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摘〓要:栾川县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但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下,部分矿区勘查程度低,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矿山秩序和矿业结构仍待调整。根据栾川实际情况,对该县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合理布局、分区开采,优化资源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恢复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为实现栾川县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和经济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的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东乌珠穆沁旗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东乌珠穆沁旗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矿产勘查程度低,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规模矿山比重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矿山环境问题严峻,为此提出了合理布局,分区开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恢复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乡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矿山开采在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的需要,又要转变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新乡市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矿山开采在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矿山环境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还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的需要,又要转变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区内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与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湖北省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湖北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能源矿产严重短缺,冶金工业主导矿产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损失浪费严重,矿产资源开发缺乏较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以及矿山地质环境日趋恶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必须使矿业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不会因闭矿而结束。对闭坑矿山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有助于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承担了"《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修订研究"课题,在大量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与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相关资料,并在全国范围内召开调研座谈会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湘西是我国重要锰锌产业基地,其经济是典型的矿业主导型经济,矿业经济对湘西州工业经济增长、外汇、税收都有深刻影响,同时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带动了相关原材料加工、物流、交通、就业等行业的发展。但矿业开发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矿山布局不尽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矿山环境和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等。从调整产业结构、规范矿业权出让、增加资源储备、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湘西州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郴州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郴州是一个资源型结构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较强,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是,由于部分官员腐败,小矿乱采滥挖,致使矿业秩序混乱,矿业开发活动同时也引发环境破坏、资源浪费、资源储量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这将严重制约着该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郴州的实际出发,对该市矿业经济的可持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惩治腐败、适度开采、进行资源整合、调整资源产业结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本钢矿山生产情况,分析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矿业权审批办理时效性、矿业权界限、矿山税费及矿业权价款负担过重、生产经营模式、人员管理等方面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保证了矿产资源管理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了矿产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程度,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平台     
唐山市整合矿产资源调整矿山布局工作启动从日前召开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现场会上了解到,从2005-11月份开始,至2007-06月,唐山市将对矿产资源重新规划整合配置,以提升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水平,提高矿业经济运行质量,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近年来,唐山市矿业经济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市目前共有各类矿山1 248个,为保障矿产资源供应促进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唐山市矿产资源管理粗放、数量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矿山企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严重。为推动全市矿产资源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唐山市制定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经济补偿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长龙 《资源与产业》2010,12(Z1):95-98
矿产资源经济补偿机制要能够反映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和补偿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体现资源管理和资源产业的特点,既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又实现资源所在地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经济补偿机制重构要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建立矿山安全生产和生态恢复补偿等制度。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矿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亲身体会,客观地分析了泉州矿产资源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性,剖析了矿业开发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泉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乾县五峰山地区赋存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20年来石灰石矿产资源被大规模开发。然而,粗放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高强度的开采活动导致乾县五峰山地区矿山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本文以解决开发利用过程存在的资源、生态问题为导向,从资源分级利用、综合利用方面对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以师法自然,重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地形的重新塑造、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生物群落的重新构建,对矿区生态修复进行探讨。力求破解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张锦瑞  宁丽平 《矿业快报》2009,(6):12-13,53
阐明了绿色矿山是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为实现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使矿业活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达到最低。结合唐山经济发展和矿业现状阐述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谭征  蔡家伟 《煤炭技术》2013,(6):240-2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开始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必须寻求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需要矿产部门及作业人员做出长远详细的规划和深入的探索,矿产发展规划也面临着极为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将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完好结合,才能走向最科学的矿区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产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矿区发展的生态环境规划和矿产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后探讨了矿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任文会  王真真 《中州煤炭》2022,(10):56-61,67
矿山目前处于露天开采状态,由于多年的粗放式,对原有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阿克塞县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发现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发育不稳定斜坡和土地损毁情况,其中损毁土地面积共计246.87 hm2,并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和土地复垦方法讨论,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企业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基础。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矿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亲身体会,客观地分析了泉州矿产资源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性,剖析了矿业开发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泉州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多数城市的资源开发进入稳产期或衰退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生态环境的劣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攀枝花市3个行政分区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业园生态化推动攀枝花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在攀枝花市城市转型过程中应做好现有工业园区向生态园区转化,注重生态园区建设规划引导,推进生态产业链构建,加强生态园区建设。本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市及其他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及探索在资源衰竭条件下城市转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