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俊君  杨新官 《华夏医学》2012,25(2):220-22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中低剂量造影剂对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肺动脉造影中造影剂的使用剂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心功能未见异常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对比剂自动跟踪触发技术即(Smart prep监控技术)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检查。A组选用非离子对比剂造影剂碘海醇370mgI/ml,剂量80ml,注射流率4ml/s。B组选用相同造影剂30ml,注射流率4ml/s。对比剂注射结束后,随即以相同速率注射40ml生理盐水,两组病例CT扫描参数相同。对两组不同剂量造影剂成像后的断面图像进行分析,影像评价标准按5级行盲法评价:1级2级为不合格,3级为合格,4级5级为优秀。结果:两组不同剂量造影剂CTPA影像质量评价显示,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血管内浓度的测量CT值差异评价显示均良好,40ml低剂量组血管内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上与80ml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图像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降低造影剂的注射量,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相似文献   

3.
乔秀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435-436
目的初步探索双流速注射造影剂-盐水混合物在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GE Lightspeed VCT),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D,Medrad),24例患者应用生理盐水冲刷,24例患者应用造影剂-盐水混合物(比例为60:40)冲刷。结果2组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显著意义,2组主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平均CT值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团注对比剂后应用对比剂-盐水混合物可以更好地显示右心室心腔和左心室室壁,而不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是由静脉注入造影剂对病变部位进行连续薄层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重建扫描区内血管结构以显示病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头、肝、肺、肾等脏器血管病变的诊断,它免除了病人做血管数字造影(DSA)检查时插管的痛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查费用及检查所需时间,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病人容易接受。我院自2008年12月行头部CTA检查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相同碘浓度下,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颅脑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可疑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以3.5ml/s的速率将70mL对比剂一次注入.B组以第一期3.5ml/s的速率注射50mL,第二期以2.0ml/s的速率,将剩余的20mL对比剂注入.分别分析其横断位图像,MPR图像,分别测量颈动脉分叉层面右侧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窦汇的CT值,同时观察脑动脉细小分支显示情况.结果 A组窦汇的CT值明显高于B组,(P<0.05)各组间CT值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在各动脉的CT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双期注射碘对比剂在头颅CTA实际应用中静脉的干扰明显低于单期注射法,图像质量优于单期注射法.  相似文献   

6.
CT增强扫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间X线吸收值的差别,需通过注射造影剂以改变病灶的密度,从而使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对比更加清晰。目前,CT增强检查基本上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法,使造影剂能够快速进入,由于高压注射器注射压力极高,因此优良的静脉穿刺是检查成功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我院2007年引进64排螺旋CT,总结5000例患者静脉穿刺情况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小剂量对比剂行大范围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应用小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52例行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2例,注射80ml对比剂;B组20例,注射50ml对比剂。注射速度均为3.0ml/s。所有患者的体重均≤85kg。根据原始图像,盲法测量主动脉弓水平、腹腔干水平及髂动脉分叉水平动脉内CT值,比较主动脉平均增强值及不同层面动脉增强值。结果:A组动脉平均增强CT值大于B组,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及腹腔干水平动脉增强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髂动脉分叉水平动脉增强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CT进行大范围动脉血管检查,使用50ml对比剂所得动脉增强情况与使用80ml无明显差异,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 显300mg/ml,总量75-100ml,按照1.5~2.0ml/mg,注射速度2.0~3.0ml/min,由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注射 完成时间25~30s。在不同时期对肝脏进行双期或延迟扫描。结果233例肝脏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224例 获得较好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的图象,9例患者动脉期图象显示不满意;其中的6例因门脉高压而引起, 3例因注射失误造影剂外渗引起,2例因出现轻度过敏反应引起。结论SCT增强扫描检查可获得非常满意的 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扫描的护理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患者进行CTA检查,静脉注射造影剂碘帕醇370㎎I/ml,高压注射器ulrich medical。结果198例患者,其中163例CTA扫描患者给予实施适当的护理;35例CTA扫描患者,神智清醒,未作任何心理护理;经卡方检验,护理组与非护理组CTA数字减影成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64层螺旋CT脑血管CTA是一种无创、快速、简便、经济、可靠的检查方法,能快速准确诊断脑血管病变,为患者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实施必要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数字减影CT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123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根据注射对比剂剂量以及管电压的不同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60例)和低剂量组(6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进行二次诊断,常规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20kv,造影剂为150ml;低剂量组采取管电压100kv,造影剂为35ml,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低剂量组左、右肺静脉CT值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患者图像质量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电压、低对比剂条件下64排128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可以显著提升图像质量,有利于肺动静脉的影像区分,在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Philip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行肝CT灌注成像,以观察CT灌注参数的变化,评估脂肪肝CT灌注参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CT灌注成像对NAFLD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6月,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57例NAFLD患者行MSCT(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利用Philip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自带软件perfusion CT 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指数(HPI)等?结果:NAFLD患者CT灌注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均下降,HPI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以中?重型NAFLD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异常为主?结论:NAFLD患者存在肝脏血流灌注异常,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于测定NAFLD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参数,CT灌注成像有望成为NAFLD患者病情评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左心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以及高血压3级三组,每组各40例,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心脏成像扫描,分析其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1级组患者以轻度和单支病变为主,高血压3级阻患者双支和三支病变最多,且除每搏输出量(LVSV)外,高血压3级阻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以及心肌质量(LVMM)与其他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可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畅通以及狭窄程度做出准确判断,且可准确评价左心功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可疑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4.5ml/s.结果 32例肿瘤位于胰头颈20例,钩突9例,体部3例.其中直径小于2.0cm病灶3例.肿瘤与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见,表明肿瘤不可手术切除,胰腺周围小静脉迂曲扩张及肝脏、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参数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患者,采用3 ml/s、4 ml/s两组的注射流率、总量、扫描延迟时间及注射方式,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像作综合性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注射参数,优片率平均达到82%,影像良占17%,影像差占1%,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在两组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上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高压注射器的注射流率、总量、扫描延迟时间及注射方式,可获得满意的增强效果,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经过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的肝转移瘤患者103例进行图像分析。先行碘过敏试验,之后患者取仰卧位行CT检查,仪器为东芝320排容积CT,常规平扫后行标准动态三期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20~30s为动脉期,40~60s为门脉期,150~180s为平衡期。结果其中动脉期边缘强化552个病灶,门脉期边缘强化549个病灶,平衡期边缘强化452个病灶,最后得出动脉期平衡期三组之间对病灶边缘强化显示率的关系为: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门脉期与动脉期两组间P0.05,差别没有特别意义);三组对病灶内部与病灶周围肝实质间密度差的表现率关系为:门脉期动脉期平衡期。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越性能,有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筛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避免病灶误诊的发生,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显示免基底动脉的结果,为建立兔脑血管痉挛(CVS)动物模型奠定新的评价方法。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5只,分为对照组(5只)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20只),制备模型。按25mg/kg氯胺酮加复方氯丙嗪针肌注麻醉后,经耳后中央静脉穿刺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Omnipaque 300mgI/ml)。使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多层面螺旋CT扫描仪进行免基底动脉扫描,视野(FOV)9.6cm,图像后处理工作站ADW4.2版本,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5只大耳白家免行基底动脉MSCTA检查,成功率达100%;根据MIP测得实验免SHA前基底动脉长径平均17.2mm,横径平均1.56mm;VR测得实验兔SHA前基底动脉长径平均17.0mm,横径平均1.30mm;本实验同时获得了SHA后兔基底动脉痉挛的动态变化。结论:MSCTA是动态评价活体动物CVS模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何国德  罗明兴 《四川医学》2012,33(10):1833-183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孤立结节定性诊断价值和交流操作技术经验。方法选择62例x线或CT确定为肺周围孤立结节,大小1.8cm×2.0cm~2.5cm×3.3cm,痰细胞学阴性,经常规纤支镜检查无法获得病理学证据的患者,采取64排CT立体定位,活检枪采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62例病变中,腺癌32例,鳞癌5例,肺转移瘤6例,结核6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症8例,液化坏死组织2例,确诊率达96.8%(60/62);发生气胸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方法简单快速,对肺周围性病变的确诊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00mL,注射速率3mL/s。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包括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表面覆盖成像。结果41例患者检出47个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扫描及VR重建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错构瘤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诊治的40例肾错构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37.50%),女性患者有25例(62.50%),CT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自髂嵴上方至膈顶,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采用CT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螺距为1.25,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后行VR重建。结果本研究40例中,右肾25例,左肾13例,双肾2例。病灶直径范围为2.0-9.6cm。CT平扫特征:呈混杂密度肿块、等、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特征:见病灶内平滑肌及血管成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强,肿瘤出血灶和脂肪密度灶无明显强化。VR重建:能清晰显示肾动脉血管的分支方向和粗细,以及动脉血管腔是否狭小,血管壁内是否存在斑块或钙化,肿瘤是否浸润血管,肿瘤是否压迫周围血管。结论肾错构瘤小的病变无明显症状,却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楚检查出肾错构瘤小病灶;CT三维重建等影像检查对肾错构瘤及瘤内出血多能作出明确诊断,从而提高肾错构瘤检出率和准确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