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部分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部分临床指标呈正相关,重度活动期RA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期,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患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3.
用ELISA法检测内毒素性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诱导前后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损害情况。结果发现,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损害程度相一致,地塞米松和内毒素同时处理则能部分阻止TNF-α、IL-6水平的升高,并能减轻肝损害程度。以上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内毒素诱导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在甲状腺上皮细胞(TEC)中的转录。方法 采用原代甲状腺细胞培养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锭反应(RT-PCR)定性分析方法。结果 正常,Graves病(GD)和多结节笥甲状腺肿(MNG)的TEC 表达IL-6mRNA,但在TNFαmRNA仅在TEC中表达,而正常和病理甲状腺细胞均未转录IFN-γmRNA。  相似文献   

5.
用ELISA法检测内毒素性全身性Shwartzman反应诱导前后家兔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酸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肝损害情况。结果发现,血浆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肝损害程度相一致,地塞米松和内毒素内时处理则能部分止TNF-α、IL-6水平的升高,并能减轻肝损害程度以上结果提示:TNF-α、IL-6参与内毒素诱导的肝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哮喘中的意义。方法以卵白蛋白(OA)致敏和吸入激发复制哮喘豚鼠模型,以L929细胞杀伤和MH60.BSF2细胞增殖反应检测TNF-α,IL-6生物活性。结果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AM)上清液中TNF-α、IL-6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改变。结论TNF-α、IL-6可能在哮喘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胸腺肽α1治疗重症肝炎的免疫调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日达仙的免疫调节作用,选取18例下肝炎病人用日达仙(Tα1)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内毒素(LSP)、肝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T细胞亚群(CD8^+、CD4^+)。结果治疗前LSP、TNF、IL-2R、IL-6、CD8^+均增高9P〈0.01),而IL-4及CD4^+降低。经Tα1治疗后LSP、TF、IL-2  相似文献   

8.
MOFE患者血浆中IL-1、IL-6、TNF水平的变化于剑扉,王士雯,李求是自1991年10月至1992年4月间我们检测了18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  相似文献   

9.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ORCH感染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反复流产患者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TNF、IL-6含量的关系;探讨反复流产患者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流产患者、20例早孕妇女及20例非孕妇女血清中TORCH-IgMTNF-IL-6的水平。结果流产组TORCH感染率和TNF,IL-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多种病原体感染患者TNF-IL-6含量升高明显,TNF、IL-6水平在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组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透析膜血液透析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结果:在分组设计与拉丁交叉设计中,IL-1β、TNF-α及IL-6血浆水平无论铜仿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或聚砜膜血透时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值均〉0.05);IL-1β、TNF-α与IL-6mRNA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而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和血透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相似文献   

11.
测定18例再障患者PBMNC诱生IL-6活性和诱生TNF及血浆TNF水平。结果显示PBMNC诱生IL-6活性和诱和一TNF及血浆TNF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诱生IL-6活性在急性型再障高于慢性型(P〈0.05)。TNF是一种造血抑制因子,对再障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IL-6的增高提示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干扰素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和TNF-α活性的变化规律,探索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用双抗体夹心检测IL-1β,IL-6,TNF-α。结果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2.治疗组HBeA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细胞因子在老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42例老年HFRS患者血清中IL-6、IL-2和TNF含量。PHA刺激体外培养的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产生IL-6、IL-2和TNF能力。将HFRS患者血清加入正常的PMBMC进行体外培养,检测IL-6、IL-2和TNF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14.
对血压正常、多次尿蛋白定性阴性、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UAE)<60μg/min、无眼底病变的29例早期NIDDM患者,测定了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肾滤过分数(FF)、尿6-keto-PGF1α及TXB2的变化。发现早期NIDDM患者GFR、FF增高,同时尿6-keto-PGF1α也明显增加,而ERPF、尿TXB2无明显变化,提示NIDDM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前列腺素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8例HFRS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IL-6、IL-8进行动态检测。结果HFRS患者血清IL-6、尿液TNF、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发热期已增高,低血压期继续增高,少尿期达峰值;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L-6与特异性抗体升高有明显关系,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呈高度正相关;尿液IL-6与TNF、IL-8呈显著正相关(r=0.5621,P<0.005;r=0.3845,P<0.01)。结论HFRS患者病程中TNF、IL-6、IL-8均处于高活性状态,IL-6与体液免疫反应亢进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IL-6、IL-8、TNF参与肾脏的免疫损伤,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急腹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中的地位及作用,旨在探讨其发病机理与细胞因子网络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MTT法)〔1〕检测48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前、术后1、3、7、14d;2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TNFα、IL-6蛋白活性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TNFα、IL-6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均为P<0.01)。其升高幅度与炎症程度、预后、MOFE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TNFα、IL-6是老年感染及MOFE中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主要调节因子,是促发MOFE的重要介质,应开辟介质疗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TNF—α,IL—6和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分别用RIA和ELISA法检测94例慢性肝病患者表TNF-α和IL-8含量,同时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其中25例患者(慢迁肝3例,慢活肝5例,肝硬变17例)肝组织内TNFα,IL-8和IL-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慢活肝和肝硬变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透析膜血液透析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在分组设计与拉丁交叉设计中,IL-1β、TNF-α及IL-6血浆水平无论铜仿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或聚砜膜血透时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值均>0.05);IL-1β、TNF-α与IL-6mRNA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而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和血透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血透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细胞原位杂交检测发现铜仿膜血透时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MMA与聚砜膜(P<0.001),而PMMA与聚砜膜间无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未透析)及血透均可激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看,铜仿膜生物相容性较PMMA与聚砜膜差。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在评价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上优于血浆水平测定。  相似文献   

19.
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a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了影响及IL-6和TNF-α在Hp相关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生物活性法和放法检测慢性胃炎患者粘膜体培养24小时后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Hp阳性胃炎患者胃窦IL-6活性和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Hp阳性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且IL-6活性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合并活动性胃炎者胃窦TN  相似文献   

20.
脂多糖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在感染性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仿Morton法灌洗肺血管床,贴壁法分离猪PIM,并用光镜、电镜观察鉴定;胸腺细胞增殖法测脂多糖(LPS)刺激前后PIM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刺激后的PIM伪足增长、增多,溶酶体和吞噬体亦增多;释放TNFα、IL-1β、IL-6、IL-8增多,峰值分别出现在刺激后的1h、2h、4h和6h。与刺激前相比,P<0.01。结论改良的Morton法能成功分离猪PIM;LPS刺激后的PIM吞噬分泌功能活跃,其中TNFα、IL-1β升高最早,提示其在ALI发病早期起重要作用;而IL-6、IL-8升高较晚,可能在ALI发病后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