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碱性介质中脱除氯化氢(HCl)的反应,以及脱除HCl后的PVC(DPVC)与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MVS)的接枝共聚反应。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DPVC含共轭多烯结构。DPVC中双键的含量随着脱HCl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VC在碱性介质中脱HCl时不发生交联。红外光谱 ̄1N和 ̄(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酚(BPO)作引发剂.DPVC与PMVS反应能上成PVC/PMVS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刚性有机粒子对PVC/EVA共混体系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PS、PMMA)对PVC/EV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刚性有机粒子对PVC/EVA共混体系有较明显的增韧与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测了以瑞泰HPMC(RT-50)所制备的PVC树脂质量,并与进口(日)信越HPMC(60SH50)PVC树脂进行了特性对比和评价。表明瑞泰HPMC(RT50)生产PVC树脂常规物性好,树脂质量符合GB5761标准。尤其是颗粒特性好,表现为:洁白、疏松多孔,形态规整,干流动性好;分布适宜且集中(120~160目),有利塑化和残留单体的脱除;熔融流变性优良,塑化时间短,熔融因数(F)值高,总体品质和PVC树脂质量不低于(日)信越HPMC(60SH50)水平。  相似文献   

4.
改性聚氯乙烯体系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缺口冲击实验研究了CPE、NBR、DOP、PMMA、PS等改性对PVC脆/韧转变变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PMMA、PS等脆性塑料对PVC具有不同于CPE、NBR等弹性体的改性机理,两者均可使PVC体系的脆/韧转变温度发生变化。随改性剂含量的增加,用传统改性剂(CPE、DOFF等)改性的PVC体系的脆/韧转变变温度呈下降趋势,而脆性塑料则使体系的转变温度具有一低温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氯化酞菁铟(ClInPc)为载流子发生层(CGL),四苯基联苯胺(TPD)与聚乙烯咔唑(PVK)复合为载流子传输层(CTL),形成双层结构的功能分离型有机光电导体(P/R),研究了它的静电感光性能。结果表明,ClInPc/PMMA(30%)与TPD/PVK(1:1)两者匹配时的P/R具有良好的光电导性能,其电荷接受能力Vmax≈800V,光电导率△Vt(ls)>70%,暗衰小(<50V/s)  相似文献   

6.
根据氯乙烯(VC)/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乙烯基单体悬浮共聚合工艺的特点,确定了倒加料的聚合工艺,比较了丙烯腈(AN),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VC/PMI聚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了AN的用量和聚合温度对VC/PMI/AN三元悬浮共聚合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氯化酞菁铟(ClInPc)为载流子发生层(CGL),四苯基联苯胺(TPD)与聚乙烯咔唑(PVK)复合为载流子传输层(CTL),形成双层结构的功能分离型有机光电导体(P/R),研究了它的静电感光性能.结果表明,ClInPc/PMMA(30%)与TPD/PVK(1∶1)两者匹配时的P/R具有良好的光电导性能,其电荷接受能力V_(max)≈800V,光电导率△V_t(1s)>70%,暗衰小(<50V/s),残余电位低(30V/s).由真空蒸镀成膜(CGL)所研制的P/R的光电导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8.
在氯乙烯悬浮聚合配方中以过氧化物或腈类作引发剂,以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复合作分散剂的同时,还采用“一剂多能”的特种化学助剂,均为无毒(低毒)物质。1982年我们开发了“添加特种助剂法生产低残留VCM的悬浮PVC树脂”新技术,生产食品级、药用级及医用级PVC树脂,不仅树脂中残留VCM在1 ̄5×10^-6,而且树脂其它毒性毒理指标符合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9.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60RT50聚合评价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徐立新,刘东友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统大多数悬浮法PVC生产厂均采用羟而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聚乙烯醇(PyA)做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的分散剂,为此,国内有好几家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对HPMC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刚性粒子对PVC/ABS体系增韧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中研究了刚必有机粒子(SA、PMMA、PS)和无机刚性粒子(超细CaCo3)对PVC/ABS二元体系的改性效果,并对不同产地的AB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元体系的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添加小份量时增韧效率较高。兰化产的ABS改性效果好于上海高桥产的ABS。  相似文献   

11.
海洋附着生物对聚合物材料的污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常见海洋附着生物对9种聚合物材料的污损。不同的海生物对聚合物的附着亲和性有差异,按附着生物的总干重计,污损程度的顺序是:PE(N)〉PMMA〉PET〉PE(O)〉PVB〉PCP〉PVC〉PS〉PVAc〉Teflon。聚四氟乙烯(Teflon)污损程度最小。这种污损次序与材料的表面自由能显示一定的相关性,通常表面自由能小的材料附着污损较少,因此低表面自由能材料有利于无毒防污。  相似文献   

12.
国产HPMC在30m ̄3聚合釜的生产试用天津化工厂孟昭文,苏达江我厂生产悬浮法PVC所用的分散剂羟两基甲基纤维素(HPMC)一直从国外进口。多年来国内HPMC生产厂家一直努力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取代国外进口二,但由于质量较差,且不稳定,国内主要PVC生产...  相似文献   

13.
乙酸乙烯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IBN为引发剂,用CCl4调节乙酸乙烯酯聚合制备了带三氯甲基端基的PVAc大分子引发剂(PVAc-CCl3)。以CuCl-bpy为催化剂,用PVAc-CCl3引发St,MMA和BMA等单体的ATRP聚合,得到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PVAc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4.
稀土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李昕THERMALSTABILIZATIONOFRAREEARTHSONPVC1前言聚氯乙烯(PVC)是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1987年,FVC树脂产量约600kt,制成品约800kt,1990年PVC树脂产量将近...  相似文献   

15.
脆性塑料PS对PVC的增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民  侯斌 《塑料工业》1997,25(6):92-94
研究了脆性塑料PS及PS/PMMA(核-壳型粒子)对PVC基体的增韧。讨论了基体韧性、分散相含量、相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PS能提高未增韧PVC体系的冲击强度,但导致屈服应力下降;(2)冲击强度随PS含量的改变有一极大值,提示与弹性体改性有不同的增韧机理;(3)对PVC基体进行预增韧能显著提高PS的增韧作用,但未改变增韧机理;(4)分散相与基体界面作用力对整个复合体系的性能影响很大,但对冲击强度来说,并非相间作用力越大越好;(5)空穴的存在表明,在脆性塑料增韧体系中,并不一定都如Korauchi提出的“冷拉机理”,有可能存在“空穴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6.
周新 《大氮肥》1999,22(2):133-134,137
TDC3000系统中点对点(PEERTOPEER)通讯是指在TDC3000系统的UCN网上的HPM(APM)、LM、NIM间的信息传递。这些相互间信息传递的产生是由于用在不同的HPM(APM)中建立的点,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模拟或逻辑控制、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剖测了以国产瑞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制备的SG-7型PVC树脂质量,并与进口(日)信越HPMC965SH50)等PVC树脂进行了特性对比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龙永福  王建营 《化学世界》1999,40(8):432-434
用甲氧基苯酚、C7H15Br为原料,合成1-甲氧基-4-庚氧基苯(MOHPOB),MOHPOB氯甲基化得到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庚氧基苯(BCMMOHPOB),BCMMOHPOB用脱HCl法合成可溶性聚(2-甲氧基-5-庚氧基)亚苯基亚乙烯(PMOHPOPV),同时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PMOHPOPV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于甲基丙烯醛(MAL)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酸(MAA)的PMoV杂多酸盐催化剂的研究结果。IR和XRD考察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催化剂均具有稳定的Keggin结构,催化剂物相组成为H(4-2y-2)PO4(MoO3)(12-x)(VO3)xCUyCsz。在300℃,原料气组成MAL:H2O:O2:N2=1:10:3:32.体积空速1200h(-1)的条件下,最佳催化剂的MAL转化率为94.1%,MAA选择性达88.7%。  相似文献   

20.
易全福 《维纶通讯》1999,19(1):53-58
报导了含聚氯乙烯(PVC)和聚醋酸乙(PVAC)两种线性高聚物的聚酰胺(PAMAM)接枝状物掺混物,用动态分析、氙核磁共振(NMR)光谱学和抗拉性能测量等方法研究掺混物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数据显示出在掺混物中的PVAC组份比PVC组份有更高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