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热法制备碱式硫酸镁晶须的过程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峰  向兰  金涌 《无机材料学报》2004,19(4):784-788
以MgSO4和NaOH为原料,采用常温合成-水热反应方式制备出直径0.5-1.0μm、长30-50μm的碱式硫酸镁(5Mg(OH)2·MgSO4·3H2O)晶须。电导率实验表明:添加氢氧化镁可显著提高硫酸镁水热溶液的电导率,由此初步推测晶须的水热合成属溶解-结晶机制:氢氧化镁首先溶解,然后溶液中Mg2+、SO42-和OH-发生反应生成碱式硫酸镁晶须。晶须的水热合成过程受晶体生长控制,宏观动力学方程为:-dc/dt=0.438(c-0.417)4  相似文献   

2.
化学组成对EMD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化学组成对电解二氧化锰(EMD)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分析了三种商品 EMD的组成,它们分别为Mn0.8814+Mn0.0443+O1.6552-(OH)0.345-、Mn0.8804+Mn0.0483+O1.6662-(OH)0.334-和 Mn0.8794+Mn0.0543+O1.6772-(OH)0.322-, X射线衍射表明晶型为γ-MnO2.通过循环伏安、恒流放电、 电位-时间关系等实验研究其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EMD中结合水含量(即阳离子空位数) 增加时,样品开路电压升高、放电容量增大、第1电子还原的峰电位正移.  相似文献   

3.
铅羟基磷灰石的形成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羟基磷灰石等矿物是磷酸盐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体系后形成的含铅磷酸盐新矿物相. 实验研究了PO43-与不同摩尔比的铅离子(XPb)之间化学反应形成不同磷酸盐新相的控制条件,并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pH为10的条件下,随着XPb的增加,合成产物依次为Ca8Pb2(PO4)6(OH)2,Ca5.5Pb4.5(PO4)6(OH)2,Ca2.12Pb2.22(PO4)3(OH)0.67,Ca2Pb8(PO4)6(OH)2和Pb10(PO4)6(OH)2;产物亦由棒状聚合体向颗粒状集合体、块状集合体转变. 而且产物在400℃以下均可稳定存在;产物中铅的TCLP浸出浓度随着浸取液pH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当XPb=0.1~0.7时,产物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当XPb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化学稳定性则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纳米Ni(OH)2的控制结晶法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Ni(OH)2可以有效地提升镍氢电池的性能. 本文以NiSO4和NaOH为原料, 聚乙二醇为分散剂, 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了纳米Ni(OH)2的胶体溶液, 控制结晶的pH值和温度分别为11.0 和45℃. 然后用正丁醇进行共沸蒸馏处理. 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纳米Ni(OH)2粉体, 粉体颗粒粒径20nm左右, 团聚体系数为1.07. 并用TEM和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 所制备的样品在 1C倍率放电时电容量达到258mAh·g-1.  相似文献   

5.
以[AlO4Al12(OH)24(H2O) 127+(简写为Al13)溶液为铝源, 采取湿化学的方法合成尖晶石及尖晶石氧化锆复合粉体. 采用27Al NMR、DSC-TG、XRD和FTIR等研究前驱体结构、反应过程及微结构演变. 将氯化镁、氢氧化钠混合研磨后加入Al13溶液中, 得到由Mg6Al2CO3(OH)16·4H2O 和 β-Al(OH)3组成的前驱体, 经过600℃煅烧形成尖晶石, 更高温煅烧产物仍为尖晶石单相. 以Al13、MgCl2·6H2O和ZrOCl2·8H2O为原料制备的前驱体经600℃煅烧, 同样获得尖晶石和四方相氧化锆. Al13粉末和尖晶石氧化锆复合粉体的FTIR谱显示, 归属于[AlO6]的吸收谱带由608cm-1移至 601cm-1, 归属于 [AlO4] 的吸收谱带由761cm-1 移至 723cm-1. 前驱体中形成的AlOMg键合是以Al13为铝源合成尖晶石和尖晶石氧化锆复合粉体具有低温合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Men+(Zn2+;Cr,Mn2+;Sb3+,Bi3+,Co2+)-NH-CO2--H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Me-NH-CO2-O体系中的lg[M]T-pH关系图,得到了用NHHCO和NH·HO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时,最佳共沉淀pH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高温固相反应途径合成了纯相Ba3BPO7并研究了Ba3BPO7的水解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Ba3BPO7遇水水解,生成Ba3(PO4)2、Ba5(PO4)3OH和Ba(OH)2;TG-DTA表明它是一致熔化合物,熔点在1353℃左右;同时,初步研究了X射线激发Ba3BPO7:RE(RE=Eu3+、Sm3+)的发光性能,表明基质Ba3BPO7与稀土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溶液pH对液相沉积氢氧化镍薄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不同pH值溶液中制备了多孔氢氧化镍(Ni(OH)2)薄膜. 当溶液pH值在7.5~8.8之间变化时, 能在基片上形成均匀连续的由Ni(OH)2纳米棒搭接组成的多孔薄膜, 主要晶型为β-Ni(OH)2. 溶液pH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薄膜中棒状Ni(OH)2尺寸的显著改变: 当pH=7.5时, Ni(OH)2纳米棒的长度约为80nm, 直径约为50nm; 当pH=7.8时, Ni(OH)2纳米棒的长度增大到180nm, 直径约为60nm; 当pH=8.0时, Ni(OH)2纳米棒的长度显著增大约为300nm, 直径约为70nm. 然而, 当pH=8.3时, Ni(OH)2纳米棒的长度减小约为230nm, 直径约为80nm; 当pH=8.8时, 纳米棒长度迅速减小约为110nm, 直径减小约为55nm. 结合Ni(OH)2成核、生长过程和β-Ni(OH)2晶体结构特点讨论了溶液pH值对Ni(OH)2薄膜微观形态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含镉羟基磷灰石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相共沉淀方法合成了不同镉摩尔含量XCd(即: Cd/(Ca+Cd))的镉羟基磷灰石. 通过XRD, FT-IR, FE-SEM, TG-DTG-DSC-MS和TCLP对产物的组成、形貌、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随着XCd的增加, Cd2+进入到羟基磷灰石的晶格中依次形成Ca3.9(Ca4.7Cd0.7)(PO4)6(OH)1.8, Ca3.8(Ca4.1Cd0.73)(PO4_6(OH)1.8, Ca3.6(Ca4.5Cd0.76)(PO4)6(OH)1.6和Cd5(PO4)3OH; 这些产物在500℃以下均可稳定存在, 且热稳定性随着XCd的增加明显提高; 毒性浸出结果显示, Cd2+能够进入到羟基磷灰石的晶格中, 但产物的化学稳定性不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交换法, 即以KOH溶液与钛酸纳米管(H2Ti2O4(OH)2)反应, 制备了钛酸钾纳米纤维. 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 经过离子交换, 形貌由纳米管变为纳米纤维, 晶体结构亦发生改变.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离子交换产物的Ti, K元素的原子比和化学价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离子交换产物的经验式为: K1.34H0.66Ti2O4(OH)2与H2Ti2O4(OH)2纳米管相比, 钛酸钾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较好, 700℃以上的热处理才使其晶型发生改变, 出现单斜型的K2Ti4O9. 高温处理导致钛酸钾纳米纤维的直径增加, 但仍保持较大长径比. 该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104m2·g-1.  相似文献   

11.
Yb:KGd(WO4)2激光晶体结构与振动光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顶部籽晶提拉法, 以K2W2O7为助溶剂, 生长Yb:KGd(WO4)2激光晶体. 经热重-差热分析, 确定晶体熔点为1086℃, 相变温度为1021℃. 晶体结构分析确定Yb:KGW(WO4)2晶体由WO6八面体连接而成, WO6八面体是由(WOOW)双氧桥及(WOW)单氧桥构成. 晶体粉末样品室温下的红外及拉曼光谱测试, 确定WO42-、双氧桥及单氧桥的振动范围, 并对其进行了归属.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验证所生长的晶体为β-Yb:KGd(WO4)2.  相似文献   

12.
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格位上的掺杂对Ba3Y(BO3)3晶体的生长和相变的影响. 研究发现,相同掺杂浓度10at%时,掺Nd3+的α-Ba3Y(BO3)3晶体的相变温度(1099.6℃)比掺Yb3+的晶体的相变温度(1145.3℃)低;且随着掺Nd3+浓度的降低,晶体的相变温度升高,晶体在降温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相变. 在晶体中掺入Sr2+离子,可以有效提高Yb3+∶α-Ba3Y(BO3)3晶体的稳定性. 随着Sr2+掺入浓度的增加,晶体的熔点升高,相变温度降低. 当Sr2+掺杂浓度为16at%时,晶体的相变峰消失;当Sr2+掺杂浓度分别为5at%、10at%时,晶体仍然发生相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为基础的硅溶胶种子生长法制备了粒径约为270nm的近单分散二氧化硅球型颗粒.采用一种新的溶液生长法,以氢氟酸作为溶液中镍离子配位剂,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值的同时作为镍离子补充配位剂,60℃水浴条件下在已制得SiO2微球表面均匀包覆α-Ni(OH)2得到Ni(OH)2/SiO2核壳结构,Ni(OH)2壳层厚度约为35nm.结合多步包覆法提高Ni(OH)2壳层厚度,三次包覆后壳层厚度达到约100nm,四次包覆后约为140nm.采用20wt%的强碱NaOH溶液对三次包覆后的Ni(OH)2/SiO2核壳结构进行处理,得到了壳层厚度约为95nm的α-Ni(OH)2空心微球.空心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141.06m2/g.  相似文献   

14.
磁性膨胀石墨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 以可膨胀石墨、硝酸铁、硝酸钴、柠檬酸为原料制备磁性膨胀石墨, 利用SEM、EDS、XRD和磁滞回线等对其微观形貌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原料配比、可膨胀石墨的pH值及膨胀时间对磁性膨胀石墨的磁性能和油吸附性能的影响. 综合磁性强度、油吸附性能及制备成本等指标, 得到最佳的制备条件为: 可膨胀石墨:铁氧体(ω/ω)=2:1, 可膨胀石墨的pH=5, 在900℃膨胀温度下膨胀时间为120s. 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制备条件 下, 铁氧体在膨胀石墨表面和层间沉积效果良好且分布均匀, 制备出的磁性膨胀石墨具有良好的磁性强度和油吸附性能, 其饱和磁化强度和油吸附容量分别为17.95A·m2·kg-1和32.6g·g-1.  相似文献   

15.
激光非线性复合功能晶体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回顾了激光非线性复合功能晶体(即自倍频晶体)的发展过程,从结构、生长和性能等方面对现已研制发展的Nd:Mg:LiNbO3(NMLN)、NdxY1-xAl3(BO3)4(NYAB)、Cr:KTP、LaBGeO5:Nd3+、β’-Gd2(MoO4)3:Nd3+(GMO:Nd3+)、掺Nd3+或Yb3+的ReCa4O(BO3)3(ReCOB;Re=Gd、Y)(即 Nd:GdCOB、Yb:GdCOB、Nd:YCOB、Yb:YCOB)、Yb:BaCaBO3F 等几种主要类型的自倍频晶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该类晶体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环保型多重掺杂X7R瓷料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自制复合氧化物掺杂剂, 应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数学模型y=b0+Σbixi+Σbiixi2+Σbiiixi3, 确立了环保型多重掺杂X7R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瓷料中各种掺杂剂的用量对介电常数及电容量温度变化率(Δ C/C 25℃)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 并进一步解释了部分掺杂剂的改性机理. 回归方程表明, 介电常数随Nb、Ce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 这与当前较为成熟理论“壳-芯”结构模型完全吻合. 最后通过回归方程优化瓷料配方, 研制了环保型X7R MLCC瓷料系统. 在空气中于1140℃下烧成的BaTiO3陶瓷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 ε298K=2900±50, tgδ≤1.0%,ρ≥1011Ω·cm,Δ C/C 25℃(-55℃~+12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