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福州稻田采到一种跗线螨,经鉴定属于跗线螨属(Tarsonemus Canest rini et Fan-zago,1876)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州环城区农林局。下文中长度单位为微米。福州跗纯螨 Tarsonemus fuzhouensis Lin et Zhang,新种。雄成螨(图一):体长167,体宽92。颚体长25,宽23,包含咽部。须肢略超出口腔。躯体卵形,长142,后足体区最宽,为92。前足体背板骨化弱,亚三角形。前足体背板和后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福建省跗线螨亚科四新种:三毛新狭跗线螨Steneotarsonemus(Neosteneolarsonemus)trisetus、锐角狭跗线螨Steneotarsonemus(Steneotarsonemus)acricorn、矛形跗线螨Tarsonemus lancealus和单爪跗线螨 Tarsonemus uniunguis,spp.nov.  相似文献   

3.
福州跗线螨 Tarsonemus fuzhouensis Lin et Zhang,1982,是一种为害水稻的害螨,在苗期为害叶片,成株期为害叶鞘,在穗部造成花而不实,是水穗紫秆病的传播媒介。一、材料和方法用直径96毫米的培养皿,放入少量蜡,将培养皿放在40—60℃的恒温箱内,待培养皿里的蜡熔化,再用直径23毫米的钟表有机零件盒的盒盖四个置入皿内,排成四方形,培养皿冷却后  相似文献   

4.
跗线螨亚科三新种和一新纪录(蜱螨亚纲:跗线螨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跗线螨亚科3个新种:修复奇跗线螨Xenotarsonemus xiufui sp.nov.,开本跗线螨 Tarsone-mus kaibeni sp.nov.,宗辉跗线螨 Tarsonemus zonghuii sp.nov.和1个中国新纪录:Steneotarsonemus vasilje-vae Sharonov,1983.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树跗线螨属一新种 :橄榄树跗线螨 Dendroptus olea sp.nov.,标本采自广东省汕头市饶平橄榄树 Canarium album(L our.) Raeusch叶片上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广西大明山的曲跗湿螨属一新种:大明山曲跗湿螨A tractides(A tractides)damingshanensis Wang et Jin sp.nov.。新种与勐腊曲跗湿螨A.(A.)menglaensis Jin,1997相似,但EpⅣ后缘与前殖片距离较近,肛孔后于Ⅴ2之间的连线,而后者与前殖片距离较远、肛孔与Ⅴ2之间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福建省长乐县一新种:感觉奇跗线螨Xenotarsonemus sensus sp.nov.,采自榕树落叶层。  相似文献   

8.
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份辣椒品种作为试材,采用田间种群密度、叶片危害指数分级、单位面积叶绿素比值和螨量比值作为抗性指标评价了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的抗性.结果表明:4种鉴定方法对侧多食跗线螨的鉴定结果总体趋势一致.叶片危害指数与螨量比值呈线性正相关(r=0.943**,y=0.191 7x+0.096 8),叶片危害指数法与螨量比值法鉴定结果吻合率达到72.7%.叶片危害指数法和螨量比值法可以作为评价辣椒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合爪螨属Mixonychus Ryke et Meyer 表皮纹路粗,背面和腹面均有少数宽大的网状格。背毛13对,其中前足体背毛3对,肩毛1对,后半体背中毛3对,背侧毛3对,骶毛2对和臀毛1对。腹面有肛后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福建省植绥螨科盲走螨属三种:其中一种为新种;一种为锯胸盲走螨,其雄性系首次描述;另一种为颈盲走螨,本文作了补充描述。文内所用长度测量单位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头状盲走螨,新种 Typhlodromus(Anthoseius)coryphus Wu,sp.nov.(图1-7)雌螨:背板长350,宽192—210,网状。刚毛18对,其中:背中毛6对,亚中毛2对.  相似文献   

11.
作者于1981年9月,在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三港采到植绥螨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文中测量长度的单位为微米。中国植绥螨 phytoseius(Dubininellus)chinensis sp.nov.(图一)雌:背板长290,宽170,粗糙,具不规则的颗粒状纹。15对刚毛,其中侧毛7对,背中毛5对,缺 D_5毛,中侧毛2对,亚侧毛1对(S_1)。背刚毛 D_2、D_3 D_4、D_6、M_1微小,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在福建省采集到的钝绥螨属一个新种和我国新记录一种。文内测量长度单位为微米。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黄岗钝绥螨,新种 Amblyseius(Amblyseius)huangganoensis sp.nov(图1—6)雌螨背板长340,宽245,侧缘具微弱的网纹,背板的侧缘在近 L_2与 L_3毛处具齿状突。背刚毛17对,亚侧毛2对在盾间膜上。M_2至 L_9毛稍长,具微刺,其余各毛短小或微小,光滑。M_2至 L_7毛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 M_2至 L_8的距离。腹面各骨板轻度骨化。胸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我室1980年12月在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于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鼻腔内采到珠恙螨属一新种。武夷珠恙螨 Doloisia Wuyishana新种(图一) 本恙螨幼虫活体时白色,椭圆形。中等饱食躯体大小为627×415微米,足Ⅲ基节后有明显腰缩。顎体:顎体常位于躯体前方的腹面,螯肢爪背面具有2个小倒齿,螯盔毛光裸,脚须毛式:B·B·BN(b)B 4BS,须爪分3叉。盾板:盾板小,宽大于长,略呈矩形,前缘略呈双凹形,中部突出,两前侧略突出,后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81年9月,在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三港采到植绥螨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文中测量长度的单位为微米。中国植绥螨phytoseius(Dubininellus)chinensis sp.nov.(图一) 雌:背板长290,宽170,粗糙,具不规则的颗粒状纹。15对刚毛,其中侧毛7对,背中毛5对,缺D_5毛,中侧毛2对,亚侧毛1对(S_1)。背刚毛D_2、D_3、D_4、D_6、M_1微小,光滑;L_2、L_3、L_4光滑,其余各毛具锯齿状。L_5、L_6、L_7和M_2毛扁平,假分裂状。L_1的长  相似文献   

15.
植绥螨对叶螨、瘿螨和跗线螨等农业害螨的捕食作用,已愈来愈引起人们广泛注意.本文报道我国发现的钝绥螨属Amblyseius、糙绥螨亚属Asperoseius的两个种,其中一个新种,一个新记录.模式标本保存在复旦大学生物系. 本文采用Rowell et al.(1978)的毛序命名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叶螨标本鉴定时,发现广叶螨属的叉广叶螨Eurytetranychus furcisetusWainstein系国内新记录,现简述如下:雌螨体长594微米,宽455微米,螨体椭圆形,深红色。须肢肘节长为宽的15倍。具7根刚毛。其中端感器圆柱形,长约为宽的4倍,2根针形刺状毛约等于端感器的长度;背感器长卵圆形,比端感器短1/3;接近背感器和胫节爪的两根刚毛,深裂成两部分;另1根普通刚毛远离背感器。胫爪为两分支。背毛都具茸毛,大部  相似文献   

17.
棘螨属Gnorimus是巴基斯坦Chaudhri 1975建立的,隶属于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棘螨亚科Gnoriminae,截至目前为止,该属仅记录一种。1981年福建省采到一种捕食稻鞘跗线螨的天敌,经鉴定为棘螨属Gnorimus一新种。兹记述如下(文中测量长度的单位为微米)。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部分副模标本保存于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1984年9月福州动物园从四川引进的抢救野生熊猫“巴斯”体上发现有由痒螨寄生引起的疥癣。从患处采集到的痒螨经鉴定系熊猫痒螨 Chorioptes panda Fain et Lecterc,1975。Fain 等曾将此痒螨雄螨的后腹叶突(posterior abdominal lobe)形态与牛痒螨 C.oovis Hering,1845,库氏痒螨 C.crewei Lavoipierre,1958,湿痒螨 C.mydans Fain,  相似文献   

19.
棘螨属 Gnorimus 是巴基斯坦 Chaudhri 1975建立的,隶属于植绥螨科 Phytoseii-dae,棘螨亚科 Gnoriminae,截至目前为止,该属仅记录一种。1981年福建省采到一种捕食稻鞘跗线螨的天敌,经鉴定为棘螨属 Gnorimus 一新种。兹记述如下(文中测量长度的单位为微米)。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部分副模标本保存于福建农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1984年5月在福州鼓山及7月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三港从白腹巨鼠体上采到一批形态与土尔克厉螨(Laelaps turkestanicus Lange)十分相似的历螨标本,经鉴定系鸿基历螨(Laelaps hongaiensis Grochovskaya et Nguyen-Xuan-Xoe,1961)。Grochovskaya等(1961)曾简单地描述了该螨成虫的形态。李英杰(1965)报道了它在我国的首次记录,但未对其进行任何描述。我省过去曾检出此螨,但大都误作土尔克厉螨。为了便于今后在现场工作中很好地区别两种厉螨,现将鸿基厉螨的形态进行补充描述,并与土尔克厉螨进行比较。长度测量单位为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