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乐平大连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研究组实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照组实行传统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良好,术后可快速恢复,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腔镜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第3~7d行宫腔镜切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5d口服孕激素治疗(地屈孕酮10mg Bid),需服用6个月。对比两组的月经期变化、经血量、血红蛋白(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息肉复发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月经期(3.16±0.82)d,对照组(5.56±1.03)d,经血量(75.02±15.12)mL,对照组(120.04±70.06)ml,Hb水平(106.23±8.45)g/L,对照组(98.51±7.93) g/L,子宫内膜厚度(7.44±1.65) mm,对照组(9.87±1.82) mm,观察组息肉复发率(5.00%),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宫腔镜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月经期,减少子宫内膜厚度,降低息肉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薛芳芳  聂小燕 《贵州医药》2023,(10):1565-156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和对照组(常规刮宫术),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手术前、血红蛋白量均高于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羟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进行治疗后辅以甲羟孕酮口服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每次10 mg,1次/d,术后观察两组患者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改善率的变化,并于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息肉的复发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及6个月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较为合理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于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予以孕激素治疗及随访。结果 72例EP患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全部手术均1次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子宫内膜息肉平均手术时间(20.1±4.6)min,平均出血量(44.9±5.1)mL;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0;平均住院天数为5~6d。术后随访3个月,临床治愈率85%(34/40),好转率15%(6/40),有效率100%(40/40)。结论 TCRP是治疗EP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孙宏  吴蕾 《安徽医药》2019,40(2):115-118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与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EMP患者112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加电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术后1年妊娠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月经量减少量和VEGF降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治疗EMP患者,能够减少患者月经量,降低VEGF水平及复发率,并提高患者妊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江莉  马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18-119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一次性手术过程,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手术时间在20~80min,平均(35±4.1)min。术中及术后24h内极少发生出血,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在1~3d。术后经3~12个月随访,未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月经恢复的情况为正常。结论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宫腔镜切除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 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刮宫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子宫穿孔、继发感染)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复发率及手术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22.1±2.3)min、住院时间(3.2±0.5)d短于对照组的(29.8±3.2)min、(5.1±0.4)d,术中出血量(24.8±4.5)ml少于对照组的(33.4±3.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月经量(180±20)ml少于对照组的(278±18)ml,子宫内膜厚度(6.0±0.9)mm小于对照组的(9.2±1.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低于对照组的3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2.9%(1/35)低于对照组的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与达芙通联合疗法的实际价值。方法:120例子宫内膜息肉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和缩宫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达芙通,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5.0%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8.3%(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中,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与达芙通的联合疗法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宫腔镜探讨剖宫产与有症状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因产后2年内出现异常子宫出血而在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宫腔镜诊治术的35岁以下的患者分为有剖宫产史(实验组)和无剖宫产史(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和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同时对比同期住院的剖宫产产妇与顺产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结果去除其他造成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后,实验组的157例妇女中有15例(9.55%)发生子宫内膜息肉,而对照组143例妇女中有1例单发息肉(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平均为(35.3±14.5)d,对照组平均为(14.6±9.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住院的剖宫产产妇术后4d和14d宫底分别平均为脐下(2.7±1.0)cm和耻骨联合上(2.3±1.8)cm,顺产产妇产后4d和14d的宫底分别为脐下(6.7±1.3)cm和0(已位于盆腔内无法经腹部触及);剖宫产组产后阴道流血时间为(32.1±12.1)d,也明显长于顺产组的(14.2±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使子宫内膜息肉尤其是有症状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升高,也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子宫内膜息肉是剖宫产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术后子宫复旧不良、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有一定的关系。为减少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应尽量减少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刘艳  任娟  桑学梅  吴霞 《安徽医药》2022,26(5):942-945
目的 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联合地屈孕酮(达芙通)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病人120例,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行TCRP治疗,观察组行TCRP+地屈孕酮治疗,观察两组TCRP术后第1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规察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独官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组(电切组)37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组(联合组)36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月经改善、月经间期出血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均优于电切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9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TCRP后月经来潮第3~5天放置LNG-IUS,其中单发性息肉10例,多发性息肉38例;对照组51例,TCRP术后无任何处理措施,其中单发性息肉11例,多发性息肉40例;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月经量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无一例复发;对照组中单发性息肉有1例复发,多发性息肉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13.73%(7/51),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能有效地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复发并明显减少月经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并发症、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应用宫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在术后月经量变化中,单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及TCRP加药物联合治疗后月经量均减少,与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复发率低(6%)。不孕症行宫腔镜手术的28例患者中,术后成功妊娠13例。结论:3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均安全有效,其中单纯TCRP及TCRP加药物联合治疗效果较好,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术后复发率较高。宫腔镜手术去除内膜息肉可以明显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EP)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EP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子宫内膜息肉,其中94例(观察组)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6个月,另92例(对照组),术后未服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月经量、EP复发、月经周期情况。结果:(1)月经量:观察组术后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息肉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11例(11.96%),观察组复发6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经周期:对照组有19例患者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而观察组仅4例表现为偶发的月经间期少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术后口服妈富隆可有效改善月经状况,减少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其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六个月接收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病理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实验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再采用左炔诺孕酮进行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后,口服优思明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中息肉样腺肌瘤19例,由富含平滑肌组织的基质包绕大小和形态不等的子宫内膜腺体,但无不典型性改变;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6例,由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腺体构成,具有明显的腺体结构复杂性和细胞非典型性,伴有鳞状上皮化生。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具有特异的病理特征,为良性病变,但是非典型性息肉存在低度恶性潜能,需完整切除肿物,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汤辅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一2021年1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4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于下次月经后半周期即月经来潮后第15天,口服黄体酮胶囊,每次100 mg,每天2次,连续用药15d (1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连续服用4周。用药4周后评估患者相关指标,并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以及治疗后6、12个月的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月经量增多、倦怠无力、五心烦热、面色晦暗及小腹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4周后子宫内膜厚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月经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手术后加用少腹逐瘀汤能显著缩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可调节患者月经量,提升患者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治疗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内膜腺肌瘤样息肉患者45例(占1.3%,观察组),普通子宫内膜息肉301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结果及...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次手术成功率10O%,术后月经量正常、周期规律30例,月经量明显减少12例,绝经18例,均未发生子宫穿孔、空气栓塞、水中毒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妊娠20例均顺利妊娠至足月分娩,无胎盘粘连及植入。结论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式。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