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改进和提高扶正排毒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扶正排毒颗粒中已纳入质量标准的大黄、黄连药味进行方法学优化,同时拟增加大黄素和黄连对照药材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薄层鉴别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对应的位置,供试品显现相同颜色斑点,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且阴性无干扰。本实验所改进和使用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较全面反映扶正排毒颗粒的内在质量,可用于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所含药用成分的TLC鉴定方法.方法:将喷雾剂与七种配伍药材进行薄层色谱法对照,做定性鉴别.结果:在喷雾剂中的黑骨藤、伸筋草、透骨香、红花、三七、薄荷脑、花椒等中药材成分在所拟定的试验方法下能清晰地加以识别.结论: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中的药材成分可以利用薄层色谱有效地进行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心宁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处方中的丹参、川芎、三七。结果:TLC鉴别色谱特征斑点明显,阴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TLC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心宁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上清丸(水丸)的白芷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对白芷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用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上清丸(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金乌骨通胶囊中土牛膝的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方法。土牛膝的TLC鉴别采用高效硅胶H薄层板为载体,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0∶45∶22∶10)为展开剂,5%香草醛硫酸溶液为显色剂。结果显示,金乌骨通胶囊和土牛膝原药材TLC色谱中,在与土牛膝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现相同颜色的主斑点,金乌骨通胶囊阴性对制剂鉴别无干扰。建立的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可应用于金乌骨通胶囊及土牛膝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末,薄层色谱(TLC)法开始应用于化工、医药及生物等各个领域后,陆续发展了一些特殊技术,如梯度薄层色谱、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选择展开剂、多种的展开方式、薄层定量扫描及薄层色谱与其它色谱、光谱等联用技术的发展,使薄层色谱法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
程林  任新彩 《河北化工》2007,30(4):48-49
建立了翁沥通胶囊中铜含量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以及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主药铜绿的铜进行含量测定,TLC法对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发现,铜在0.2-6.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为96.9%(RSD=6.2%),TLC色谱中大黄的色谱斑点清晰、无干扰.本法定性定量结合,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快速简便,可用于翁沥通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完善和提高小儿咳喘灵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板蓝根、金银花、麻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的甘草酸含量。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4.6mm~3 150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7:6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采用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甘草酸在3.6892μg/mL~73.78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检出限为0.03362μg/ml,RSD为0.966%,平均回收率为97.8%。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小儿咳喘灵颗粒的TLC鉴别方法以及甘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提升和完善了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 薄层色谱(Thin Laycr Chromatography,即TLC)使用的吸附剂和柱色谱使用的吸附剂类似,二者分离的机能也相似,故TLC被称作“开口柱”。从操作技术和方法原理看,TLC和纸色谱相似,它们的分离色谱床在一平面上,二者统称平床色谱(planar chromatography),  相似文献   

10.
对苗药土党参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对土党参药材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系统化学预实验,结果表明土党参可能含有多糖、黄酮、皂苷、甾体、有机酸、香豆素、挥发油、油脂等多类化合物;同时,以党参炔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药材定性鉴别。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土党参药材的生物活性成分提供实验基础;所建立的土党参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为土党参药材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几种植物的杀虫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娟  黄继光  徐汉虹  安玉兴 《农药》2006,45(5):347-349,356
首次报道黄连(根)和菟丝子(种子)的杀虫活性。用1%浓度的甲醇提取物处理试虫后,所筛选的植物巾菟丝子种子和李叶绣线菊茎的甲醇提取物对家蝇48h的毒杀作用强,分别为100.00%和75.86%,单面针叶和阔叶十大功劳茎叶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分别为58.62%和67.86%。黄连根甲醇提取物24h和大叶醉鱼草茎叶甲醇提取物48h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76.48%和76.50%,且出现虫体细且短小、头部宽大、与腹部极不对称和化蛹延迟现象,大黄和阔叶十大功劳也表现出一定的毒杀或拒食或抑制生长发育现象。所筛选的特有植物对赤拟谷盗种群的毒杀作用和繁殖抑制作用较低。毒杀作用最强的为大叶醉鱼草茎叶,处理后30d,赤拟谷盗的死亡率为40.16%,繁殖抑制率最强的为黄连根,处理后60d,繁殖抑制率为46.38%。以甲醇冷浸提取法对所采集的植物材料进行冷浸提取时,提取率分布在1.41%~7.06%之间。  相似文献   

12.
杨诚芳  何悦  谢勇 《广州化工》2010,38(8):208-210
建立了生脉糖浆质量标准。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五味子、麦冬、党参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HPLC对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采用Ultimate XB-C18(4.6mm×250mm,5um)色谱柱,以甲醇-1%冰醋酸(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五味子醇甲在0.00676~0.169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3%,RSD为1.7%。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能更有效的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何首乌有效部位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何首乌有效部位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特征斑点明显,专属性强;二苯乙烯苷在0.1125~0.9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02%,RSD为0.99%(n=5)。结论: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何首乌有效部位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8种中药(丁香、鱼腥草、虎杖、黄连、大黄、细辛、甘草和黄芩),并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研究8种中药提取物的抑菌效能。根据其抑菌作用进行复配研究,参考美国个人护理品委员会(PCPC)的抑菌效能测试方法对膏霜配方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表明,在8种中药提取物中,黄连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4±0.4),(11.4±0.6)和(10.7±0.2)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1.25,31.25和15.625 g/L。当黄连和黄芩提取物在膏霜配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和0.6%时,可较强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可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3种不同方法,分别以乙醇、丙酮、水作为提取溶剂对黄连小檗碱进行提取.以盐酸小檗碱作为对照,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各种溶剂及方法提取液中黄连小檗碱的提取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溶剂为乙醇,黄连小檗碱的提取率达到81%以上,标准偏差为0.0005,相对标准偏差为0.06%  相似文献   

16.
通过滤纸片法初步测定了黄连和乌梅水提液的抗菌性能,用比浊法进一步考察了它们对5种肠道菌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01 g/mL黄连和乌梅水提液均能够有效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轻微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生长,但对嗜酸乳杆菌的生长只有微弱的抑制作用。0.01 g/mL黄连水提液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影响不大。而0.001 g/mL乌梅水提液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但当质量浓度升高至0.005 g/mL时,则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黄连、乌梅水提液可能是潜在的益生元,是功能性食品配料、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7.
闫海燕 《陕西化工》2012,(8):1477-1478
以大黄为原料,研究不同提取工艺对大黄中大黄酚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大黄酚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每次2h,大黄酚含量最高。该工艺简便、易行,可用于大黄中大黄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法优化黄连提取工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优化中草药黄连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药根碱、巴马亭和小檗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连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分析。经优化筛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其药根碱、巴马亭和小檗碱的收率分别为10.52、23.58、68.17mgg-1药粉,优于文献报道,可以用于黄连的工业提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多因素、多水平地筛选中药提取过程参数。  相似文献   

19.
56种植物对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赤霉菌等6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为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对56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数供试中草药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黄连、藁本、臭椿3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表现出强烈的抑菌活性,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中的5种生长抑制率都在80%以上,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闫海燕 《湖北化工》2012,(10):87-88,94
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黄提取物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rontosi]-C18-ace-Ep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比),流速1.0mL·rain-1,检测波长254am,柱温25℃,进样量20pL。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1.3~10.4μg·mL-1、1.3~6.5μg·μL-1。、3.O~12.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97、0.9999、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5.5%、98.1%、99.9%。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大黄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