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改善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实现房屋结构减震设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利用多层房屋结构屋顶隔热层作为TMD装置系统来达到减震的设想.建立了TMD控制结构的力学模型,并应用其中的双线型恢复模型描述橡胶隔震垫的弹塑特性,进一步对屋顶隔热层作为减震装置的构造设计.通过位移时程分析使结构各楼层的位移峰值得到了显著降低.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屋顶隔热层作为减震控制系统设计是可行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悬摆减震原理,结合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悬摆减震系统(SMA-SPDS),并对该减震系统进行了动力测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型,并将模拟分析值同试验结果作对比,验证减震控制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将该控制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小雁塔原型结构。结果表明:文中研发的SMA-SPDS频率和阻尼均可调可控,系统性能稳定,减震效果明显;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随着控制模态阶次的提高,需要的SMA-SPDS的数量增加,对小雁塔结构的控制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悬摆减震原理,结合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悬摆减震系统(SMA-SPDS),并对该减震系统进行了动力测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型,并将模拟分析值同试验结果作对比,验证减震控制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将该控制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小雁塔原型结构。结果表明:文中研发的SMA-SPDS频率和阻尼均可调可控,系统性能稳定,减震效果明显;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随着控制模态阶次的提高,需要的SMA-SPDS的数量增加,对小雁塔结构的控制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悬摆减震原理,结合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悬摆减震系统(SMA-SPDS),并对该减震系统进行了动力测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型,并将模拟分析值同试验结果作对比,验证减震控制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将该控制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小雁塔原型结构。结果表明:文中研发的SMA-SPDS频率和阻尼均可调可控,系统性能稳定,减震效果明显;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随着控制模态阶次的提高,需要的SMA-SPDS的数量增加,对小雁塔结构的控制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悬摆减震原理,结合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悬摆减震系统(SMA-SPDS),并对该减震系统进行了动力测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型,并将模拟分析值同试验结果作对比,验证减震控制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将该控制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小雁塔原型结构。结果表明:文中研发的SMA-SPDS频率和阻尼均可调可控,系统性能稳定,减震效果明显;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随着控制模态阶次的提高,需要的SMA-SPDS的数量增加,对小雁塔结构的控制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土槽中进行1:4钢框架的激振试验,试验通过改变上部结构刚度,分别输人高斯白噪声测自振周期,EL波和Taft波研究其动力反应及土体对上部结构的减震效果,与有限元软件SAP2000模拟刚性地基上的钢框架做动力反应分析对比,发现自振周期有一定差异,上部结构刚度越大附加周期越大,附加周期最大值达到0.22s。土体对钢框架有一定的减震效果,这种减震效果主要跟上部结构刚度变化有关,由于土一结构相互作用,钢框架在土槽中激振时顶层加速度峰值比在刚性地基上激振时减小,折减系数达0.661,而顶层位移峰值则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现存的古塔建筑进行有效地抗震保护,根据悬摆减震原理,结合形状记忆合金,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悬摆减震系统(shape memory alloy-suspension pendulum damping system,SMA-SPDS),并对该减震系统进行了动力测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型,并将模拟分析值同试验结果作对比,验证减震控制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将该控制方法进一步应用于小雁塔原型结构。结果表明:本文研发的SMA-SPDS频率和阻尼均可调可控,系统性能稳定,减震效果明显;小雁塔模型结构减震控制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随着控制模态阶次的提高,需要SMA-SPDS的数量增加,对小雁塔结构的控制效果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钻杆为例,设计了组合结构和附加减振器刀杆,获得高的动态稳定性,良好的工作特性和经济效果。钻杆组合结构和动力减振器动态特性分析,为其切削稳定性设计提供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功扒4DOF)最佳减振参数的确定方法.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无阻尼3个自由度动力减振器(DA3DOF)减振弹簧在有限相等变形条件下的减振器最小总质量计算,推广到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参数的确定.结果无阻尼3个自由度动力减振器在前两个减振质量块趋近于零,第3个质量块趋近于单自由度动力减振器(DASD—OF)质量的1/3时。减振系统获得最小总质量。此时子系统最大变形为无阻尼DASDOF的3倍.结论将结果推广到无阻尼多自由度动力减振器(DAMDOF),表明可通过刚性接点连接和改变弹簧方向增大弹簧总长度,减少减振总质量,研究结果对于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力减振器一般均以动力放大因子(A_1/δ_(st))为评价指标。最近,有人提出用“减振系数”η=A_1/A_0来表达减振特性的新观点。建议以η<1为设计目标确定减振器的各项参数。本文认为:动力放大因子是衡量动力减振器在工作频率处的减振效果的指标。而减振系数可以作为动力减振器能减振的频率比宽度指标。优化设计时应同时考虑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减震沟的减震作用,运用大型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基于具体工况分别对有减震沟和无减震沟的露天矿台阶爆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减震沟距离爆源越近,减震效果越好,减震率最高可达77%,为减震沟的减震效应研究和类似工况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用模拟试验装置对冲击减振器性能所进行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揭示了冲击减振器的运动特性;找出了影响冲击减振器减振效果的有关参数及其影响规律,它对工程应用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两层免浆砌块房屋模型动力特性试验情况及测试数据分析结果。为模型地震反应试验并判定结构减震性能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验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结构被动隔震控制下的减震效果.方法对1:4缩尺比例的结构模型进行橡胶垫与磁流变阻尼器联合控制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对磁流变阻尼器施加零电压和最大电压控制。来模拟结构在阻尼器被动摩擦阻尼和被动粘滞阻尼两种控制方式下。隔震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的动力响应.结果应用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的两种被动控制,均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其中被动摩擦控制可对隔震结构在大震下的隔震层位移起到限位作用;被动粘滞阻尼控制可对隔震结构小震下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进行很好的控制.结论采用橡胶垫联合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进行被动隔震控制,控制方法简便易行,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解放牌汽车动力传动系的力学模型,测定了解放牌汽车动力传动系零件的结构参数,应用SAP5结构分析程序计算了解放牌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固有特性,并实际测量了解放牌汽车动力传动系的扭矩。试验表明,解放牌汽车动力传动系存在严重的扭转振动。研究指出,采用弹性摩擦式减振器、惯性摩擦式减振器、柔性万向节等减振措施,对减少解放牌汽车动力传动系的扭转振动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汽车减振器流量试验台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减振器流量试验台是为了检测筒式液力减振器的性能而自行研制开发的,试验台通过在恒温工况下自动检测流过减振器活塞的油液流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来检测减振器的性能。本文简单介绍了汽车减振器流量试验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试验台温度控制系统:制冷及加热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温度控制系统软件及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影响桥梁减震性能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阻尼、墩高、支座的剪切刚度对桥梁的动力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它们在减震中的作用对抗震设计很有指导价值 .通过连续桥梁模型振动台试验 ,分析了阻尼、墩高、支撑剪切刚度对模型梁和墩减震性能的影响 :墩越高 ,对自身的抗震越有利 ,对上部结构不利 ;剪切刚度越大 ,对上部结构不利 ,对下部结构也不利 ,阻尼不是越大越好 .试验表明 ,适当地调节阻尼、刚度、墩高会降低振动幅值 ,扰乱振动过程中规则的相位 ,从而得到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减振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化的长安微车后减振器进行了示功试验,速度特性试验,摩擦力试验,高频试验,对该减振器在同频状态示功图不饱满以及压缩阻力小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摩擦耗能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结构减震技术发展迅速,采用安装摩擦耗能器的耗能支撑来保护结构,属于被动控制范畴,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该结构体系可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减震效果好,本文主要介绍了摩擦耗能器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国内外的试验研究情况,同时也介绍了设计时的细节问题及其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现有碰撞型耗能减震器的不足,如单球碰撞减震器减震效果有限,多球减震球减震性能分析预测难度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间隙可调网格式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的设计构思.论述了该减震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减震器对减震对象的振动振幅及振动频率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减震球的初始位移和速度不敏感,多个减震球协同工作性能好;材料恢复系数对减震器碰撞耗能影响较大,恢复系数越大减震器耗能越多.与现有碰撞减震器相比,研究提出的多球碰撞型耗能减震器动力性能易于分析预测,工作性能可靠,减震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