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在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设置生态围隔,人为调控围隔水体中的营养盐(N、P、Si)的含量和组成,开展营养盐对实验海区浮游植物生长以及对叶绿素a和藻细胞密度响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为生态围隔中的关键性营养盐,硅酸盐含量对浮游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NH4+-N更易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PO43--P可以促进浮游植物对NO3--N的吸收;N、P更易促进叶绿素a的生成,而Si更易使藻细胞分裂生长加速。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对中国深圳大鹏湾盐田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了解盐田港运行及周边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鉴定出浮游植物休眠体54种,其中甲藻孢囊29种,硅藻孢子22种,其他休眠体3种.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旋沟藻(Cochlodinium sp.)、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等有毒有害赤潮生物的休眠体在此调查中均有出现.浮游植物休眠体丰度变化范围为217~3514spores.cm-3,平均为1241spores.cm-3,数量上以硅藻和甲藻为主.离岸较近的海域硅藻孢子丰度和异养型甲藻孢囊百分率明显较高,营养盐质量浓度也较高,说明该港区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沉积物中已萌发的空孢囊百分率较高,平均超过50%,表明盐田港的频繁扰动促进了沉积物中孢囊的萌发,使有毒有害赤潮发生机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海水营养盐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水营养盐的组成,形态,分布规律以及营养盐限制对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等内容作了系统总结,提出通过人为调节海水营养盐的浓度和组成比例来调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控制赤潮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10—2011年3—8月在库湾沿程布点、采样,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规律、环境因子时空动态过程进行了详细监测。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最常见的藻种为小球藻(Chlorella)、小环藻(Cyclotella)、隐藻(Cryptomonas)、衣藻(Chamydomonas)、直链藻(Melosira)、栅藻(Scenedesmus);早春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小,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库湾浮游植物随时间变化呈硅藻—绿藻—蓝藻的演替趋势,硅藻和绿藻是库湾中相对比例较大的浮游植物门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在时间上差异明显,空间上差异不显著;水温、Zeu/Zmix及RWCS是影响香溪河库湾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ρ(D-Si)对硅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海洋底栖硅藻筛选及其生物学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法从大连近海筛选底栖硅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进行鉴定,并将筛选出的硅藻培养于f/2培养基中,分别对其生物学特点(包括细胞形态、附着能力和细胞壁特点)及营养成分(包括细胞内蛋白质、总糖、粗脂肪和灰分)进行分析.共筛选出双菱缝舟藻、半裸舟形藻、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易变双眉藻眼状变种、盔状舟形藻、菱形藻、小形舟形藻和咖啡形双眉藻8种微型底栖硅藻,其细胞大小为35.9μm×9.6μm~6.7μm×3.3μm,比生长速率为0.31~0.56 d-1,细胞壁较薄及附着强度等生物学特点适宜不同生长阶段底栖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摄食习性;细胞内蛋白质、总糖、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2.22%~22.97%、1.40%~27.36%、19.98%~35.41%和19.79%~41.03%,其中半裸舟形藻、易变双眉藻眼状变种、盔状舟形藻、菱形藻和小形舟形藻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具有作为鲍和海胆等海洋经济动物早期生长所需的底栖硅藻饵料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关键环节。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制约。光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以赤潮代表性藻类-硅藻中的针杆藻为实验对象,在不同光强作用下研究它的光响应动力学。指出针杆藻在光照周期中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7.
浮游植物增长光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关键环节。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制约。光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以赤潮代表性藻类一硅藻中的针杆藻为实验对象,在不同光强作用下研究它的光响应动力学。指出针杆藻在光照周期中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择抗生素G418作为新月菱形藻的遗传重组标记,分别研究G418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最小抑制浓度,以及G418对携有质粒载体pBI121的遗传重组受体新月菱形藻的最大抗性浓度。结果表明:25μg/mLG418能完全抑制新月菱形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50μg/mLG418能完全抑制新月菱形藻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藻落;而G418对携有质粒载体pBI121的遗传重组受体新月菱形藻的最大抗性浓度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均是400μg/mL。  相似文献   

9.
以海州湾海域海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海上调查采样获得海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海水中的溶解态脂溶性藻毒素进行富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HPLC-ESI-MS/MS)法对海水中的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OA,DTX1,YTX,PTX2,AZA1,AZA2,SPX1,GYM)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海州湾脂溶性藻毒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州湾海水样品中的典型脂溶性藻毒素检出了OA,DTX1,PTX2和GYM,其中以OA的质量浓度最高,平均质量浓度为23.19ng/L;2016年5月表层海水中OA质量浓度水平远高于其他月份,其质量浓度最高达到133.9ng/L,研究表明海水中OA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年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验证狐尾藻、金鱼藻及蓖齿眼子菜三种水生植物组合对实际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建立了植物围栏,研究原位条件下植物组合对受污染水体中营养盐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位状态下,围隔内各组水生植株组合均能对水体中污染物质具有一定去除作用。相对于对照组,狐尾藻+金鱼藻组合去除氮类营养盐效果最好;篦齿眼子菜+狐尾藻组合对水体中溶解性磷类营养盐去除效果最好;篦齿眼子菜+狐尾藻的植物组合水体中溶解性CODMn去除效果最好,而综合来看,狐尾藻+金鱼藻的组合对各位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汶河沿线4个监测点2007—2014年水质资料,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9项指标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评价大汶河水质状况。通过9个梯级水库2015年丰、平、枯水期水质现场调查,分析氮、磷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梯级水库营养状态。结果表明:2007—2014年间,受流域内各项减排措施影响,大汶河有机污染得到有效缓解;受拦蓄工程影响,河段内TP明显变优,TN总体变差;灰色综合指数表明,水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且季节波动趋于平稳。因污染程度不同,梯级水库富营养化状态有明显差异,部分库区丰水期和枯水期已分别爆发蓝藻和硅藻水华,不同水期因下泄流量不同等造成流动条件的差异,对库区水质有较大影响,水污染程度、工程拦蓄与运行造成的流动条件差异共同对库区内藻类生长与爆发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氮磷与"藻华"生物量预测的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广东大沙河水库的绿藻、硅藻水华现象中初始总氮和总磷、Nt/Pt与“藻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一系列试验考察了不同初始营养条件下藻类的生长规律.从定性方面,随着Nt、Pt的增加,藻生物量也增加.从定量方面,根据Nt/Pt的不同,藻类生长的限制条件不同,生物量的增长模型也不一样.提出Nt/Pt以10、40为临界值界定的3个区间,对应有不同的藻生物量模型.模型可对绿藻或硅藻“水华”的生物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在外源污染得到控制后,最能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是内源性营养盐。研究不同富营养化湖泊中内源性营养盐的不同比例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能为解决湖泊内源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根据藻类的经验分子式,确定以磷为限制因子时的N∶P=7.2∶0.4和以氮为限制因子时的N∶P=4.6∶1来调控上覆水中的营养盐比例,进行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生长影响程度很大;内源性营养盐对富营养化湖泊的影响程度依次是:重度富营养化湖泊〉中度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化湖泊,磷作为限制因子比氮更能有效抑制湖泊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14.
嘉陵江出口段藻类生长与氮磷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嘉陵江出口段藻类生长变化规律,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藻类生长与氮磷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7月藻类处于快速增殖期;在相同气候条件、营养盐浓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藻类细胞密度与水流速度反相关,缓流水域有利于藻类增殖;藻类细胞密度与氮磷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缓流水域中磷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权重大于氮的影响权重,表明磷为藻类生长限制因子,相对而言,缓流水域中磷对藻类的生长作用更强,藻类活动更活跃;流速大、泥量高、水温低等影响藻类与氮磷的相关性;涨水期藻类生长与氮磷相关性不明显.这为嘉陵江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及其富营养化发生条件、机理分析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test,we used phytoplankton assay procedure to carry out determinations of phytoplankton growth potential and limiting nutrients in Gengjing reservoir.The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in Gengying reservoir waters,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autoclaved-filtrates and the filtrates are from 0.2 to 2.1 mg/L and from 0 to 1.0 mg/L,and in waterway waters,those of the autoclaved-filtrates and the filtrates are from 0 to 3.3 mg/L and from 0 to 2.2 mg/L.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autoclaved filtrates is approximately two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filtrates.When phosphorus is adjusted beyond 0.5 mg/L,the growth of the phytoplankton is especially very high.Moreover,the limit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phosphorus for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is in the range of 0.025 to 0.05 mg/L;the phytoplankton growth potential of the grit chamber sediment samples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waterway sediment.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湖泊热环境容量小,生态系统脆弱的特征,以三峡库区重庆段湖泊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湖水源热泵系统冷排水对湖泊藻类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冷排水对藻类总量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试验水体藻类正负增长的临界温度在4.5~6.2℃之间;冷排水对湖泊优势藻类种群及比例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并且会使藻类种群数减少;冷排水显著降低湖泊叶绿素a的含量,对浮游植物总量增长有较大影响,且原水氮磷含量越高其影响程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更为精确的藻类预测模型以满足具有不同营养盐特征的水体藻类生物量预测需求,在微宇宙环境中调控初始营养盐条件,模拟藻类生长过程并引入相关修正因子建立藻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氮磷比为5∶1时,引入总氮(TN)为修正因子的预测方程精度高;氮磷比为15∶1和25∶1时,以总磷(TP)为修正因子的预测方程精度高.微宇宙环境下调控初始条件所建立起的藻类生长预测模型有助于水厂更为精确地预测藻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5~30日中国珠海发生面积超过300 km2的大规模旋沟藻赤潮.于2009年10月29日作者采集赤潮区水样,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析鉴定,研究旋沟藻赤潮水样对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揭示旋沟藻赤潮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潮水体中,旋沟藻细胞密度为3.15×106 L-1,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的73.26%,是绝对优势藻种.旋沟藻赤潮水样对海洋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但对骨条藻生长不但没有明显抑制,且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赤潮水样中的抑藻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滤液中,是一种具有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的胞外物质.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国内外水华预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遥感技术(RS)、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水体预警因子进行实时监测与处理,建立更符合水体实际的多维动态水华预警模型,进一步提高预警模型的可靠性,是水华预警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流速对于水库水华优势藻生长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以铜绿微囊藻为例,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静水和0.05~0.3m/s流速下的藻类生长状况、水质状况及藻类脂质氧化及抗氧化体系响应的同步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流速水平下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低促高抑现象,其中0.1m/s组藻密度比增长率最大、营养盐消耗率最大、长势最优,而0.3m/s组长势显著差于静水组;各组水体酸碱度均随时间趋弱碱性,溶解氧缓升,浊度则与藻密度水平保持高相关性;0.3m/s组的藻体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果表明,在一定流速范围内,动水环境更利于藻类改善其漂浮聚集状态、促进光能吸收、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氧化损伤。试验周期内确定了铜绿微囊藻在动水环境下的生长预测经验公式以及优势流速0.15m/s,为水库富营养化趋势预测以及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