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后动脉外径大,供血丰富,与胫前动脉、腓动脉存在广泛的吻合,且伴行静脉回流良好,行血管吻合后,容易再通,血管危象少,是临床顺行、逆行皮瓣的良好来源〔1〕。1995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小腿内侧份胫后动脉皮瓣作为桥式皮瓣,与其他皮瓣吻合形成联合皮瓣,在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取得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资料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18~34岁。3例中烧伤1例,车祸伤2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为35cm×20cm,最小21cm×12cm,平均为27cm×15cm;2例骨暴露,创面积脓。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 1987年 11月至今应用带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6例 ,皆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2~59岁 ,平均 39.2岁。 4例为足及踝部外伤植皮术后溃疡 ,病程为 5~ 36月 ,平均 15月 ,1例为外伤后足跟皮肤缺损 ,此 5例行了同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 ,1例系小腿外伤后胫前动脉损伤 ,软组织缺损 ,胫骨外露 ,行了对侧逆行岛状皮瓣交叉转移。皮瓣面积最大 9cm×12cm ,最小 3cm× 9cm。1.2 手术方法  (1)皮瓣的设计 :内踝后方胫后动脉搏动点为旋转轴…  相似文献   

3.
通过3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小腿主干动脉间的交通、吻合及胫后动脉的皮支分布。结果发现在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损伤的情况下,只要将皮瓣的旋转轴点上移至内踝上6.5±0.6cm以上,小腿内侧皮瓣仍可被逆行转移用于修复足部缺损。逆行的皮瓣靠吻合交通支供血,拓展丁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范围。我们以此为依据,成功地应用4例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对50侧动脉灌注下肢标本观察,隐血管在小腿内侧上部与膝下内侧血管或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吻合:Ⅰ型,隐血管与膝下内侧血管在胫骨结节下4.0±1.5cm处吻合(占70%),外径0.7±0.2cm;Ⅱ型,隐血管与腔后动脉肌间隙皮支吻合(占30%),吻合处在胫骨结节下6.6±2.0cm,外径0.7±0.3cm。据此可形成逆行隐皮瓣,用于修复膝周及小腿中上段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严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修复足部皮肤损伤22例,其中14例应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8例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切口均得到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应根据创伤程度和血管蒂长度选择不同的皮瓣。应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和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手术简便、安全,成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98年3月至1999年4月应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同侧跟部、对侧小腿及足部创面,共5例,经3个月至1a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3~55岁。全部为车祸致伤,其中应用于修复同侧足跟部创面、对侧小腿上段及对侧足端创面各1例,对侧小腿下段创面2例;跟腱外露1例,腔骨外露3例,足端跖骨外露1例,全部为二期手术。创面最大11 cm× 10 cm,最小9cm×3cm,皮瓣面积最大 15 cm × 12 cm,最小 16 cm ×4cm,皮瓣蒂宽 3…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5年3月~1997年12月,选用9种皮瓣修复重建四肢软组织缺损107例,除1例坏死外,其余均成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2例,女25例,年龄3~65岁,平均36岁,病程4h~16年。缺损面积最大35cm×20cm,最小1.5cm×1.0cm。选用皮瓣种类、修复部位及修复方式。见表1。表1 皮瓣种类及修复部位和方式皮瓣种类n修复部位及各例数修复方式及各例数带蒂游离岛状桥式肩胛皮瓣2小腿1,肘前12背阔肌肌皮瓣7膝后2,小腿57腹股沟皮瓣22虎口9,腕部2,手指1122股前外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运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创面12例。皮瓣面积最小5cm×7cm,最大9cm×14cm,皮瓣移植后均成活。随访8个月至2年效果较好。对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创面的临床实用价值,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1995— 1999年 ,应用胫后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 3例。男性 15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5~ 5 0岁。受区软组织缺损部位 :足背 3例 ,跟部 8例 ,踝部 12例。其中感染创面 18例。皮瓣面积 :最小 6cm× 8cm ,最大 8cm×13cm。2 治疗方法2 .1应用解剖 腓肠肌分内、外两个扁头 ,起端大部分为腱性 ,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上踝的面上 ,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上踝 ,两肌腹在小腿的中部连成腱膜 ,约在小腿中段与比目鱼肌腱膜结合形成跟腱 ,止于跟骨 ,内侧股腹宽约 13cm ,长约 2 1~ 2 5cm ,较外侧稍长 ,胫后动脉从…  相似文献   

10.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跟骨内侧和上腿内侧下1/3筋膜血管来源与分布情况,其中分布到跟骨内侧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别发出3~9支和2~5支外径0.6±0.4mm的骨支。小腿内侧下1/3筋膜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筋膜皮动脉,有1~3支,外径0.8±0.5mm。踝管区的骨皮支与肌间隙动脉的下行支相吻合。根据供区解剖学规律,充分利用筋膜血管明显纵向分布的特点,设计带筋膜蒂跟骨瓣,转位修复内踝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11.
应用比目鱼肌内侧肌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远端和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结扎胫后动脉到比目鱼肌内侧头的分支,以比目鱼肌内侧头的远端为蒂移位修复小腿远端和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为12cm×8cm。结果:4例中,有3例伤口Ⅰ级愈合,1例植皮部分坏死,肌瓣远端约1/5坏死。随访1~2年,病情无复发。我们认为该肌瓣切取对小腿功能影响小,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抗感染力强,手术安全简单,适用于小腿远端和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最上动脉与胫前返动脉吻合弓为蒂的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适应症。〔方法〕研究以膝最上动脉与胫前返动脉吻合弓为蒂的膝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且介绍用这种皮瓣修复小腿上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经验。〔结果〕临床应用15例,完全存活13例,其中完整随访13例。〔结论〕小腿上段大型裸露深部结构、骨不连合并软组织缺损者和不能转移局部皮瓣者,均适宜采用此种皮瓣。  相似文献   

13.
就成人下肢50例,研究了小腿内侧区的血管。胫后动脉所发的皮支,主要分布在小腿内侧区的下半,平均面积为134.03cm~2。胫后动脉的肌支主要分布于趾长屈肌和比目鱼肌。讨论了采取小腿内侧游离皮瓣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邦中  曹东升 《安徽医学》2010,31(5):415-417,F0003
目的探讨超长小腿内侧胫后动脉穿支和带神经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及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筋膜皮瓣转轴点,在小腿内侧设计超长的筋膜蒂皮瓣,皮瓣大小范围5.0cm×10.5cm~25.0cm×6.0cm。转移修复足踝部、足底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8例筋膜皮瓣长度均在16cm以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效果好,随访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获得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负重行走及耐磨功能正常。结论以内踝上4.0~7.0cm处胫后动脉较粗大的筋膜蒂穿支血管,切取位于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可靠,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成活率高。可修复较长距离的足底、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带蒂穿支岛状皮瓣对于小腿内侧与内踝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99例小腿内侧及内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穿支蒂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穿支蒂组应用胫后动脉的带蒂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对照组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的皮瓣成活率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支蒂组皮瓣成活率、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带蒂穿支岛状皮瓣可以改善小腿内侧、内踝创面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跗外侧动脉足外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学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足外侧逆行皮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察跗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以及远端吻合情况。结果跗外侧动脉由足背动脉发出,其体表投影线相当于踝间连线下(2.6±1.1)cm足背动脉搏动点至第5跖骨底连线。动脉起始处有一外径(0.5±0.2)mm、长(1.0±0.2)mm的皮支较恒定,终支形成前行支和后行支,分别向前、后行与弓状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以跗外侧血管前支或后支为蒂逆行皮瓣,第5跖骨底前方或后方2cm处为旋转点,可用于足跟、外踝及足背远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9月 ,我科利用左小腿内侧逆行皮瓣以搭桥方式向右下肢转移 ,为 1例右踝、足背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 ,而局部无血管可供吻合的患者修复创面成功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性 ,5 5岁 ,因车祸伤及右下肢急诊入院。专科情况 :右小腿下段肿胀 ,踝部及足背创面约10cm× 10cm ,皮肤缺损 ,大部分软组织挫灭 ,足背动脉搏动弱 ,胫后动脉于内踝处挫灭 ,远端足趾尚有血供 ;踝关节开放脱位、骨折。1.2 手术方法 入院后急诊清创 ,术后继发感染 ,踝关节腔积脓 ,后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小腿桥式皮瓣移植术 ,操作如…  相似文献   

18.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乃人 《广东医学》1999,20(2):131-132
目的 研究新的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剖解特征和临床应用特点。方法 对12例足跟、跟底、踝部,足中部和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同时测量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的发生部位。结果 12例皮瓣中11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10例成人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的发生部位在外踝尖上6.5 ̄7cm处,2例小儿在5cm处,12例中10例的腓肠神经以内侧支为主,2例的内侧支和外侧支基本等粗。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腓动脉的肌间隔皮支岛状皮瓣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 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排血管的肌间隔皮动脉其伴行静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该皮瓣以血管束为旋转轴,旋转移位后修小腿下1/3的软组织缺损,共7例,结果 除1例皮瓣旋转后的远端边缘0.5cm的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效果满意,结论 该皮瓣要修复小腿下1/3的软组织缺损,其操作容易,而且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之一的腓动、  相似文献   

20.
小腿后侧皮瓣的应用近几年受到临床的重视,我科自1994年以来采用月国动脉外侧皮支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17~54岁。其中膝关节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背部及小腿下端软组织缺损2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例,小腿外侧软组织缺损1例,后侧软组织缺损3例。3例为电烧伤,4例为车辆辗压伤,拖拉机耙齿轧伤1例,疤痕切除1例。缺损面积最大在小腿后侧为28cm×19cm,最小在足跟为7cm×5cm。各例均采用月国动脉外侧皮支岛状筋膜皮瓣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