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以钾盐、锶盐、铵盐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发生剂所产生的灭火气溶胶沉降物表面绝缘电阻的测定,指出了不同组分气溶胶产品的区别,为气溶胶灭火产品的性能检测和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有机酸钾盐为可燃剂的气溶胶灭火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1 m3密闭试验箱进行灭火性能试验,采用半分法得出两种以有机酸钾盐为主要可燃剂的气溶胶灭火剂的配方,并对比其灭火时间。在热气溶胶灭火剂中添加碳酸钾作为热耗散剂,以降低反应速度,减小火焰外喷。用兰利法进行试验,得出了两种灭火剂的99%概率灭火效能,在70~75 g/m3之间。经测量,气溶胶灭火剂的燃烧产物是低毒的。气溶胶灭火剂在灭火时的不确定度很大,应以概率论的方法研究其灭火能力。  相似文献   

3.
气溶胶灭火技术以其全新的消防手段、高效的灭火效能和较低的经济成本,正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也广泛应用于各工程中。目前气溶胶灭火技术向改进K型气溶胶灭火剂和研发新的S型气溶胶灭火剂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气溶胶灭火剂专利申请号:CN200510105449.5公开号:CN1739820申请日:2005.09.28公开日:2006.03.01申请人:宋永昌一种新型气溶胶灭火剂,其特征在于灭火剂的组合物质量分数为:硝酸锶55%~70%、还原剂20%~30%、添加剂10%~15%。本发明是一种化学灭火组合物,由氧化剂、还原剂、添加剂组成,氧化剂主要为硝酸锶;其含量高达55%~70%,不含硝酸钾和硝酸胍,提高了气溶胶灭火剂燃烧时的安全性及产生的气溶胶产物的绝缘性能,配方中添加六亚甲基四胺作为吸收剂,可吸收气溶胶灭火剂燃烧时产生的氮氧化物,起到对气溶胶产物的消毒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结构与灭火原理,从气溶胶发生剂、装置结构、电引发器等方面探讨其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向有关生产厂征集了相关意见。对比S型与K型热气溶胶灭火剂的腐蚀性,K型灭火剂腐蚀性较大,而S型灭火剂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优化后的S 型气溶胶灭火剂配方,测试烟箱中S型气溶胶灭火剂对梯度火的灭火性能,并通过FDS 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相似的曲线模型。对不同空间位置的气溶胶灭火剂灭火时间进行模拟,得到了相似的曲线模型。模拟气溶胶灭火剂的燃烧最高温度在500~600 ℃,这与红外成像仪测得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冷气溶胶灭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冷气溶胶灭火剂的性能、特点、灭火机理、研究开发及生产方法等。冷气溶胶灭火剂具有灭火快、效率高、环保无污染等特色。灭火剂粒径对灭火效能及分散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随粒径减少灭火效能急剧上升,稳定性随之提高;超细粒子的表面处理对于灭火剂的贮存及灭火效能发挥很重要。冷气溶胶灭火剂以其独特的诸多优异性能将是气溶胶灭火剂今后的重点研究和开发对象。  相似文献   

8.
一种全新概念的绿色环保型气体灭火产品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正在我国兴起,它的诞生是气体灭火技术的一场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由于哈龙灭火剂对臭氧层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能够代替哈龙的新型灭火剂。大约在9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首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灭火剂,即气溶胶灭火剂;接着美国也推出了SEE气溶胶灭火剂。所谓气溶胶,特指固体或液体的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一种物态。常见的气溶胶如烟气、雾等。灭火用的气溶胶微粒的粒径只有0.5~1μm,如此细小的粒度使其具备了气体特征,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中而…  相似文献   

9.
浅谈冷气溶胶灭火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 .前言气溶胶灭火剂及其灭火技术早在六、七十年代国外研究人员就提出并进行过研究 ,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而哈龙灭火剂却以其高效、清洁的灭火性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场所的火灾扑救 ,在灭火剂中赢得了重要的地位。八十年代 ,人们认识到哈龙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的破坏作用 ,国际环保组织明确提出要在全球逐步淘汰哈龙灭火剂 ,因而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 ,就是寻找哈龙替代产品及其灭火技术。此时 ,气溶胶灭火剂又被重新重视起来 ,并开发和研究出了多种类型的固体气溶胶灭火剂及灭火技术 ,力争作为…  相似文献   

10.
赵宇  黄寅生  唐超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10):1497-1500
为研究气溶胶灭火剂在工程应用中所产生的高温问题,采用了对比试验方法,分别在气溶胶灭火装置内添加降温物质和选用隔热材料,对其喷口温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添加的KHCO3为2%时,气溶胶灭火剂的燃烧温度明显降低;实验中选取轻质碳酸镁作为降温物质,其降温效果好、灭火时间短;珍珠岩棉的厚度为20 cm的时候效果最佳,此时喷口最高温度为63 ℃。研究为降低气溶胶灭火剂的喷口温度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哈龙灭火剂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哈龙替代物应具有的特点,详细介绍了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易安龙灭火剂、氟碘烃灭火剂、EBM气溶胶灭火剂等多种新型灭火剂的性能及灭火原理,并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细水雾灭火系统研究思想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推动利用环保的液体灭火剂-水灭火系统取代卤代烷的研究工作,从水灭火的历史和国外细水雾产品的发展趋势,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研究开发及方法,进行了总结,结合BH-40型超细气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和实体灭火研制经验,提出了细水雾灭火系统研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测试高分子水凝胶灭火剂扑救建筑火灾的灭火效果,以GB 17835-2008《水系灭火剂》中A类火灭火试验相关规定为参照,搭建木垛实验平台,模拟火灾荷载密度为2 395.008 MJ/m2(相当于一家服装店的火灾荷载)的建筑火灾,且在相同条件下,对比测试高分子水凝胶与水两种灭火剂的灭火效果,并利用车泵压、流量等相关关系计算得出高分子水凝胶灭火剂在建筑火灾扑救中的灭火强度。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分子水凝胶灭火剂的灭火时间比水灭火剂的灭火时间短,其灭火效果优于水;同时依据相关计算得出高分子水凝胶灭火剂扑救建筑火灾的灭火强度约为0.059 L/(s.m2)。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降低热气溶胶灭火剂温度并尽可能优化气溶胶灭火剂的性能,研究9 种化学散热降温剂在质量比为3%、5%、7%、9%的情况下对气溶胶灭火剂温度的影响,同时考虑残渣率、质量燃速、灭火时间的变化,综合分析化学散热降温剂改性气溶胶灭火剂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化学散热降温剂的添加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且能有效缩短灭火时间,草酸铵对降温效果最好。残渣率随着散热降温剂的含量增加会增大。碱式碳酸镁、硼酸对灭火剂的质量燃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碳酸钾、碳酸氢钾会增大灭火剂的质量燃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冷冻干燥共结晶工艺改善热气溶胶灭火剂的燃烧与灭火性能。将硝酸钾按照45%~60%递增、乳糖按照55%~40%对应递减的8 组比例进行共结晶工艺处理,并与机械混合的同样比例成份的热气溶胶灭火剂进行灭火效率对比分析。灭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结晶工艺可以使热气溶胶灭火剂的喷射时间和灭火时间显著缩短,硝酸钾和乳糖质量比为4.75︰4.25 时灭火效果最好,灭火时间由6.91 s 缩短至1.00 s。通过SEM, TG/DSC, PXRD 和FTIR 等测试手段对共结晶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均说明有不同于原材料的共结晶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元锂电池电动船的消防安全,搭建了一个船舶锂电池舱火灾试验平台,通过模拟舱室火灾场景,开展了一系列大尺寸灭火试验,从灭火现象、冷却效果及复燃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比分析了4 种船用固定式灭火系统对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初期火灾的抑制效果。试验表明,压力水雾灭火系统对两种电池火体现出较好的抑制和冷却效果,5、10 L/(min·m2)两种喷水强度下均未发生复燃;二氧化碳、七氟丙烷及热气溶胶灭火系统均能瞬时扑灭这2 种电池火,但抑制时间有限,存在复燃的可能,其中热气溶胶冷却效果最差、电池复燃间隔时间最短,其次是二氧化碳、七氟丙烷。总体而言,三元锂电池火比磷酸铁锂电池火更难扑灭,复燃率更高,复燃间隔时间更短。根据比较结果提出灭火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氮气灭火剂因投送方式单一且补给困难的行业痛点,提出了集制氮、储氮、供氮、输氮、保氮、联氮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的设计理念和集成工艺,并将设计的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应用于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移动式氮气灭火装置兼具水、泡沫、粉剂、压缩氮气泡沫、氮气等灭火功能,可充分发挥“工艺处置与消防处置相结合”和“固/气和液/气灭火协同”的技战术,适用于消防水源不足和水灭火剂不适用场景的灭火救援需求。移动制氮灭火装备的研制和应用可为各类化工及特殊火灾事故的救援提供消防装备保障和灭火技战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火场实际,对用水及其它灭火剂扑救带电设备火灾的方法和安全措施作一探讨,包括带电灭火的注意事项和带电灭火的辅助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自由膨胀、夹板限定膨胀的空间条件下,七氟丙烷灭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火灾过程中温度、电压的变化,分析灭火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自由膨胀的电池火灾,七氟丙烷可以有效终止其热失控反应;对于膨胀受限的电池,电池本身热失控过程更剧烈,灭火后持续升温时间更长,电池出现第二次热失控甚至出现复燃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综合考虑安全性以及成本问题,给电池设置适当的膨胀空间,七氟丙烷灭火剂也应尽早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