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中PTEN和iNOS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100%)比较,PTEN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1.67%和60%(P<0.05);iNOS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00%、8.33%和76.36%,明显增高(P<0.05).PTEN的表达下降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OS的过表达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PTE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iNOS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NCH、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实验组)、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对照组)中PINCH、nm23-H1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CH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58.3%(3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率0(P<0.01);nm23-H1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46.7%(28/60)明显低于对照组90.0%(P<0.05);COX-2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73.3%(44/6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1)。PINCH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FIGO分期无关(P>0.05)。PINCH、nm23-H1及COX-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有相关性(C值分别为0.302、0.436、0.382,P<0.05)。结论 PINCH、nm23-H1及COX-2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提示联合检测PINCH、nm23-H1和COX-2蛋白的表达对进一步理解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与接头蛋白Ga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癌组)、5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及30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正常组)中Shp2蛋白和Gab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和癌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Sh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2.00%、64.00%,Ga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8.00%、58.00%,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2蛋白及Ga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hp2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下降,Gab2蛋白阳性表达者总生存率也明显下降;子宫内膜癌中Shp2蛋白的表达与Gab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8,P<0.05).结论 Shp2蛋白及Gab2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有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2例子宫内膜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1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中β-连环素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连环素的异常表达率依次增高(P<0.05)。PTEN蛋白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β-连环素的表达与病理分级、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蛋白的表达与促进细胞增值、抑制凋亡导致肿瘤的增殖和转移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β-连环素与PTEN蛋白异常表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金霞  刘桂艳 《海南医学》2013,24(8):1102-1104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激肽释放酶蛋白8(KLK8)及乳腺丝氨酸蛋白酶(Maspin)水平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手术切除的标本,其中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26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LK8、Maspin阳性细胞在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KLK8和Maspi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KLK8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基质中;KLK8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绿呈逐渐下降趋势,且KLK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定位于子宫内膜细胞核内,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且Masp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同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KLK8、Maspin阳性表达率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K8、Maspin在老年子宫内膜癌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诊断治疗的新靶点,但其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贾英  唐良萏  吴瑾 《重庆医学》2005,34(12):1829-1830,1832
目的探讨CDK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0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核内CDK4表达①CDK4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66.67%和72.00%,后二者较正常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Ⅱ~Ⅲ期CDK4蛋白的过度表达率与I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G2及G3的CDK4蛋白过度表达率与G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在肌层浸润>1/2或有淋巴结转移组中CDK4表达率均高于无肌层浸润或浸润≤1/2组(P<0.05)。⑤术后复发者CDK4蛋白阳性表达率(93.33%)明显高于未复发者(57.69%),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2)细胞浆内CDK4蛋白表达CDK4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细胞浆内表达率均很高,但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K4蛋白胞浆内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复发均无关(P>0.05)。结论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复发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OX-2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COX-2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Survivin蛋白和COX-2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蛋白、COX-2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NCH 蛋白(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和5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INCH、ER及P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CH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51.9%,呈现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及PR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腺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8.8%和10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E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P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PINCH与ER、PR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INCH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ER及PR的缺失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分析子宫内膜腺癌预后及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3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子宫内膜腺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与增生症子宫内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生症子宫内膜各组间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 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PTEN、P16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978,P<0.01)。结论: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PTEN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周期调控失常致细胞增殖与子宫内膜的早期癌变有关,PTEN基因异常可促使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及恶变。两者有可能成为评判预后及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CDK2、P5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DK2、P57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DK2、P57在14例正常子宫内膜、19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K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6.84%、7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K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淋巴有无转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肌层浸润、不同手术一病理分期、年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57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52.63%和44.44%,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57阳性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淋巴有无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子宫肌层浸润程度、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年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P57蛋白表达与CDK2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腺癌中存在CDK2蛋白的异常表达及P57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促进了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发展,是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38例中COX-2的表达。结果①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防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糖运转蛋白-1(Glut-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lut-1和PCNA的表达。结果 Glut-1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且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44,P〈0.05)。Glut-1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lut-1可能有利于鉴别子宫内膜单纯增生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高分化与低中分化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HSP)27及ER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HSP27和ER的分布及表达。结果: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低于前三种状态的子宫内膜,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手术一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中HSP27表达与ER表达呈正相关(rsE0.956.P〈0.01)。结论: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Syndecan-1,bF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yndecan-1,bF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6例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yndecan-1,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 Syndecan-1,bFGF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00%,88.0...  相似文献   

16.
薛晓馥  邰贺  王宏宾  杨清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8):620-622,F0004
[目的]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ngnal-regulated kinase,ERK2)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良恶性子宫内膜石蜡标本共66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4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ERK2和PI3K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I3K与ERK2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均以阴性表达为主,PI3K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81.4%,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78.9%、90%;ERK2蛋白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分别为33.3%、65.1%,其中Ⅰ+Ⅱ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阳性率分别为60.6%、80%,两者在增生期子官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ERK2和PI3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γ=0.36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和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65%,VEGF蛋白表达及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VEGF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深度、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 VEGF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子宫内膜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抑制素(INH)α、βA、βB 3个亚单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标本20例为研究组,选择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标本各15例和16例,以及正常增殖期和分泌期内膜标本(病理诊断界定)各15例和16例,共62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Hα、βA、βB 3个亚单位在上述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INHα、βA、βB在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的表达强度明显大于增殖期(均P〈0.05)。INHα、βA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表达明显弱于在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及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0.05),且在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INHα、βA、βB在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形成不典型增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COX-2、MMP-9的表达的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收集的52例胃癌标本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胃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和70%,而在胃正常组织中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COX-2、MMP-9蛋白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分化程度、年龄中无显著差异( P>0.05);COX-2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r=0.3587)。结论 COX-2可诱导MMP-9的表达,并在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27-28,3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本文病理标本来自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0例,非典型增生症40例,及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子宫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腺癌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RUNX3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RUNX3蛋白阳性率低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组(χ2=4.308、7.935,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χ2=5.479、4.916、3.852,P<0.05),淋巴结转移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无关(χ2=1.073,P>0.05)。结论 RUNX3蛋白有明显抑癌作用,其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病理分期以及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