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既往使用干扰素失败治疗目前已停药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实验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从不同时段分析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肝功能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停药6周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ALT、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TNF-α和PDGF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和停药6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TGF-β1、HA、LN、PC-Ⅲ和Ⅳ-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停药6周后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在治疗的各时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病例易出现恶心、胃胀、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可显著改善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及肝功能等其他指标的水平,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肝纤维化血清细胞因子,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不同分期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的临床意义,我肾病科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4例CRF患者随机进行了HA等相关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霉酚酸酯(MMF)的代谢产物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on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ibrin,F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和胶原Ⅳ(typeⅣ collagen,ColⅣ)分泌的影响,探讨MPA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保护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测定高糖及高糖加入不同浓度MPA(1~10μmol/L)后对大鼠MCs增殖的影响,ELASE的方法测定各组24h、48h、72hFN、LN、ColⅣ的表达,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各组标本中TGF-β1 mRNA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糖可以诱导MCs增殖及TGF-β1、FN、LN、ColⅣ的表达,MPA抑制高糖环境下MCs增殖和FN、LN和ColⅣ分泌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MPA可以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高糖环境下MCs分泌TGF-β1,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A可以通过抑制高糖环境下MCs的增殖和TGF-β1的分泌,从而抑制系膜外基质增多、系膜区扩张,有效阻止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防止肾小球硬化,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h尿蛋白排泄;对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β1、ColⅣ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辨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1、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瘕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5.
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6肾切除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Gen)和对照组(Con),同时设假手术组(Sham)为正常对照。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各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总蛋白等指标,观察第8周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采用Rajj半定量方法值评估肾小球硬化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原沉积情况。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以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P〈0.01)。肾小球硬化程度减轻,肾小球内FN和ColⅣ沉积显著减少。TGF-β1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对5/6肾切除鼠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蓄积、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肾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及Ⅳ型胶原的表达,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30例CAN患者移植肾组织中ILK、Ⅳ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间及与CAN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10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AN移植肾组织中ILK、Ⅳ型胶原、TGF-β1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加(P〈0.001),并随CAN病理分级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移植肾组织中ILK的表达与TGF-β1、Ⅳ型胶原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2、0.715,P〈0.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ILK可能介导TGF-β1促进CAN细胞外基质(ECM)异常沉积发病机制,Ⅳ型胶原的异常沉积是CAN患者移植肾纤维化的重要表现,且ILK在CAN移植肾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液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与男性生育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析测60例男性有生育者和不育者精液中的HA、LN、PCⅢ和CⅣ,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生育组精液中HA、LN的含量与不育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液中HA、LN的含量可以作为了解生育能力的检测指标,同时为下一步应用外源性透明质酸治疗男性不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MP-2、MMP-9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诺组(0.833mg/kg)、糖肾方大剂量组(2.67g/kg)、糖肾方小剂量组(1.33g/kg),每组10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0周。动态检测血糖和尿蛋白/肌酐水平;取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RT-PCR方法检测TGF-β1、MMP-2及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及Ⅳ型胶原表达。结果:大剂量糖肾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肌酐(P〈0.05),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P〈0.01),减少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MMP-9mRNA表达(P〈0.05),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减轻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和提高MMP-9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口服治疗肾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 Med、EMbase、VIP、万方、CNKI、CBM中关于中药口服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共82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可明显降低Scr与BUN含量(P〈0.05);并可降低血清PCⅢ、Ⅳ-C、LN、HA及尿CTGF、TGF-β1等肾纤维化指标(P〈0.05),且现有研究无不良反应报道。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常用的口服中药为补益活血化瘀类。因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的方法学问题,上述结论尚需今后开展更高质量的相关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PNS)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ECM)、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及TGF-β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FN、ColⅣ及TGF-β1的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核转位。结果:OX-LDL(50μg/ml)诱导系膜细胞FN、ColⅣ及TGF-β1表达增强,NF-κB活化,p65核转位率增加;PNS(200~800μg/ml)作用一定时间后,FN、ColⅣ及TGF-β1表达降低,NF-κBp65核转位率明显低于诱导组。结论:PNS能够抑制OX-LDL诱导的系膜细胞FN、ColⅣ合成,并抑制TGF-β1表达;这种效应可能与影响NF-κB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血清细胞外基质(ECM)主要成分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行5/6肾切除术建立肾衰竭模型,4周后3组分别饮用水或羟苯磺酸钙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胱抑素C等及血清HA、LN、PCⅢ、Ⅳ-C含量;肾组织病理切片采用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肾功能明显改善,血清细胞外基质含量减少。结论:羟苯磺酸钙可通过降低肾衰竭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外基质含量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剪切波速(SWV)与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慢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及50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测量SWV,并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以肝穿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指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肝纤维化效能。结果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肝脏SWV、血清HA和L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Ⅳ和PC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SWV、LN、HA、cⅣ和PCⅢ诊断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72、0.68、0.53和o.50,SWV、LN和HA诊断肝纤维化界值分别为1.35m/s、46.21ng/ml和66.34ng/ml,其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8.34%、65.56%和57.48%,特异度分别为83.23%、73.35%和67.46%。结论swV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肾茶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系膜基质及TGF-β_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增加是肾小球疾病发展至肾小球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参与调节肾小球ECM的分泌,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促进肾小球硬化。肾茶又名猫须草,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近年来有应用肾茶及其复方的制剂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报道[1]。本实验拟观察其对肾脏系膜基质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肾茶治疗慢性肾衰竭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CTGF和TGF-β_1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TGF及其上游因子TGF-β1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87例HBV-GN患者肾活检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87例中膜性肾病(MN)3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26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1例I、gA肾病(IgAN)9例及其他类型6例。正常肾组织CTGF和TGF-β1呈微弱表达或不表达,HBV-GN肾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GF和TGF-β1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肾小球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在HBV-GN中CTGF和TGF-β1参与其间质纤维化和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与原发性IgA肾病(IgAN)各病理类型关系及其与血中的TGF-β1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了2003年1月~2008年6月的67例原发性IgAN患者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与其各病理类型关系,及其与血中TGF-β1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患者各病理分级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病理分级增高,TGF-β1表达量越多。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量与血中TGF-β1显著相关(r=0.918,P〈0.01)。结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可通过检测血中的TGF-β1来反映肾组织中TGF-β1水平,从而预测其肾脏病理等级,有助于预测其预后,避免反复肾活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设正常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肾组织TGF-β1表达的检测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组织进行染色,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血清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肾病组患者的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在正常对照组肾脏仅有少量表达,而在肾病组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中有较密集的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仪计算显示肾病组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组血清中TGF-β1表达与肾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5,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TGF-β1表达显著增加,且呈正相关关系,可能对肾脏纤维化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28例,糖尿病肾病组34例.糖尿病肾病组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另设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肾病组较无肾病组也明显升高.使用黄芪治疗后,糖尿病肾病组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尿中白蛋白含量减少.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缬沙坦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设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非处理组及高糖+缬沙坦组,Westernblot法检测GLUT1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Ⅳ型胶原含量。结果:高糖非处理组GLUT1蛋白、TGF-β1mRNA及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缬沙坦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GLUT1蛋白表达增高;高糖状态下,缬沙坦具有不依赖于其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肾脏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GLUT1过表达,减少TGF-β1与Ⅳ型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体外高糖培养下大鼠系膜细胞(MC)、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对照组:低糖DMEM培养液(不含金雀异黄素);实验组:高糖DMEM培养液(分别含金雀异黄素0、1μmol/L、5μmol/L、10μmol/L、30μmol/L、50μmol/L),各组分别培养12、24、36、48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及TGF-β的含量,RT-PCR法检测TGF-βmRNA的表达。结果在实验的48h内,高糖可促进MC合成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分泌TGF-β;高浓度的金雀异黄素(≥5μmol/L)可显著抑制ECM的产生及TGF-β分泌,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且可抑制MCTGF-μmRNA的表达。结论在体外高糖条件下,一定浓度的金雀异黄素可抑制ECM的产生,并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抑制MCTG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 h尿蛋白排泄;时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一岛、ColIV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辩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癥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