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硝基邻苯二腈和4-硝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分别合成了1,8,15,22-四-苯氧基酞菁铜(镍)和2,9,16,23-四-苯氧基酞菁铜(镍),通过IR和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取代基的取代位置和中心离子对酞菁Q带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正丁酯、3-硝基邻苯二腈和4-硝基邻苯二腈为原料、二价钴离子为模板剂,采用原位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均匀掺杂的1,8,15,22-四苯氧基酞菁钴/TiO2和2,9,16,23-四苯氧基酞菁钴/TiO2复合材料。通过UV-Vis、XRD、TG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取代基的取代位置和TiO2对酞菁Q带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以及酞菁对TiO2晶型和TiO2对酞菁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3-(4-甲氧基苯氧基)邻苯二腈和4-(4-甲氧基苯氧基)邻苯二腈为起始原料分别合成了α-四(4-甲氧基苯氧基)酞菁和β-四(4-甲氧基苯氧基)酞菁,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讨论了取代基引入的位置对酞菁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9,16,23-四-芳氧基酞菁镍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苯氧基邻苯二腈、4-(4-羟基-苯氧基)邻苯二腈、4-(β-萘氧基)邻苯二腈和无取代邻苯二腈分别和金属盐、尿素、钼酸铵在熔融状态下合成2,9,16,23-四-苯氧基金属酞菁、2,9,16,23-四-(4-羟基-苯氧基)金属酞菁和2,9,16,23-四-(β-萘氧基)金属酞菁以及无取代金属酞菁,对产物进行了IR、UV-vis光谱测定和表征,并对比3种化合物谱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芳氧基取代的金属酞菁来说,随着苯环数目和苯环上供电子基数目的增加,取代酞菁产生的红移程度都会变大.  相似文献   

5.
以对苯二酚-二[2,3(3,4)-二氰基苯基]醚、邻苯二腈(4-苯氧基邻苯二腈、4-硝基邻苯二腈)、硝酸钴及氢氧化锡为原料原位合成了系列酚氧基桥连的双核CoPc/SnO_2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及热重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同时,考察了各种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各种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均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效果,酞菁外围取代基的类型及桥连基团在酞菁环上位置对催化降解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4-辛氧基邻苯二腈、4-十二烷氧基邻苯二腈争4-硝基邻苯二腈分别与氯化钴在熔融状态下合成了2,9,16,23-四-辛氧基钴酞菁和2,9,16,23-四-十二氧基钴酞菁以及无取代钴酞菁,对产物进行IR、UV-vis光谱测定和表征,并对比3种化舍物谱学性质,可以得出:对于长链碳原子来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氧基取代酞菁产生的红移程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7.
以3-(4-甲基-2-叔丁基苯氧基)邻苯二腈和乙酸锌为原料,通过微波辐射法合成了1,8,15,22-四-(4-甲基-2-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取代基结构对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N-[4-(4-邻苯二甲腈基)苯氧基]马来酰亚胺(1)和N-[4-(3-邻苯二甲腈基)苯氧基]马来酰亚胺(2)两种含氰基的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用FT-IR,1H-NMR和EA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利用DSC和TGA等手段,初步研究了1和2的热行为。DSC研究结果显示:1和2发生马来酰亚胺双键的热自由基聚合反应峰比传统化合物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高;TGA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氛下305℃前,1和2热失重,800℃的残炭率高于BMI,分别达到了50%和57%,证明分子结构中引入腈基可有效降低马来酰亚胺在高温下的热分解引起的热失重,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由4-甲氧基二苯甲酮通过McMurry偶联反应得到(E)-1-甲氧基-4-(2-(4-甲氧基苯基)-1,2-二苯基乙烯基)苯(1),经过脱甲基,与邻氯对硝基三氟甲基苯进行亲核取代并还原得到(E)-4-(4-(2-(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1,2-二苯基)苯氧基)-3-三氟甲基苯胺(APBA);采用上...  相似文献   

10.
用4-硝基邻苯二甲酰亚胺、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分别和4种金属盐、尿素、钼酸铵在熔融状态下合成2,9,16,23-四-硝基金属酞菁、1,8,15,22-四-硝基金属酞菁,时产物进行了IR、UV-vis光谱测定和表征,并分别对比不同金属酞菁的谱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吸收光谱中,4种金属对于两类酞菁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是Zn>Cu>Ni>Co.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对羟基苯甲酸和8-羟基喹啉分别与4-硝基邻苯二腈反应制备了羧基苯氧基邻苯二腈(CPPN)和喹啉氧基邻苯二腈(QPN),然后利用开环反应将CPPN键合到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的硅胶(PGMA/SiO2)表面,得到键合有邻苯二腈的硅胶CPPN-PGMA/SiO2,再通过“同步合成与固载”的方法在PGMA/SiO2表面固载喹啉氧酞菁(QPc)或金属喹啉氧酞菁(MQPc),制备了固载化的酞菁QPc-PGMA/SiO2或CoQPc-PGMA/SiO2。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对其结构、形貌和酞菁键合量进行表征和测定。考察了催化剂DBU用量对“同步合成与固载”酞菁过程的影响。最后以亚甲基蓝(MB)和苯酚为目标降解物,研究所制得的固载化酞菁催化剂QPc-PGMA/SiO2或CoQPc-PGMA/S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借助“同步合成与固载”的方法能够成功在PGMA/SiO2表面固载喹啉氧酞菁(QPc)或金属喹啉氧酞菁(CoQPc),得到固载化酞菁QPc-PGMA/SiO2或CoQPc-PGMA/SiO2。在可见光照射下,QPc-PGMA/SiO2和CoQPc-PGMA/SiO2均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较低浓度时,CoQPc-PGMA/SiO2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效果优于QPc-PGMA/SiO2;碱性条件有利于CoQPc-PGMA/SiO2光催化降解MB性能的发挥,在pH值为10.0时,0.2g/L的CoQPc-PGMA/SiO2能使MB的降解率高达97%以上。固载化金属酞菁周边取代基的性质对其光催化降解苯酚有一定的影响,有供电子共轭效应的CoQPc-PGMA/SiO2对苯酚的光降解效果最优,5min内苯酚的降解率达58%,2h内苯酚的降解率高达100%。此外,固载化金属酞菁还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当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l:1和6:...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二乙二醇单甲醚与双(二甲氧基乙基)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并应用锂盐复合得到聚磷腈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Td10为255℃,材料最大分解速率出现在410℃;聚磷腈的取代基比例在1∶1和锂盐掺入量为mol Li+/repeat unit=1.5时,聚磷腈复合导电材料的电导率达到2.71×10-8S/cm。  相似文献   

14.
先期通过钛酸丁酯、邻苯二腈(磺基邻苯二腈),以Co(Ⅱ)为模板,经溶胶—凝胶过程及300℃,烧结,在纳米颗粒表面直接原位合成CoPc/TiO_2、CoTSPc/TiO_2复合材料(Co:Ti= 1%摩尔分数),通过XRD、Zeta电位、UV-Vis、FTIR、荧光光谱等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原位合成后酞菁/TiO_2,由于存在CoPc,CoTSPc与TiO_2表面O~(2-)轴向配位以及后者磺基所形成的双齿螯合,加速光生电荷与能量转移效率,提高了可见光光催化效率,实现在低功率可见光下,就具有明显的光催化效果,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1-氯-蒽醌和2-氯-蒽醌与苯酚、邻甲氧基苯酚反应合成了1-苯氧基蒽醌、2-苯氧基蒽醌、1-(邻甲氧基)苯氧基蒽醌和2-(邻甲氧基)苯氧基蒽醌化舍物.通过核磁、红外和紫外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循环伏安表明,它们都有两组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简易EC器件表明,合成的蒽醌衍生物在通电时可产生可逆电致变色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一步法合成了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探索了两种合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中间产物和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采用两步法和一步法合成了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并对两种合成方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一步法合成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共溶剂的体积配比为1∶1,4-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用量0.005mol,马来酸酐用量0.006mol,快速加热到120℃下反应,制得的4-马来酰亚胺基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可达60.3%。由于一步法可对反应溶剂甲苯进行回收,相比两步法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不对称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三元共聚衍生物聚[2-甲氧基-5-(3′-甲基)丁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MBOPV-co-MOHOPV-co-MOCOPV)]。研究表明,三元共聚物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其在400 nm~560 nm存在显著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热稳定性良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370℃,玻璃化温度为95℃。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M-BOPV-co-MOHOPV-co-MOCOPV)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45 nm,荧光寿命为1.3 ns。  相似文献   

18.
一、结构本文报导了一种用酯基作为防扩散基团的黄油溶性成色剂,其结构为(1)、(2):式中:R_1—芳基取代的C_(1-10)基 R_2—烷氧基,烷基磺酰胺基或烷基磺酰基取代的C_(1-10)烷基 R_3—氯原子或甲氧基 R_4—烷氧基,苯氧基,烷氧羰基或烷基磷酰胺基取代的C_(10-20)烷基烷氧淡基或烷基磺酞胺基取代的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真空共蒸发制备了酞菁铜-酞菁铅复合膜。光电子谱测试发现真空共蒸发制备的复合膜中同时具有铜和铅的成分,相对含量与源中酞菁铜与酞菁铅的含量有关。光吸收谱分析表明复合膜的吸收带(Q带)明显发生宽化,其波长覆盖范围扩展到600-1200nm。进一步分析表明复合膜的吸收谱并不是酞菁铜和酞菁铅吸收谱的简单叠加,尤其是在近红外波段复合膜的吸收有所加强,吸收边有明显的红移现象,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真空蒸发技术生长了层厚为纳米数量级的n型导电系衍生物 (全氟取代酰亚胺 ) /p型导电无金属酞菁异质复合多层膜 ,并测试了样品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UV -Vis吸收谱实验结果表明 ,对应酞菁Q带吸收的主峰消失 ,次峰发生蓝移 ;全氟取代酰亚胺的吸收峰也发生蓝移 ,吸收带宽度扩展。结果表明 ,复合多层结构中与酞菁之间的电荷转移及纳米层厚导致的量子尺寸效应使分子中电子跃迁发生变化 ,导致吸收谱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