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应用非接触式的测温仪器.对丝织物的保暖防暑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蚕丝织物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暖性,在夏季有较好的隔热防暑作用,加之丝织物的吸湿放湿能力较强.故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织物的吸湿及放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制实验装置,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通过动态吸湿曲线、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和动态放湿曲线,研究了分形涤纶和普通涤纶织物的吸湿和放湿特性,讨论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对织物吸湿、放湿的影响.探讨了织物的吸湿、放湿机理及其规律,研究了织物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与时间、过剩相对湿度的关系及过剩相对湿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高湿情况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形涤纶织物吸湿速率和吸湿平衡含水率都比普通涤纶织物大,特别是高温高湿下优势更明显,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分形涤纶织物与普通涤纶织物一样具有很好的放湿性能:所以分形涤纶具有很好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其吸水性及耐腐蚀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常温和60℃吸水试验以及60℃酸、碱腐蚀试验,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HGB/EP)的吸湿规律、温度对吸湿的影响以及材料在60℃下的腐蚀情况。通过研究不同配比的空心玻璃微珠(HGB)与环氧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吸水量的大小,发现这种材料吸水量大小与微珠的填充率密切相关,不同填充比复合材料其微结构对吸水量影响甚大,且高温能提高吸湿速率和平衡吸湿量。在腐蚀试验中,发现该材料的耐酸性较差,测试后试件表现出软化现象。而酸的浓度越高,腐蚀越严重,经浸泡腐蚀的材料力学性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4.
竹棉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试比较,研究了竹纤维含量及纬密变化对竹/棉交织物面料吸放湿性、芯吸效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竹/棉交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优于纯棉织物;随着织物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交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明显改善,舒适性提高;吸湿或放湿初始,竹/棉交织物吸湿或放湿速率最大,织物可迅速吸收、排出汗液,使人体感觉凉爽、舒适,随着时间的延长,织物吸湿或放湿速率减弱;当经密不变时,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的吸放湿性能和芯吸效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几种纤维素纤维吸湿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试了圣麻纤维、竹浆纤维、普通粘胶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放湿性能,给出了纤维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吸放湿回归曲线,推导出吸湿及放湿速率回归方程,并分析比较了这3种纤维素纤维与竹原纤维、黄麻纤维、亚麻纤维的吸湿性能.结果表明:圣麻纤维等6种纤维素纤维在吸湿性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存在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分析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过程有着重要意义,而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完成分析必不可少的参数。对中国常用多孔建筑材料而言,其湿物理性质并不完备。在20~25℃下,依据ISO和ASTM标准,通过平衡吸放湿实验、压力平板实验、蒸汽渗透实验、毛细吸水实验和真空饱和实验,对中国产B07级加气混凝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包括等温吸放湿曲线、保水曲线、蒸汽渗透系数、液态水扩散系数、吸水系数、毛细饱和含湿量和真空饱和含湿量在内的所有湿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7.
海泡石调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理方法对海泡石进行纤维剥离和活化处理,研究海泡石活化温度对其吸湿和放湿的影响.通过对比海泡石质量的损失、吸湿和放湿实验数据,结合海泡石特殊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的表征分析,证明了海泡石具有很强的调湿能力并找到了相对应的最佳的活化温度.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甲基纤维素、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及丙烯酰胺温敏材料聚合反应得不同种类的温敏型调湿材料,并分别通过间歇式吸附/脱附实验、TG-DTA和FTIR分别表征几种温敏型调湿材料的吸放湿动力学实验、热稳定性及其结构,讨论了不同聚合体温敏性对复合材料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附速率随3种温敏材料的低临界溶解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甲基纤维素的共聚物的放湿速率最快,80℃条件下10 min可以脱附95%以上;耐盐性较好的甲基纤维素与CaCl2复合制备有机-无机温敏相变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湿性能,RH=100%时的吸湿量可以达到1.45 g/g,且所有材料在3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棉、涤纶和粘胶3种常见纤维在不同的混比下制成纤维混合体,并对这些纤维混合体的平衡回潮率和放湿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混合体的平衡回潮率和放湿曲线与通常情况下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出的理论值和曲线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混合体内各种纤维的吸湿性能相关,当在混合体内混入低吸湿能力或高吸湿能力的纤维时这种差异会更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静态称重法和干湿杯法测得了加气混凝土在15、25和35℃下的等温吸放湿曲线和蒸汽渗透系数,讨论了蒸汽渗透系数的变物性取值方法,并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的取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的等温吸放湿曲线和蒸汽渗透系数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受温度影响不大。该取值方法能针对吸湿过程,在中等相对湿度(60%~80%)或者整个典型建筑环境相对湿度(40%~95%)范围内计算得到与规范规定值基本相同的平均蒸汽渗透系数。此外,该方法能推广到各种多孔材料,针对吸湿或放湿过程,在各相对湿度范围内得到准确的蒸汽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1.
丝/麻混纺、混织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取丝、麻各自的优点,采用混纺、混织的工艺方法设计和开发出了几种适合夏季服装面料的产品,并对不同混纺方式、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纤维配置的丝/麻面料进行了服用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提出了综合性能较好的几类丝/麻产品的上机工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FAST仪器对4种微细旦粘胶长丝仿丝绸面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与风格进行研究,发现其剪切刚度与总紧度比是真丝绸面料的1.52~2.80倍,面料悬垂性及尺寸稳定性明显优于真丝面料,而耐褶皱能力小于真丝面料且面料交织阻力较大,微细旦粘胶长丝仿真丝绸面料单位紧度透气量及透湿率明显小于真丝绸面料,可对同类产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竹/丝交织物设计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充分发挥纤维的性能优势及获得优异的织物服用性能出发,重点对纱线、织物结构及性能进行设计,选择桑蚕丝做经纱、竹浆纤维做纬纱,生产平纹、1/3破斜纹、5/3经面缎纹织物,并与纯桑蚕丝、纯竹浆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比较,可知竹/丝交织物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桑蚕膨松丝为一种具有新型外观特征的纯桑蚕丝材料.开发出能充分体现该材料的特点的产品.有利于这种新材料的推广和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桑蚕膨松丝机织物的性能特点及其与普通真丝织物的差异,得出了桑蚕膨松丝机织物具有丰满、膨松、变形回复性好等特征.并根据性能测试结果,提出了桑蚕膨松丝机织物的产品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5.
Bulk silk is one of the natural materials which has special appearance and property.Thedevelopment of the fabrics which can fully reflect the speciality of the bulk silk is benefit tothe spread of this new silk. The properties of bulk silk fabric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ulk and ordinary silkfabrics are disccused in this paper.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bulk silk fabric is full. plumpyand resilicnt. Accoring to the results of experiement and analysis.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are put forwarnd for bulk woven fabrics.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绢纺织物的结构参数与热湿舒适性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揭示结构参数对绢纺织物热湿舒适性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细旦涤纶绸经碱减量处理后,外观风格更酷似真丝绸。织物的柔软性、透气性、弹性和强度等物理指标均超过一般纤度的涤纶仿真丝绸,更接近真丝绸。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混纺比对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风格的影响,制备了系列天然彩色棉(棕)/绢丝混纺机织物,并采用FAST对混纺织物的风格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绢丝含量的增加,天然彩色棉/绢丝混纺织物的强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织物的风格变得相对滑爽,柔软,但造型性有所变差.少量绢丝的加入(<10%)对织物柔软性的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真丝绸抗皱整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DEA交联剂对真丝绸的整理工艺,分析了影响整理效果的若干因素,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丝绸经DEA事理可使湿折皱回复角从200度提高到270-275度,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本文还对DEA整理真丝绸的抗皱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证明了DEA交联剂和丝素大分子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