,转氨酶,总胆汁酸水平显著下降(P<0.01,0.005及0.001),胆固醇,PTa显著上升(P<0.01及0.001)术后96小时胆红素反弹幅度约为前的60%。临床痊愈出院75%。术中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其中最常见为皮肤瘙痒及荨麻疹(10.78%),其次为寒战发热及血压下降(1.96%),未出现致死性并发症。人工肝辅助治疗重型肝炎安全,可靠,疗效。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及疗效.利用HP 200血液净化治疗仪、YT50P.P血浆分离器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各期重型肝炎患者58例,并对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治疗后TBil、ALT、AST、PT、NH3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58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治愈好转26例(44.8%),死亡或自动出院32例(55.2%).应用ALS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早中期患者的疗效较晚期的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对预后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l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其中早期治疗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早期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6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痊愈或明显好转,存活率为56.98%;37例病情恶化或死亡,病死率43.02%。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P<0.01);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的疗效低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P<0.01);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内毒素水平低于死亡组(P<0.01);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高于晚期患者疗效(P<0.01),慢性重型肝炎存在的并发症也影响血浆置换的疗效。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白蛋白及内毒素水平有关。血浆置换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反跳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的疗效差。我们认为血浆置换治疗>5或6次后病情仍未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反跳幅度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有条件者应尽早施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53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25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1%,有效率47.8%,总有效率为56.9%,不良反应轻。治疗后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53.1%、10.4%,早期患者存活9例。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轻,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支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Lipo PGE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舒肝宁注射液、易善复、血浆、白蛋白等治疗,治疗组在相同治疗方法上加用Lipo PGE1注射液20μg加入5%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微泵维持注射,每日2次,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P<0.01),其中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方面效果明显;两组慢性重型肝炎生存率比较,治疗组早中期患者的生存率为90%和77.5%,高于对照组62.5%和51.7%(P<0.05);治疗组住院日为61±1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日71±20天(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应用Lipo PGEt治疗,具有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提高生存率,减少住院日作用,表明Lipo PGE1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发症与重型肝炎(SH)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1月~ 2010年3月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SH患者82例,依据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6例).比较两组PTA、INR、ALB、TBIL、ALT、并发症等.结果 死亡组PTA、INR、ALB较存活组显著降低(P<0.01,P<0.01,P<0.05),TBIL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1),ALT与存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合并至少一种并发症.两组在腹水、感染、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 HRS)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5,P<0.05,P<0.01),但消化道出血和电解质紊乱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合并并发症数量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TA、INR、ALB、TBIL水平可作为SH预后的判定指标,ALT及SH与预后无明显关联,合并并发症种类、数量与SH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MARS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对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MARS人工肝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常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肾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清除率显著,肝性脑病清醒率75%,MARS人工肝为顿挫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进行肝移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36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 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进行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碱酯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内毒素 (ET)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 ,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 ,CHE、PTA显著上升 (P <0 .0 1) ;ET、TNF α、IL 8和sIL 2R明显降低 ,IL 10显著升高 ,IL 2水平无变化。重型肝炎早、中、晚期应用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存活率分别为85 .6%、70 %和 10 % ,人工肝治疗组总体存活率为 5 2 .8% ,显著高于对照组 ( 3 3 .3 % )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 ,早、中期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英超  张敏  李永勤  耿坤静 《肝脏》2012,17(8):570-571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应用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对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80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另有31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人工肝治疗组患者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达96.25%.血清胆红素平均降低55.38%,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24.52% (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 5%,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即刻严重并发症及应用血制品引起的重叠感染,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比有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85例患者与无抗结核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123例患者,了解抗结核治疗病史对乙型重型肝炎的影响.结果 与无抗结核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比较,有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死亡率高(P=0.0062),住院天数延长(P=0.04),并发症(脾大、腹水、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发生频率较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与无抗结核治疗病史的乙型重型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治疗病史可以显著影响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胸腺肽α1、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 6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酚妥拉明10mg,PHGF 1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胸腺肽α1 1.6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26例)给予PHGF 1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月,分别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总胆固醇(Tch)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结束,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效降低血清TBil(P<0.01),升高PTA、Tch(P<0.05,P<0.01).2组病死率、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酚妥拉明、胸腺肽α1、PHGF联合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序贯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序贯结肠透析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重型肝炎综合治疗及人工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先予序贯结肠透析, 第2天再给予人工肝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wk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TNF-α)及并发症变化.结果: 治疗前慢性重型肝炎乏力、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62.86%、65.71%, 有51.43%的患者需采用灌肠或应用开塞露治疗, 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100%. 经治疗, 两组乏力、腹胀症状均有所好转, 胆红素、血氨、内毒素、细胞因子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回升.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在腹胀、大便次数、胆红素下降、血氨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回升、内毒素下降及细胞因子下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 治疗后, 治疗组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胃肠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22.22%、5.56%、11.11%、22.22%)较对照组(58.82%、41.18%、58.82%、58.82%)低(χ2= 4.880、6.291、8.834、4.880;P<0.05或0.01).结论: 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可缓解患者症状、有效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 促进胆红素、血氨下降, 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HA树脂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A中性大孔树脂(HA330-Ⅱ)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把握血液灌流治疗的重要护理环节和过程,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应用HA中性大孔树脂进行血液灌流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40例,共96次,在灌流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最终治疗效果,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水平.首选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循环回路,如穿刺困难则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灌流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LT、TBIL、DBIL等明显下降(92.3±53.1 IU/L vs 176.8±120.2 IU/L:283.2±90.2μmol/L vs 363.0±140.3 μmol/L;122.8±71.7μmol/L vs 247.5±106.4 μmol/L;均P<0.01);PTA明显升高(39.6%±12.5% vs 29.2%±14.8%,P<0.01);灌流后患者IL-6、TNF-2明显下降(27.6±22.5 ng/L vs 88.5±32.8 ng/L,0.47±0.4 μg/L vs 0.83±0.6 μg/L;均P<0.01);电解质及血常规无明显变化.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9例(72.5%),病情危重自动出院3例(7.5%),死亡8例(20%).在治疗过程直接动静脉穿刺成功者36例(90%),股静脉穿刺置管术4例(10%).结论:HA树脂血液灌流治疗能清除重型肝炎患者体内的毒素,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效果.充分准备、熟练技术、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血液灌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肝血桨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评价治疗3周后两组的疗效,并观察血浆置换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浆置换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血清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升高。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和疾病转归,评价其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8例重型肝炎患者除内科综合治疗外,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变化及短期生存率.结果 PE治疗组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主要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或0.05),但治愈好转出院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PE对于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对于晚期重型肝炎病死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日本CHF-10血浆净化治疗机、AFP血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各期重型肝炎89例,未经PE治疗的各期重型肝炎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同治疗时期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每次治疗后症状、精神、食欲、体力均有明显改变,TBIL、DBIL、ALT、AST、PT、PTA均明显好转。治疗组早、中期有效率分别为85.71%、71.8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6.84%、6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具有一定疗效,且早、中期的疗效较晚期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并发症以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ALSS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胆红素、转氨酶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有所缩短,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无明显变化,有效率达93%,并发症少。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重型肝炎病人先行持续的血浆透析滤过和血浆置换,次日进行持续72h的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由212.0±74.8μmol/L降至145.3±88.7μmol/L(P0.05),8周后降至23.4±6.0μmol/L(P0.01);血清AFP从158.4±99.7ng/ml升高至903.7±66.3ng/m(lP0.05),但在8周后明显下降到95.1±58ng/ml;凝血酶原活动度在治疗中一度下降,但治疗2周后明显恢复。最终3例病人临床痊愈出院,1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可用于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并无严重的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提升幅度大(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4周后血清PCRHBVDNA阴转率为87.1%与对照组的8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失败率为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P<0.0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