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为解决碳钢在高硬度电解质水溶液中的垢下腐蚀问题,着重考察了2-甲基咪唑啉缓蚀剂在模拟腐蚀体系中的缓蚀性能及其复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50℃、浓度为60 mg/L时,2-甲基咪唑啉的缓蚀效果最好;2-甲基咪唑啉与硫脲及碘化钾均有较好的复配效应,且将三者复配时也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2-甲基咪唑啉与硫脲和碘化钾的配比均为1∶1时缓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刘畅  陈旭  杨江  王欣彤 《表面技术》2022,51(6):291-299
目的 探究咪唑啉与油酸的协同效应。方法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技术,研究咪唑啉与油酸缓蚀剂对N80钢在饱和CO2油田地层水中的协同增效缓蚀效果。用SEM技术对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通过测量金属表面膜的接触角,评价金属表面膜的疏水性能,并建立吸附模型以及拟合吸附曲线,分析了2种缓蚀剂单一作用时和混合后的缓蚀机理。结果 咪唑啉和油酸单独使用时均能够使腐蚀电位正移,添加量为100 mg/L时,缓蚀效率分别为82.89%和78.51%。二者复配后,缓蚀效率有一定提高,在油酸咪唑啉与油酸的复配比为25∶75时,缓蚀效率最大,相较于单独添加相同浓度的油酸咪唑啉,缓蚀效率提高了约15%,达到98.07%。在添加单一缓蚀剂时,金属表面的腐蚀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减轻,在添加复配的缓蚀剂后,对比相同浓度下添加单一缓蚀剂后的腐蚀形貌,点蚀坑数量减少且尺寸减小。两缓蚀剂复配后,金属表面接触角较单独使用时增大,表明其在金属表面形成的缓蚀剂膜的疏水能力较单独使用时强。经计算单独使用油酸咪唑啉和油酸时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分别为-48.578、-48.319kJ/mol。结论 油酸咪唑啉与油酸之间有...  相似文献   

3.
氯离子与咪唑啉复配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睿  吴从华  左笑  李歌 《表面技术》2006,35(3):64-66
利用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后,在50℃、5%的盐酸介质中用静态失重法对咪唑啉季铵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阴离子的研究,得到了一个与咪唑啉季铵盐有最佳复配效果的复配体,咪唑啉季铵盐与I-复配比为1:1(质量比)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复合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率达到99%以上,与单独用咪唑啉季铵盐相比,其缓蚀效率提高了0.7%左右.  相似文献   

4.
以油松籽油、二乙烯三胺、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Y-1,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评价了Y-1及其与硫脲复配后的新型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Y-1在盐酸体系中对A20钢有很好的缓蚀效果,由Y-1和硫脲复配的新型缓蚀剂在柠檬酸体系中对A20钢的缓蚀效率在99.65%以上,并且二者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缓...  相似文献   

5.
一种复合型咪唑啉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睿  吴从华  左笑  李歌 《腐蚀与防护》2006,27(7):341-343
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后,在50℃、5%的盐酸溶液中用静态失重法对咪唑啉季铵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阴离子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个与咪唑啉季铵盐有最佳复配效果的复配体,咪唑啉季铵盐与I-复配比为1∶1(质量比)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对复合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进行了测量。这种缓蚀剂对A3钢的缓蚀率达到99%以上,比单独用咪唑啉季铵盐缓蚀效率提高了0.7%。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一种新型的咪唑啉类缓蚀剂CPA-1对N80钢在CO_2环境下的缓蚀性能。方法通过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缓蚀率和缓蚀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对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等温吸附模型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在N80钢表面的吸附类型。结果失重结果表明,缓蚀剂的缓蚀效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当温度为40℃、缓蚀剂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缓蚀率达到95%;温度升高至80℃时,缓蚀率下降至87%。电化学试验表明,咪唑啉类缓蚀剂对阴极和阳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表面形貌分析表明,缓蚀剂能有效改善金属表面的腐蚀程度。结论咪唑啉类缓蚀剂CPA-1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对N80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缓蚀机理为通过吸附方式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吸附膜抑制金属腐蚀,吸附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均会在金属表面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咪唑啉(IM)及咪唑啉基脲(IU)在盐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方法 采用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技术、表面形貌及官能团分析、热力学等温方程等方法,研究缓蚀剂在不同温度的盐酸溶液中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规律。结果 在静态失重试验中,室温下,随着IM、IU缓蚀剂的加入,碳钢的腐蚀速率从12.54 mg/(cm2?h)分别降低到5.132、0.145 mg/(cm2?h),IM、IU的缓蚀率分别为59.1%和98.9%。随着温度的升高,缓蚀效率略有下降。极化曲线试验表明,增加两种缓蚀剂的浓度,腐蚀电位负移,阳极电流密度下降明显。交流阻抗的测试显示,随着两种缓蚀剂浓度的增大,拟合参数Rct增大、Cdl减小,证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取代了水,并吸附成膜。研究等温吸附模型发现,两种缓蚀剂分子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根据SEM及XPS分析,证明缓蚀剂分子通过N原子与金属形成共价键,在金属表面吸附成膜。结论 咪唑啉和咪唑啉基脲对碳钢均具有缓蚀效果,且咪唑啉基脲的缓蚀效果更优异。两种缓蚀剂均属于混合型缓蚀剂,且以抑制阴极腐蚀反应速率为主。两种咪唑啉化合物在碳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其吸附规律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8.
王梦  张静 《表面技术》2018,47(10):208-215
首先分别论述了单组分缓蚀剂和复配型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即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在金属表面所具有的不同吸附过程。单组分缓蚀剂中特殊的分子基团在金属表面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或混合吸附过程起到缓蚀作用,复配型缓蚀剂在金属表面通过各组分间协同吸附或竞争吸附过程起到缓蚀作用,并指出了缓蚀机理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然后,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用于二氧化碳腐蚀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咪唑啉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季铵盐、有机胺和复配型缓蚀剂,结合缓蚀剂的分子结构和缓蚀效率等对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几种用于二氧化碳腐蚀的新型缓蚀剂,如多活性位点有机化合物、硫醇、席夫碱和聚合物等。最后针对二氧化碳腐蚀环境的复杂性,对未来缓蚀剂及其缓蚀机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咪唑啉与KI的复配缓蚀剂在4%(质量浓度,下同)柠檬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复配缓蚀剂可有效抑制45#碳钢在柠檬酸溶液中的腐蚀,当缓蚀剂总浓度为0.4%时,咪唑啉和KI浓度比为3:1时缓蚀效果最好。极化曲线表明该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高温高压模拟试验方法对硫脲在高CO2和Cl-环境中缓蚀行为及其对复配缓蚀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时,在咪唑啉缓蚀剂中复配入硫脲,有利于提高复配缓蚀效率;在高CO2和Cl-环境中,随着温度升高,硫脲缓蚀效果下降,120℃时硫脲不但没有缓蚀效果,反而加速腐蚀.  相似文献   

11.
夏明珠  严莲荷 《腐蚀与防护》1999,20(7):324-326,299
以二甲基十六烷基胺等为原料,合成了十六烷基辛基二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癸基二甲基溴化铵,用线性极化法研究了它们对5%HCl中碳钢的缓蚀作用,并确定了它们的吸附模型。结果表明:它们对酸液中碳钢的腐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二苄基亚砜、硫脲及其它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对铁在 HF 酸中缓蚀作用已有一些报导。本工作研究含 N、S 或 O 的咪唑啉衍生物对钢(20A,A3,X20)在HF 酸、HCl 酸和柠檬酸中的缓蚀作用。用量子化学的 CNDO/2方法计算了各咪唑衍生物分子中原子的电子密度,同时也计算了前线轨道(HOMO、LUMO)的能量。将计算结果和用失重法测出的腐蚀速度和缓蚀效率进行比较,表明1-氨乙基-2-十一烷基咪唑啉-硫脲缩合物(SM-型化合物)的缓蚀效率最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缓蚀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N,N'-二(二苯基膦基)-1-苯乙胺(NPM)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进行研究。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熔点测试等方法对NPM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NPM在盐酸介质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研究腐蚀体系温度、HCl浓度、NPM浓度和腐蚀体系静置时间对NPM缓蚀率的影响,探讨NPM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机理。结果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结果表明NPM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NPM的缓蚀率随NP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NPM的质量浓度为140 mg/L时,NPM在25℃的1.0 mol/L HCl溶液中的缓蚀率达到94.71%;NPM的缓蚀率随腐蚀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H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腐蚀体系静置时间的延长缓蚀率逐渐增大。NPM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属于自发进行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结论所合成的化合物NPM是一种高效的混合型有机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HCl溶液中氨基酸复合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半胱氨酸、蛋氨酸对盐酸介质中碳钢的缓蚀作用.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蛋氨酸的用量为800 mg/L时,对碳钢的缓蚀率仅分别为66.61%和62.44%.与蛋氨酸相比,半胱氨酸与环烷基咪唑啉季铵盐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组分质量比为1∶1,总用量为1 600 mg/L,缓蚀率达到91.050%...  相似文献   

15.
An imidazoline‐based dissymmetric bis‐quaternary ammonium gemini surfactant has been synthesized. Its surface active properties at equilibrium in water at 25 °C were determined.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the compound on Q235 steel in 1 M hydrochloric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weight‐loss metho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alysis, and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und has high surface properties and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I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which attain the maximum value around the CMC value. The imidazoline‐based dissymmetric bis‐quaternary ammonium acts as a mixed type inhibitor mainly inhibiting the cathodic processes and does not change the mechanism of eithe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r mild steel dissolution. The best IE is obtained at the immersion time of 144 h. The adsorption of the studied inhibitor on Q235 steel can be fitted to a Langmuir isotherm 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a spontaneous chemical adsorption. Quantum chemistry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idazoline ring and heteroatoms of N, O, are the active sites of the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6.
高效气-液双相CO2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吗啉、三聚甲醛、二正丁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吗啉 衍生物,以异丁醛、氨水和硫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噻唑衍生物.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研究了两种衍生物及其与其它缓蚀剂复配后对CO2腐蚀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该吗啉衍生物与咪唑啉衍生物、硫脲及丙炔醇复配后对CO2腐蚀有很好的缓蚀效果;而噻唑衍生物单独使用时对CO2腐蚀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其它常用缓蚀剂中只有丙炔醇对其有协同促进作用.这两种复配缓蚀剂都是高效气-液双相缓蚀剂.  相似文献   

17.
从竹叶中提取酸洗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浸泡提取法从竹叶中提取有机缓蚀组分,并将其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主要成分.对以竹叶浸泡提取物为主的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了研究,采用线性极化法评价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运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缓蚀剂配方,并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最优配方对碳钢在5%的盐酸溶液中有优良的缓蚀效果,其缓蚀率达95.6%,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8.
用静态和动态腐蚀失重法研究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曼尼希碱和咪唑啉季铵盐四种不同主体类型缓蚀剂在高温高压H2S/CO2环境中N80钢的缓蚀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缓蚀剂主体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类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大小顺序是: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曼尼希碱>咪唑啉季铵盐。喹啉季铵盐与其他三种缓蚀剂主体分子结构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硫性能,其对N80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形成抗腐蚀性介质渗透能力强的致密均匀和稳定不易分解的有机膜。其缓蚀剂用量为0.15%时,缓蚀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9.
用饱和H2S/CO2失重法、高压H2S/CO2动态失重法、原子力显微镜(AFM)、环境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X)研究了咪唑啉衍生物、曼尼希碱、吡啶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和新稠杂环季铵盐5种不同分子结构缓蚀剂对N80钢的抗硫性能。结果表明5种缓蚀剂对N80钢的抗硫性能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各缓蚀剂的抗硫性能优劣顺序为:新稠杂环季铵盐>喹啉季铵盐>吡啶季铵盐>咪唑啉衍生物>曼尼希碱。静电吸附作用较强、空间位阻效应较小且中心吸附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大的缓蚀剂抗硫效果更好,其缓蚀机理主要是有效抑制CO2/Cl-腐蚀且促使试片表面生成致密的硫化物保护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