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对房间隔缺损(ASD)诊断和指导封堵器选择以及对封堵术进程独立引导的价值。方法:21例ASD患者术前经二维及RT-3DE诊断明确,用三维成像显示缺损全景,了解缺损形态并测量缺损面积。术中与X线同步进行全程引导,术后评价封堵效果。测得封堵器腰部展开最大径同三维超声测得缺损面积并做相关性研究。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胸实时RT-3DE能显示缺损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封堵器释放形态。通过三维超声测得ASD面积与封堵器腰部展开最大直径减2 mm作为直径求得的圆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超声同X线图像对鞘管、封堵伞所处位置和封堵伞释放状态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胸RT-3DE单独作为指导封堵术的影像学手段是可行的,能避免X线辐射,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诊断和指导选择封堵器(ASO)型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7例先天性心脏病单纯SASD患者,术前均行二维经胸超声(TTE)、二维经食道超声(TEE)、实时三维经胸超声(RT-3D-TTE)和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RT-3D-TEE)检查测量ASD最大值,将所得测值与ASO型号做对比.结果 36例患者完成所有超声检查,1例放弃TEE和RT-3D-TEE检查;36例患者成功接受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TCASD)治疗,1例因下腔静脉端残边缺如放弃封堵.术后即刻、3 d及3个月ASO位置固定,均未发现残余分流.RT-3D-TEE和TEE的ASD测值与ASO型号相关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754和0.692),且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RT-3D-TEE在术前指导ASO型号选择中作用显著,是协助TCAS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并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指导ASD介入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CASD)治疗的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及RT-3DE检查,分别测量二维及三维图像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将其与手术中使用的封堵器型号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例ASD患者介入封堵手术不成功术中转为外科开胸手术,其余29例ASD患者均封堵成功.将二维测量最大值与三维测量最大值分别与介入封堵器型号作相关性分析并计算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分别为r =0.925和f=0.968.结论 RT-3DE能准确测得ASD的大小,对ASD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过程的指导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患者取平卧位,二维超声心动图(2DE)、RT-3DE(需连接心电图)分别取胸骨旁、心尖及剑突下透声窗多切面探查, RT-3DE观察心脏结构及ASD部位、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所有图像均存储于仪器硬盘中。术中以RT-3DE、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7EE,仅1例患者应用)监测手术过程。RT-3DE在ASD介入术中应用切面为胸骨旁、心尖及剑突下切面,其中剑突下切面最能体现导管和封堵器的位置,所有图像均存储于仪器硬盘中。结果术前RT-3DE能立体观察ASD部位、形态、大小及空间关系。术中1例患者因ASD面积较大,术前食管超声测其最大直径为3.1 cm,且因其边缘菲薄,球囊无法固定于ASD部位,而未测ASD面积,当第1次选用32#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时,在剑突下主动脉水平短轴切面及胸骨旁主动脉水平短轴切面, RT-3DE观察到封堵器的两侧扇在主动脉端均位于右房侧,提示封堵器太小,故选用34#封堵器进行封堵,在剑突下主动脉水平短轴切面及胸骨旁长轴切面,RT-3DE均观察到封堵器的两侧扇在主动脉端,分别位于左房侧及右房侧,最后在释放封堵器前,用MTEE进行检查,多切面探查均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另3例患者因ASD大小中等,且边缘结构较好,故直接应用RT-3DE显像连续记录,记录内容自右心导管检查完成后开始,包括球囊到位,球囊测径,传送封堵器到位,心房两侧封堵器释放及最终释放过程。而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则在操作允许时获取数据。RT-3DE无彩色血流显像,因此在球囊充盈时及在心房两侧释放封堵器后,必须回到实时二维状态下观察心房水平有无分流。该组4例患者在介入术中均未完全脱离放射线指导。结论RT-3DE克服了三维重建的不足,在ASD介入手术过程中能实时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引导球囊及封堵器装置转送,判断其移动时的相对空间位置及周边组织毗邻关系,使显像更直观,优于2DE,有利于超声医师与心脏内科及外科医师的直接交流。且RT-3DE属无创伤性.降低了手术风险。RT-3DE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受二维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如果患者透声条件差,则不能得到清晰的三维图像;实时显像方式获得的三维图像角度太小,可能未包含所有的心脏结构;没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能在经食管超声中进行实时三维显像;不能实时定量评价心室容量和心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0例,室间隔缺损46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在介入治疗术前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及color RT-3DE检查,分析缺损口和未闭导管的空间位置、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距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等周围组织的距离;封堵术中应用RT-3DE及color RT-3DE监测,并于封堵术后RT-3DE及color 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相对空间毗邻关系和残余漏。结果119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余分流,RT-3DE及color RT-3DE立体实时动态地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相对空间毗邻组织的关系。结论RT-3DE及color RT-3DE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研究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后右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入选继发孔型房缺患者33例,均于封堵治疗前后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检测其右心室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在行封堵治疗术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而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及三维右室射血分数(3D-RVEF)在封堵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术后3个月下降趋缓,术后6个月达到新的平衡。结论①房间隔缺损患者在行封堵治疗后右心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右心功能具有便捷、无创、可重复性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等优点,能较准确全面地评价右心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33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双盘镍记忆合金伞状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33例ASD患者全部封堵成功.1例因ASD过小导管无法通过放齐手术.结论 TTE在ASD封堵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价,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在鲁登巴赫综合征联合介入治疗术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确诊鲁登巴赫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联合介入治疗,在术前应用RT-3DE对房间隔缺损(ASD)及二尖瓣进行观察、测量;术中以RT-3DE指引完成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及ASD封堵术;术前、术后测量的参数有二尖瓣口面积(MVA)、右房左右径(RAD)、肺动脉收缩压(PAPs)、二尖瓣反流量(Mi)。结果通过RT-3DE观察,12例鲁登巴赫患者术后ASD封堵器固定,与术前比较,MVA明显扩大,RAD回缩,PAPs下降[分别为(1.80±0.18)cm2比(1.02±0.16)cm2,(40.32±3.11)mm比(48.33±3.24)mm,(44.06±9.12)mm Hg比(57.57±10.33)mm Hg,均P<0.05,其中1 mm Hg=0.133 kPa];Mi则与术前无明显改变[(3.78±0.59)cm2比(3.53±0.67)cm2,P>0.05]。结论 RT-3DE辅助之下的联合介入术是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小儿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组22例,年龄1~10岁,术前TEE检查均为继发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于手术开始前,在全身麻醉下插入经食管探头,再次明确ASD大小,残缘长度,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在TEE严密监测引导下.行右前胸第四肋间胸骨旁 1.5~2.0 cm 微创小切口经胸膜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即刻评价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22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封堵,TEE 显示封堵器与ASD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TEE 对选择适合封堵术的ASD患者,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房间隔缺损(ASD)直径最大值与封堵术中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房间隔缺损82例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初步估计封堵器的型号,术中再次依据胸二维超声心动图确定Amplatzer封堵器型号进行封堵,并行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封堵效果。结果:房间隔缺损8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获得成功79例(96.3%)。封堵失败3例,其中巨大ASD1例直径35mm因无适当封堵伞封堵失败;腔静脉血管畸形无法行封堵手术1例;封堵后封堵器脱落开胸治疗1例。术中封堵器脱落继续封堵成功1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心率小于40次/分,嘱患者咳嗽并给予阿托品约2分钟心率恢复。窦性心动过速1例,心率140次/分,因封堵器过大更换封堵器后心率恢复。术中出现少量残余分流8例,经更换封堵器后分流消失5例,转为微量残余分流3例。其余病例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应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较准确独立估测ASD直径,指导封堵器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报道8例成功地经导管闭合先心房缺的患者。方法 用美国AGA公司生产的Amplatzer房缺闭合器,分别对8例年龄7~58岁的房缺患者进行了经导管闭合术,房缺直径18~28mm,局麻下通过股静脉插入7F~10F导管,在X线透视及体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Amplatzer闭合器。结果 所有患者在闭合后即刻,术后24h和1月后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房缺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无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Amplatzer闭合器经导管闭合房缺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小的治疗房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 Ⅱ)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ASO治疗的49例成人ASDⅡ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5.6%(47/49例);ASDⅡ平均大小(28.2±5.3)mm,ASO平均大小(31.1±6.5)mm;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39.3±13.4)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血流量/主动脉血流量(Qp/Qs)平均为2.4±1.1,ASD的成功封闭率即刻为91.5%(43/47例),术后24 h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3%(2/47例);平均随访(11.7±3.6)个月,无ASO移位或破损。结论:成人ASD Ⅱ的ASO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在有适应证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在房、室间隔缺损围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围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食管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TEE)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室间隔缺损围封堵术。结果 ASD有73例封堵成功,超声检测缺损大小和球囊注水测值相关良好(26.1±7.4)mm和(26.3±6.4)mm,r=0.94,P<0.001。6例VSD超声测量大小为(4.9±1.3)mm(4~6mm),选用(6.3±1.3)mm(4~8 mm)的封堵器全部获得成功。结论 超声心动图(TTE和TEE)利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闭合器放置指导和术后疗效评价以及随访有无残余分流,是该手术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超声监测途径的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缺损过大,边缘短小或缺如以及TTE成像不满意时宜行TEE监测。  相似文献   

16.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的4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20±11)岁(1-67)yrs,体重(45.4±13.9)Kg(8-74)Kg。44例患者中TIE测得ASD直径为(18.6±7.2)mm(8-36mm),对于21例偏心性或直径大于20mm的房间隔缺损采用食道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28±9.1)mm(13-36)mm,43/44患者中测得ASD球囊伸展直径(19.8±5.9)mm(10-34)mm,6例直径小于15mm的ASD Qp/Qs平均(1.5±0.3)(1.3-1.6),43/44患者Amplatzer装置放置成功,在我们早期临床实践中,有1例患者因为左房较小导致Amplatzer装置放置失败。置入的Amplatzer封堵器直径(22.8±6.1)mm(10-38)mm,有12例患者ASD直径大于25mm,平均手术时间(46.5±21)min(30-135)min,X线暴露时间(18±14)min(6-45)min。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临床随访安排在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每年一次。43例患者中有40例实现即刻封堵成功,3例残留少量分流,3天时复查超声心动图,43例全部实现完全封堵。在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无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无封堵装置钢丝断裂情况发生,无封堵伞移位或丢失,无房室瓣功能障碍。结论:经导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需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观察组80例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矫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88.75%vs 73.75%)及术中术后一般情况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MTEE)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TEE筛选符合封堵条件的 2 4例ASD患者行导管封堵术。在超声和X线引导下 ,以ASD伸展径加 0~ 4mm为标准 ,选择相应型号的封堵器 ,导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 ,依次释放左房面伞、腰部及右房面伞 ,观察位置合适时撤出导管 ,完成手术。结果 :2 4例患者均成功的进行了封堵 ,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 ,术后即刻无残余分流。MTEE测量的ASD最大直径显著小于ASD伸展径 [〔 2 0 .2± 5 .6 )mmvs (2 4 .5± 5 .4 )mm ,P <0 .0 1\〗 ,平均相差 4mm。所有患者术后 2 4h、1个月及 3个月经胸超声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MTE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监测方法 ,其在病例选择、选择封堵器型号及放置封堵器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A 62-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of dyspnea. Ultrason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examinations revealed mass extending from the cricoid cartilage to the left lobe of thyroid gland and thyroid cartilage. Cytology revealed possibility of cartilaginous origin, which was proven to be chondrosarcoma Grade 1 from the biopsy specimen obtained during panendoscopy. She underwent one stage radical resection and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of laryngeal skeleton defect by mucocartilaginous graft from the nasal septum. Her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optimal with preservation of all the laryngeal functions. Twenty-eight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he had to undergo total laryngectomy as a salvage procedure for the advanced local recurrence. We report on the relatively easy technique fo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 laryngeal defect with the employment of cartilage graft from the nasal sept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