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脑卒中患者不仅需要专业医师的精心治疗及指导,更需要综合、协调的持久康复服务,这种服务只能立足于社区及家庭.我院通过开展社区康复,使患者在家中接受有效的康复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对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主要照顾人进行介护指导的应用体会。方法将50例照顾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护理。试验组在居家护理的基础上,介护师对老年痴呆主要照顾人进行介护理论、介护方法、介护技巧、康复介护讲课,电话指导及采用上门传授等方式培训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照顾人。结果介护师指导试验组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间ADL、LSR、LSIA、LSIB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介护师对老年痴呆的主要照顾人进行介护知识的规范培训及应用,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约占患者总数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急性期存活患者仍保持独立功能,约15%的患者需要照顾,通过对脑卒中昏迷患者潜在问题的及早发现,并给予相应护理,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徐世海 《医学综述》2012,18(8):1185-1187
脑卒中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脑卒中生存者常伴有躯体和认知障碍,需要长期的照料,但家属通常缺少照顾者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家庭照顾者由于过度的体力透支、社会活动受限而导致健康状况下降。他们需适应、接受教育、情感支持。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以减轻家庭照顾者的负担和压力,方法包括信息提供、技术指导、情感沟通等,但结论不一。我国脑卒中人数为世界第一,家庭照顾者需求大,照顾者的健康状况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瘫痪患者对家庭护理的需求并进行分析,为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例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家庭护理需求积极。但多停留在一般的生活照护上,患者在康复活动、功能锻炼、心理护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结论脑卒中患者迫切需要完善的家庭护理体系及社区保障系统作为后盾,才能使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依据是否复发分为预后差与预后好组。采集患者的家庭和临床资料,选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对患者家庭进行评价,并对主要照顾者进行脑卒中知识评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家庭和临床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家庭因素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 预后差组患者来自农村家庭、人口数多家庭和失衡型家庭比例多于预后好组,而患者所受教育、家庭人均月收入和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少于预后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家庭因素中,患者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收入低、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少及失衡型家庭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水平与患者LDL-C水平呈负相关(r=-0.793,P=0.018)。 结论 在家庭因素中,患者文化水平低、家庭人均收入低、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少及失衡型家庭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照顾者脑卒中知识越少,患者LDL-C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03D421028) 近年来,家庭作为脑卒中患者连续性照护的重要中间层级,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以社区为基础的脑卒中家庭护理不断发展,目前集中于居家评估系统、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家庭功能的开发和应用等研究。然而,关于家庭护理的评估工具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就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背景、评估时机、特异性评估工具进行介绍,旨在为社区护士提供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简单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评估工具,促进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的有效性,同时为编制合适的家庭护理评估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人,75%患者有生活能力障碍,致残率超过80%,目前大多数康复是在家服药治疗。资料表明,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尚未系统开展,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正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接受责任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及上门家庭随访.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或改善患者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提供护理指导,改善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情况和心理状态,采用定期出诊、示范护理、电话咨询等方法对家庭照顾者进行为期1年的护理指导。结果指导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指导前提高(P<0.05)。结论在社区工作中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家庭照顾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指导,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开展社区家庭健康护理提供有用依据。方法:采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社区100名脑卒中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家庭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社区脑卒中患者缺乏家庭康复护理;家庭主要照顾者缺乏脑卒中相关护理知识技能指导。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质量较差,对健康护理需求较高,亟待得到适宜的家庭健康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家庭随访、电子通信随访、康复技能指导、心理护理等形式的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脑卒中护理。结果干预六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协同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医院的护理工作向家庭延伸,拓宽了护理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卒中的发病率高 ,其致残率亦高。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者 50 0万人左右 ,其中 3 /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生活需要照顾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由于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较晚 ,康复意识缺乏 ,许多脑卒中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康复治疗 ,是其功能和能力未获得最大程度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对脑卒中康复已形成全面、系统的规范化管理。资料表明 ,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病后第 1年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帮助者占 60 % ,仅 1 5%需他人较多的帮助 ,5%需全部依赖他人。相比之下就可看出 ,在我国应积极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以便…  相似文献   

14.
周珊红 《浙江医学》2014,(11):996-998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据统计,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85.6%,约有75%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偏瘫,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脑卒中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脑卒中后高昂的医疗费用及海岛康复医疗资源的短缺,95%以上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只能回到社区接受康复训练,因此社区综合康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海岛居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中心将上级医院出院后转至我中心收治病情稳定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康复综合训练的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健康管理的重心正在从医院向家庭和社区转移。脑卒中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是在家庭中延续,为该类患者提供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后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微信延续护理的定义、对脑卒中出院患者的意义以及不足之处,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文献报导:脑卒中幸存者约有60~70%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鉴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状况和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水平,脑卒中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多流向家庭治疗和家庭康复,脑卒中急性期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险,临床中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略了早期患侧肢体的康复治疗,而任其自然恢复,或早期康复治疗不及时、不得力、特别是患者家属的不配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高文化程度脑卒中出院患者家庭陪护的各类家庭护理信息需求,并与对照组比较,试图探讨前者这些需求的一般规律性,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的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家庭陪护。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直接和主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为今后普及脑卒中患者康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银川市3区的9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者分别来自银川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了解患者床上的卧位姿势、床上的体位变换方法、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上下肢的主动运动方法、上下肢的被动运动方法、行走的方法、进食方式、洗脸方式、穿衣穿鞋方式等.结果 脑卒中患者约75%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都选择家庭自行康复;约47%的患者根据其功能障碍进行正规或不正规的康复锻炼,康复训练次数每周达到5次或以上,每次功能训练时间20 min或以上的约71%;约31%的脑卒中患者训练恢复后可以独立生活;社会支持系统中,家庭支持所占比例达到了87.8%.结论 宁夏银川市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患者重视出院后的康复训练,但存在缺乏专业医师进行同期的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丁兰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801-802
护理保险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4月开始强制实行的保险,旨在保障老龄少子化社会中越来越多的65岁以上的人口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设施、福利用具、家庭护理服务和家庭介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保险并不是由国家作为运营主体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形态,而是由市町村作为运营主体,希望或需要利用各种服务的人与各医疗机关、福利机构等  相似文献   

20.
王霞 《大家健康》2017,(12):263-264
脑卒中是中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不仅死亡率高,而且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也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但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大部分卒中患者在接受急性期治疗病情平稳后回归家庭进行康复治疗.由于患者家属对卒中康复知识不足,导致康复效果不佳.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护理支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如电话回访,云端服务,专科护理咨询活动,以及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等,使更多患者受益,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