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彬 《医药论坛杂志》2013,(11):F0003-F0004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purpura,HSP)是儿童期常见的全身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决定HSP患儿的预后,尿常规检查不能及早发现肾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HSP早期肾损伤患儿尿微量清蛋白(MA)、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转铁蛋白(TRF)水平的影响,探寻银杏叶提取物对HSP早期肾损伤患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素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患儿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探讨肝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检测EGF,用放射免疫法检测MA和β2-MG,比较110例肝素组HSP和105例时照组HSP治疗前后EGF、MA、β2-MG水平的变化;并临床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 ①肝素组与对照组水平在治疗前EGF、MA、β2-MG分别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肝素组EGF、MA、β2-MG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炎性病变,为小儿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如累及。肾脏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但往往此时肾脏受累已较久,而且是否累及肾脏又决定其远期预后,故早期监测。肾脏是否受累对其预后及治疗起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检测,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过敏性紫癜尿RBP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为民  王雪艳 《天津医药》2005,33(2):114-115
过敏性紫癜(HSP)是小儿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其肾脏受累及受累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对31例HSP患儿进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测定,以探讨该项检测在判定HSP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肾脏血管丰富,极易受累,且为本病最严重的表现之一,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肾损害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60例紫癜患儿检测其尿β2-MG,尿Alb,尿IgG的含量,以早期发现紫癜肾损.  相似文献   

6.
<正>过敏性紫癜,即Henoch-Schonlein紫癜(HSP),又称自限性急性出血症,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1周岁以内婴儿少见。主要表现为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HSP最严重的并发症,其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HSP的预后,以往根据尿常规及肾功能改变来确定肾损害,不利于早期诊断,但是早期损伤时尿蛋白已有微量增加,本文检测了HSPN、HSP患儿5种尿特定蛋白尿液微量白蛋白(MA)、尿液转铁蛋白(TRU)、尿液αl-微球蛋白(A1M)、尿液免疫球蛋白G(IGU)以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和门诊随访治疗的HSP初发患儿99例,根据尿常规检查,分为尿检正常组(53例)及紫癜肾组(46例).观测其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紫癜肾组皮疹反复发作与消化道症状例数高于尿检正常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紫癜肾组早期用泼尼松仅22例,而尿检正常组为38例,尿检正常组早期用泼尼松例数明显多于紫癜肾组(x2=5.87,P<0.05).结论 皮疹反复发作与消化道症状是HSP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早期用泼尼松治疗HSP可能有助于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宁晶晶  李燕林  胡国成 《上海医药》2010,31(11):518-519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一种免疫性疾病[1],特点是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伴有腹痛、胃肠道出血及关节症状,常反复发作。肾脏受累,则引起继发性肾脏病变,即过敏性紫癜肾炎,其病程迁延,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与HSP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早期发现肾脏是否受累是制定治疗策略的关键。本文选择24h尿蛋白定量分析,以明确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Ⅳ胶原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尿常规异常分为肾损组、非肾损组;并按照2000年11月全国儿科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会议上HSPN的诊断方案将HSP肾损组患儿进一步分为Ⅰ组,Ⅱ组。分别检测患儿尿Ⅳ胶原含量及肾功能,与28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组尿Ⅳ胶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尿Ⅳ胶原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与发展相关。测定过敏性紫癜患儿尿Ⅳ胶原的含量不仅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较灵敏的预警指标,还将有助于检测、判断过敏性紫癜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杰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116-117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辅佐治疗过敏性紫癜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六味地黄丸加开瑞坦加开瑞坦(氯雷他定)组(治疗组)和开瑞坦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评价六味地黄丸加开瑞坦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效果,以期减少或减轻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捐害的发生。本研究如达预期目的,预期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钠(LMWH)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196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随机分为LMWH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用甲氰咪胍、维生素C、路丁片、钙剂等综合治疗,LMWH治行组101例,加用LMWH120~150u·g-1·d-1静脉滴注,连续5~7d。观察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并查尿常规加分析、尿微量清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LMWH治疗组发生肾炎11例(10.9%),对照组发生肾炎33倒(34.7%),LMWH治疗组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儿在试验期间未见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LMWH能明显减少或减轻紫癜性肾炎的发生,能改善HSP的预后,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0例HSP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发病年龄在3~14岁,多见于5~10岁,女性多于男性(比率为2:1),冬春季好发;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2)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皮肤紫癜,累及双下肢(100%),其次是臀部(30%)、双上肢(13%)、颜面(7%);80%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30%皮肤紫癜于病程中反复出现;少数以胃肠道及关节症状首发.(3)60%患儿关节受累;胃肠道症状发生率47%;肾损害发生率13%.结论 HSP皮肤紫癜的发生率100%,关节症状和胃肠症状在大多患儿均可发现,紫癜性肾炎(HSPN)是其严重的并发症,肾脏受损程度直接影响HS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75-378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免疫球蛋白A(Ig A)沉积为特点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病程易反复、迁延的血管炎性疾病。HSP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瘀点、瘀斑、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异常等,大约40%的儿童患者在初次起病的4~6周内发现肾脏受累的表现,称之为紫癜性肾炎(HSPN)。通常认为过敏性紫癜的肾外表现如消化道、关节受累等具有自限性,而一些患者肾脏受累最终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HSP)若肾脏受损即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近年来HSP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对HSPN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HSPN临床分为7型[2],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病)为重度HSPN.本研究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CTX-PT)与泼尼松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紫癜性肾病患儿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与肾活检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通过检测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及尿酶(NAG、γ-GT)的含量,且同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2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肾活检病理出现异常者占95.7%,尿高分子量蛋白(IgG、MA、TRF)检测异常者占60.9%。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低分子量蛋白(α1-MG、β2-MG)检测异常者占65.2%,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酶(NAG、γ-GT)检测异常者占56.5%,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异常者占78.30%。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及尿酶(NAG、γ-GT)7项指标综合检测异常者占87%,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活检病理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金指标。尿微量蛋白、尿酶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或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及尿酶(NAG、γ-GT)7项指标综合检测,与肾活检病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其检测简易、安全、费用少,无条件行肾活检的单位,可代替肾活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以毛细血管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其中又以肾脏受累的病情最为严重,少数病倒可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因此早期发现肾损害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防止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过敏性紫癜(尿常规正常)患儿169例,分为治疗组89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支持治疗,两组患儿进行12个月随诊,观察两组肾脏受累发生率.结果:随访8周、6个月、12个月治疗组肾脏受累率分别为8.99%、11.24%、11.24%,对照组肾脏受累率分别为23.75%、27.50%、3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防止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泼尼松对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常见病,是一组主要累积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全身小血管的免疫性炎症,其中肾脏损害即紫癜性肾炎(HSPN)对(HSP)预后尤为重要。如何及早有效地预防肾脏损害极为重要。近6年来,我院采用检测尿液微量蛋白含量的方法,探讨HSP起病早期的肾脏损害和早期应用泼尼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年9月至2010年10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HSP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以青年男性患者为主。冬季为主要发病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及进食鱼、虾、蟹等为主要诱因。多数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表现。混合型HSP多见,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先后出现皮肤损害,双下肢为皮疹最易侵犯的部位。有关节损害者30例,有胃肠道损害者40例,有肾脏损害者40例。结论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易发生严重肾损害和多器官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