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初年,满洲贵族依靠它的铁骑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但是,这种政权还是很不稳固的,从清兵入关到平定“三藩”前后的几十年间,各地人民反清斗争此伏彼起。当时,江南汉族地主士大夫对于清朝的统治亦多持反对或不合作的态度。清统治者为了分化抗清力量,稳定统治,就竭力拉扰汉族地主,在用“武功”镇压反抗的同时,又开始从“文治”方面箱制思想、消弥人们的“反侧”之心,其方法则主要是实行了隋、唐以来封建统治者惯用的科举制度,为汉族地主参加政权开辟道路。早在入关后不久,范文程就向顺治皇帝献策说:“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顺治二年(1645  相似文献   

2.
北魏是在拓跋族的奴隶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奴隶主政权。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他在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均田制和屯田制形式的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这是北魏政权封建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然而,这种封建生产方式,不是在废除奴隶制,而是在废除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封建化以后的北魏,奴隶制生产方式依然严重存在,奴隶主官僚继续掌握着各级国家政权,充当了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参见拙作《北魏中后期的奴隶主官僚成了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咸宁师专学报》93年第1期)。奴隶主官僚作为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应该承认,他们对发展北魏的国家制封建生产方式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还必须看到,他们毕竟是奴隶主,是私有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代表。一些奴隶主官僚深深地懂得,奴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主制经济与西欧封建领主经济相比,在地权表现形式和封建依附关系上有着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有过发达,地主制经济是不完全的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分别以不同的量存在于地主制经济的各种成分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生成是社会发展中综合因素促成的结果.从被同人学者所忽略的人口密度与生产方式即经济形态的关系来论证,中国从战国以来就已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正是这种人口密度大的状况,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走西欧封建社会那种领主制下的大庄园经济的道路,而是走了中国独特的地主制下的小农户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张世芳 《华东科技》1998,(12):16-17
本文拟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探讨。 我们知道,不同的理论工作者对社会大系统的认识也是不同的。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把社会大系统分解为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三个子系统(图一)。比如旧中国的政治为官僚政治,经济为封建地主经济,思想意识是儒家学说;在欧洲,政治是国王、贵族与教庭的联合,经济为封建领主经济,  相似文献   

6.
一战前日本对外贸易为什么富有侵略性战前日本所以成为最野蛮的帝国主义,实由奠基于其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对外贸易,带有下述的浓厚侵略性:(一)日本战前政权性质,属于半封建地主与独占资本联合统治,前者对农民榨取百分之十以上的谷租,后者对工人实行所谓血汗制度的残酷剥削(即在新生的工资劳动关系上,也烙印上了半农奴的榨取关系),致其勤劳大众购买力非常之弱,国内市场非常之小,遂不得不向海外掠夺市场。(二)半封建的农奴制,严重地阻碍日本农业之发展,使日本农业生产力停滞、衰退,远落在其工业发展之后,致其已耕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的三位一体的结合、封建统治者各种政治手段的采用等,形成了统治阶级对社会秩序进行有效调节,缓解社会矛盾和强化封建统治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轰动一时的《苏报》案,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悲壮激烈的一幕。在这一事件中,曾有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那就是邹容、章太炎等的主动投案.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类似章、邹这样的事并非仅此一件。那么这个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义拟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其价值作一简单述评,同时谈一谈对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伦理思想。章、邹都是对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但他们原本属于两种类型不同的知识分子。章太大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封建地主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封建教育,走的是一条封建学者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时期,中国与西欧的城市在功能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城市经济由政府王导,官营经济占主体地位,其功能基本上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奢侈消费品,城市通过征收封建地租、赋税等方式对农村进行剥削.西欧的城市经济则完全掌握在私人手中,它不仅为封建主提供奢侈品,同时也为一般市民和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城市通过商品渗透的方式从农村榨取财富.在政治方面,中国的城市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堡垒,是对广大农村进行统治的据点,是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西欧的城市则不断进行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破坏封建庄园经济,催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程朱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哲学体系恢宏,代表了中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但程朱理学的伦理本体包含着理性与经验的矛盾,包含着否定自己的因素。讨论程朱理学的产生及其演变对认识理学以致认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程朱理学形成的条件 理学产生的经济基础。唐宋时期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门阀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通过租佃制对客户进行剥削的“官户”和“乡户”地主。地主对农民的直接控制相对减弱,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缓和了。在北宋时“客户”由“私属”变为封建国家的“编户”,封建国家把“客户”当作“齐民”看待。地主阶级除强化国家机器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哲学体系以便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作出有利于地主阶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广大军民艰苦抗战的同时,在乡村政权的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创造出“三三制”这一既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它改变了传统以乡绅地主为主体的乡村社会权力格局,国家政治权力在两千多年来首次以现代政党组织的形式对乡村社会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这种乡村管理体制是新中国乡村社会管理模式的雏形,也为今天的村民民主自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从汉代以来作为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思想,一直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儒学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有着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出于巩固政权、推进汉化等需要,对儒学的传播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冲击、封建剥削制度的压榨、战乱不断等原因,中国的农村经济始终处于凋敝状态.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举措,但均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国民党内部派别林立和实际的不统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以及国民党政权对农村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是我国地主封建经济开始确立及最初发展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初期阶段。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秦汉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一个初盛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该时期屯田的规模非常之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亦缓和了土地问题,但屯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作用,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重等等。本文试就秦汉时期屯田的得与失作一论述。总的看法是;秦汉时代的屯因虽然在一时取得了成效,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却是得不偿失的。一、秦汉时代屯田的规模及历史背景秦汉时代屯田的主要地区为西北黄土高…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台湾海峡两岸都进行了一场旨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改革。在大陆新解放区,无偿没收了地主的7亿亩土地,分配给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在台湾,则是有偿的征收地主土地46.6万亩及“公地”162万亩,转卖给19.5万户农民。台湾土地改革的规模简直不能同大陆的土地改革相提并论,改革的彻底性也大不一样。但有些同志以台湾经过土地改革走上“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封建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封建制度是因货币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而摧毁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并取代自然经济的过程。但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并非天生对立,封建经济虽在总体形态上是一种自然经济,但它并不排斥商品交换,相反,它需要商品交换,需要市场的存在以满足封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需要。无论东方封建地主制社会还是西欧封建领主制社会,都不是一种绝对的自然经济,并没有排斥市场、商业和货币,只不过商品经济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并未占…  相似文献   

18.
轻重论是中国古代关于国家干预的一种重要经济学说,主张封建国家直接介入商品的流通领域甚至是生产领域,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轻重论及相关政策的推行,对中国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人们的价值取向、文化和知识结构的形成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集中体现在其历史导向性上,即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中的封建势力美国控制日本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日本社会中的统治势力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通过他们将魔爪伸入日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农业方面,美日反动势力在'农地改革'的名义下,保存与巩固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地主、富农对农民的统治.占日本农村总面积一半以上的山林、原野是在旧皇族、官僚及封建地主手中.正因'农地改革'中不包括山林与原野在内,所以就给农村中的封建势力留下了一个稳固的经济基础.自一九四六年以来,地主不断地夺回农民手中的已被'改革'了的土地.一九五三年,由于吉田政府奉行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扩充军备的结  相似文献   

20.
天师道对封建政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天师道影响封建政权的原因大致有三:道教思想理论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神道设教",天师道渗入封建政权;天师道的法术为其影响政权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