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锁相热波成像技术在涂层厚度检测上的应用,简介了锁相热波成像技术基本原理,通过理论曲线分析了涂层厚度与相位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锁相热波成像技术可有效测量涂层厚度。介绍了自行设计开发的锁相热波成像涂层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涂层试件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锁相频率为0.17Hz时,对于20~150μm涂层厚度的检测的重复性好,相对标准误差在2.5%以内,对红外热像技术在涂层测量领域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锁相热成像无损检测方法的基础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川  霍雁  李艳红  张存林 《无损检测》2007,29(12):728-730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成功应用于各种类型材料缺陷检测,但随着无损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对于新型航空航天材料的缺陷检测,如微小尺度缺陷和疲劳损伤等,因此需要加强各种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微弱信号方面的能力.锁相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热成像技术,在此主要探讨了锁相热成像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防护涂层质量检测难题,基于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自主研制了一款锁相红外热成像设备并进行检测试验。研制的系统采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热激励源,具有启动时间短、寿命长、加热更均匀等优点。经试验验证,该锁相红外热成像系统可检测出防护涂层内部异物、防护涂层不均匀等问题,同时可以实现防护涂层厚度的测量,有望为防护涂层质量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锁相热成像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多的无损检测技术。为了更好的进行锁相红外无损检测,必须全面了解物体内部结构改变对表面相位的影响,更准确地得到锁相红外无损检测各参数设置。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锁相加热红外无损检测过程,重点分析了频率对锁相加热红外无损检测的影响,并用法国CEDIP红外成像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为进一步进行定量化锁相红外无损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的缺陷检测至关重要,介绍了红外热波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重点论述了脉冲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和锁相红外热波成像技术,采用上述两种技术对多种复合材料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脉冲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和锁相红外热波成像技术能对多种复合材料的缺陷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由于大功率热源通常具有启动慢和热惯性大等特点,很难实现高频周期性的调制。提出了采用红外卤素灯阵列结合光学斩波器的方法,实现对热激励源的高频率周期性调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款新型的基于卤素灯阵列的锁相热波成像系统。该系统既可以对热源进行宽频率范围的周期性调制,从而进行锁相热波成像,也可以实现长周期的单脉冲热波成像检测。进行了几种样品的锁相热波成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Hz的锁相频率可以检测太阳能电池片的黏接质量;而采用0.01Hz的锁相频率可以检测出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深度为4.7mm处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潘晓苇 《无损检测》2006,28(7):344-346,372
举例介绍了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在蒸汽管线保温评估和加热炉衬里节能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并与其它节能检测方法包括热流计法和点温仪法进行比较,表明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分析手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石化设备衬里保温效果测试和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红外热成像法分析和评价焊缝材料内部缺陷的可能性。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金属焊缝气孔缺陷的红外热像检测瞬态热分析有限元模型,通过分别施加脉冲激励热载荷、不同频率的周期热载荷,模拟脉冲热成像和锁相热成像两种方法用的热源。针对焊缝缺陷深度评估精度,将脉冲热成像与锁相热成像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记录缺陷表面的温度场响应,并釆用傅立叶变换对仿真数据进行处理,求得不同深度缺陷的相位差,运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求得相位差与焊缝缺陷深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结果总结出不同深度范围内焊缝缺陷检测的热源激励方式以及频率参数的选取,达到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精度,为工程检测中焊缝缺陷热像检测的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减少了参数重复设置而导致的时间浪费。  相似文献   

9.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的构成以及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一个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无损检测的例子。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设备的温度监测和分析,提供了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无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激励热像技术对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人工缺陷及脱层现象进行研究。将脉冲热像法、锁相热像法的检测结果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方法表示,最终得出关于光激励热像法的热成像概率。  相似文献   

11.
铝蒙皮蜂窝夹层结构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脉冲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方法、锁相调制红外热波成像检测方法、激光剪切散斑检测方法和超声C扫描检测方法针对铝蒙皮蜂窝夹层结构进行检测的过程及结果。通过对比,说明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工程建设检测、监测领域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以某高层建筑外墙饰面施工质量检测为例,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建筑外墙检测中的应用;并结合其他案例,对该技术的可靠性、灵敏度和检测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外界检测条件较好,检测时间段选择合理,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可靠、准确地对建筑外墙的质量进行检测,可为房屋建筑的验收或饰面质量的普查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复合材料粘接结构在制造和服役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类型的缺陷,而现有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快速检测此类结构。介绍了红外锁相热像法的检测理论,并结合复合材料粘接结构特性,对红外锁相热像法检测参数进行了设定。使用红外锁相热像法对产品进行现场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复合材料粘接结构在生产、修补、在役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ANSYS有限元法模拟了内表面有裂纹缺陷的聚乙烯管在施加热空气时的红外无损检测过程,从而确定了表面温度分布与裂纹缺陷大小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为了验证ANSYS模拟管道内表面裂纹缺陷结果的正确性,搭建了空气加热热激励方式的主动红外热成像试验平台。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可以作为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一种手段,为聚乙烯管道内部缺陷的红外检测技术提供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红外成像的技术应用于在线监测领域的技术背景以及其自身在监测方面的优点,针对重大危险压力容器的在线监测手段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和红外成像技术的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难点和主要解决问题,对红外成像技术以及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对激光扫描热波成像技术与传统的闪光灯激励热波技术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热波成像技术的新型红外无损检测设备,通过试验对所建立的2-D理论模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光扫描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样品表面温度场的变化服从一维热传导模式,主要表现为厚样品的温度-时间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中为斜率-0.5的直线,与理论模型的结果相符合。并对两种特殊涂层的人工样品进行检测,验证了激光扫描红外热波成像设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微波层析成像技术及其算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会  张俊慧 《无损检测》2005,27(6):315-318
介绍微波的特点及微波无损检测的优势,着重介绍微波层析成像技术及几种有代表性的图像重建算法,如局部形状函数法、变形波恩迭代法、有限元共轭梯度迭代法和-ωk算法。微波层析成像是微波无损评价技术与逆散射成像算法相结合的检测技术,是结合微波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的高科技检测手段,各种不同的成像算法各有不同的特点,是高性能成像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李伟  刘富刚  李涛  刘睿哲 《无损检测》2007,29(7):412-414
介绍了亚毫米波的产生和传输方式,针对目前振荡源与探测器的研究现状,详细论述了亚毫米波探测技术与成像技术。在分析亚毫米波检测技术优越性的基础上,展望了该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涂层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波成像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作为热激励源,通过红外热像仪采集红外图像序列并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检测结果。将其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涂层内部缺陷的检测中,结果表明,其能快速检测出涂层的分层缺陷,并对较小缺陷具有一定的检测能力。最后,采用金相技术对试件进行解剖分析,验证了激光扫描热波无损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对航空发动机涂层缺陷进行可靠地检测。  相似文献   

20.
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宝华  喻言  欧进萍 《无损检测》2004,26(5):235-238
简述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发展、原理、特点及相控阵换能器的分类。介绍国外超声相控阵检测成像技术在焊缝和火车轮轴检测方面的应用。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较常规超声波检测具有高速、高效、适合复杂结构件以及能实时成像等优点,在压力容器、核电站和海洋平台结构等工业无损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