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介绍了天津市北方花卉有限公司在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内种植及养护的桑科(Moraceae)榕树属(Ficus)树种的名称及产地、形态、生长特性、观赏应用情况。分析了榕树及盆栽榕树的观赏特性及其在室内园林景观中与其他树木、水体、山石及建筑的搭配造景。介绍盆栽榕树在公路、宾馆、商厦、家庭及庭院等绿地的应用,利用其特性在家庭或办公大厅内种植或摆放盆栽榕树,可减少空气污染及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伤害,有利人体健康,可为北方地区栽培、应用榕树美化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人类对生活品味以及美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榕树作为盆景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榕树经过专业人士的培育、修剪、整枝、吊扎和养护等工序,长期控制榕树的生长发育,将榕树变成了艺术造型独特的盆栽榕树,即榕树盆景。本文对榕树盆景的培育与养护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希望同行人士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3.
榕树传粉生物学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榕树传粉生物学是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榕树为榕小蜂提供具生态保护作用的栖息场所和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榕小蜂为榕树传粉,二者是植物和昆虫间高度专一化的互惠共生伙伴.榕树和榕小蜂各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行为上高度特化和互适,在物候生活史链上环环衔接,构成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确的传粉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榕树传粉生物学是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榕树为榕小蜂提供具生态保护作用的栖息场所和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 ,榕小蜂为榕树传粉 ,二者是植物和昆虫间高度专一化的互惠共生伙伴 .榕树和榕小蜂各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行为上高度特化和互适 ,在物候生活史链上环环衔接 ,构成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确的传粉生态系统 .  相似文献   

5.
植物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及树叶类型,是影响植物观赏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影响植物观赏特性的某一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使各因素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增强植物的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6.
张宝贵 《大自然》2010,(4):76-77
在北京的中华民族园大门口有一座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巨大连体古榕模型。为什么要在象征中华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公园门口设立这样一座古榕模型呢?这是因为榕树具有"独木成林"、"母子世代同根”的特性,最能代表我国各民族大家庭“同根生”的寓意。而且榕树是我国南方热带雨林植物,  相似文献   

7.
南天竹秋季观赏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影响南天竹观赏特性的各种因素和指标上,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湖南地区13个地理种源秋季观赏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8个种源与理想种源的关联度大于0.5,说明湖南地区南天竹地理种源中绝大多数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并把关联度值与其变异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均为显著相关,因此,认为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南天竹的观赏特性.并选出了3个观赏特性在湖南表现最好的优良南天竹地理种源,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园林观赏植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日本观赏水稻的育种及栽培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观赏水稻育种的遗传基础,日本观赏水稻育成的品种类型,近年来观赏水稻的栽培应用及部分观赏水稻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
甘肃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甘肃产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的资源数量、分布及观赏特性,观赏资源的类型,并讨论了堇菜属野生早春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6种榕树及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榕树(Ficus spp.)和榕小蜂共生体系是由宿主和共生者之间的生殖配合维系的.采用隐头花序解剖、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东北部6种榕树及其共生昆虫传粉体系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6种榕树花的性别分离成雌花、瘿花、雄花和两性花,植株的性表达有雌雄同株和雌性两性异株的区别,雌、瘿花有或无花柄(子房柄)单层或双层排列,雄花有散生、半集中和集中着生的分布方式,花序大小、花的数量、苞片数目、孔道苞片功能分区、出飞孔形成方式均有差异并与榕小蜂的行为相对应,每种榕树通常仅有1种传粉昆虫,6种榕树及其共生小蜂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传粉体系.显然,这种传粉体系存在丰富的种间差异性,各共生体系对传粉生物学的性状有不同的进化选择,体现了共生双方进化适合度和共生对策,维护了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野生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种群中植物种类、植物类型和植物群落的特征,为开展金花茶回归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取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开展回归试验,实地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对样地的土壤性质、植物种类、乔木层结构特征、灌木层结构特征、植物生态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2个金花茶回归样地的物种数均超过80种,胸径大于1cm的树种个体数超过250株;所有种类中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种类多,两者的比例为87∶32,其中木本植物中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73∶14;植物种类中银柴(Aporosa chinensis)和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分别为43株和40株。【结论】2个回归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乔灌层的种类数和个体数均比草本层多,且多为常绿树种,因乔灌层的树冠可为金花茶植物提供遮阴环境,这正好符合金花茶作为阴生树种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资料查阅、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城市森林乡土树种资源进行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重庆乡土树种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对重庆城市森林乡土树种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乡土树种资源有2300余种,其中乔木600余种,灌木1700余种;朴树(Celtissinensis)、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等一、二级树种抗逆性强、生态效益好、观赏价值高,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应大力推广应用,垂柳(Salixbabylonica)等三级树种作为补充配置树种运用。重庆市乡土树种资源丰富,有利于增加城市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城市森林景观,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太原师范学院(南区)校园的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本校园观赏类型丰富,均具观形特性,观花植物有24种,观叶树种有41种,观果树种有13种,且春、夏两季以观花为主,秋季以观叶、观果为主,冬季相对冷清.并就本校园木本观赏植物的选择及养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黟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黟县位于皖南山区,是旅游景点之一,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该文在广泛深入地调查,采集,整理,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黟县野生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区类型和性质,本区有野生观赏植物(种子植物)117科,370属,821种(变种,变型),其中乔木178种,灌木187种,藤本111种,草本365种,根据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区系成分和特片,开发与保护现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在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野生观赏植物229种及变种,隶属于65科144属,其中乔木类61种,灌木类73种,攀援类29种,草本65种,并对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Leaf δ^13C of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trees, shrubs and forbs;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annual, biennial and perennial) were examined o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China. Life form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lant δ^13C, suggesting that leaf δ^13C is also ideal for distinguishing functional groups species in temperate and frigid zones with high humidity. Additionally, the difference of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is significant among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δ^13C and WUE ar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of forbs 〈 shrubs 〈 trees. Within shrubs, δ^13C and WUE are higher for evergreen shrubs than deciduous shrubs. Differences in δ^13C and WUE are significant among different lifespan herbs, and δ^13C and WUE follow the order of annual herbs 〉 biennial herbs 〉 perennial herb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tern obtained by previous studies in deserts, suggesting that the ranking of δ^13C and WUE among annual, biennial and perennial herbs may be dependent on local water 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17.
为了填补珍稀濒危真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在广西分布特征的研究空缺,了解其分布、种群大小及群落特征,本文采用野外勘察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境内小花老鼠簕可能的分布区域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小花老鼠簕仅分布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岛西南侧和黄竹江中游潮滩,总面积766 m2(分别为686 m2和80 m2),共1 831株(分别为1 796株和35株);小花老鼠簕分布在高潮线附近有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等相对高大的乔灌木遮挡区域,群落结构分层明显,均呈集群分布;江山半岛小花老鼠簕种群生长相对稳定。广西小花老鼠簕种群分布范围极小,生境狭窄,容易遭到人为干扰,处境严峻,亟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物种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西南亚热带近自然恢复过程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动态变化特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马尾松人工林亚乔木层和灌木层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马尾松中龄林亚乔木层的山乌桕Sapium discolor、灌木层的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成熟林亚乔木层的狭基润楠Machilus attenuata、灌木层的三桠苦Evodia lepta,以及过熟林亚乔木层的鹅掌柴、灌木层的纽子果Ardisia palysticta生态位宽度较大,在各自群落中属于优势种群;(2)重要值越大的物种通常生态位宽度越大,但是二者之间的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到过熟林近自然恢复的进行,亚乔木层物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增加,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下降,灌木层物种受到可利用资源和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物种间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中亚乔木层较灌木层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三角梅属园林品种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筛选出适合柳州市城市绿化栽培应用的优良三角梅(Bougainvillea)品种。【方法】根据相关资料及柳州市气候条件进行初步筛选,将初筛品种在柳州园林苗圃中开展繁殖、栽培、生长特性、抗逆性和园林应用试验,以三角梅的观赏价值、抗逆性和繁殖难易程度等因子建立柳州市三角梅属筛选综合评分体系,定性和定量评价三角梅属品种的综合利用价值。【结果】经初步筛选,于2011-2015年从华南地区收集引入20种三角梅品种,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有10种品种得分大于20分,决选为柳州市园林绿化应用的三角梅品种,并对决选品种提出了园林配置应用方法。【结论】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繁殖容易,抗逆性强,适宜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红树植物桐花树上污损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斌源  赖廷和 《广西科学》2000,7(4):309-312
1999年10月调查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向海林带不同树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茎上污损动物群落。结果表明:(1)英罗港向海林带桐花树茎上有污损动物9种,其中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潮间藤壶(Balanus littoralis)、黑荞麦蛤(Xenostrobus atratus)和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为主要种。(2)污损动物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H)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182cm。h/H以5龄树最大,达91.9%。(3)不同树龄植株上的污损动物种群和动物总量的密度均以4龄树最大。潮间藤壶在1龄和2龄树上为密度的优势种,白条地藤壶在3龄后占优势。动物总生物量以2龄树最大。除13龄树外,生物量均以潮间藤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