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路桥梁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对桥梁结构进行病害和损伤检测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回声波检测法、探地雷达检测法、射线探伤法等几种无损检测技术,以及无损检测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内应力产生的原因,然后分别介绍了内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 (X射线衍射法、中子衍射法、磁测法和超声波检测法)及有损检测法(盲孔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最后对内应力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尤其是航空装备方面,可以保证装备的可靠安全运行,满足适航性的要求,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前航空工业对无损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提倡新的无损检测思路及其理念,这对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装备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实现基于信息化、图像化、数字化的绿色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就对航空装备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度最高且发展较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桩基础质量检测中。本文对桥梁桩基检测中的使用超声波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对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外观目测法、灯光检测法、锤击检测法、拉线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等,其中声发射技术在锅炉压力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介绍了声发射技术的原理、应用、技术手段以及声发射技术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的优势以及便利性,提出了要将声发射技术广泛应用到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丽  张幸红  韩杰才 《材料导报》2005,19(8):79-82,95
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产品缺陷检测和质量评价手段的无损检测技术也相应得到迅速发展.总结了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即:涡流检测法、射线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光学检测法、声发射和机械阻抗分析法等,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钛/钢复合板设备钛覆层盖板焊缝6种检测方法(肉眼观察法、无损检测法、通气检查法、氨气检漏法、氦气检漏法和热气循环检测法)的检测原理.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利弊.指出对于在常温、常压下盛装无毒、不易燃的储罐、储槽类设备优先选择肉眼观察法,不能满足时再依次选择无损检测法和通气检测法即可满足要求;对于被检设备使用温度高于80℃,且操作压力大于0.6 MPa或盛装有毒介质时,应视具体情况依次增加氨气检漏法和氦气检漏法;对于被检设备使用温度超过180℃或温差变化大除进行前述2种情况的检测外,最好应增加热气循环检验,以保证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PCR技术检测法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核工业领域,对一些焊接结构件,必须把焊接缺陷控制在工程设计要求的水平。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较为方便地识别焊接缺陷。本文重点介绍了渗透检测技术、氦质谱真空检测技术、射线探测技术和残余应力测试等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并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核结构材料焊接中的应用及展望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弹丸结构缺陷的主要形式与危害,分析了针对弹丸结构缺陷进行电磁超声无损检测的目的意义,阐述了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批量生产的弹药装备结构缺陷的快速自动化检测的优势,列举了国内外针对弹丸结构缺陷进行超声无损检测的工程应用实践。最后,针对我国结合电磁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开展弹药生产质量监督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传统电火工品无损检测方法-电桥法的不足之外,提出了用仿真电桥法来检测电火工品;详细介绍了仿真电桥的构成,工作原理及提高测试精度的各种措施等;最后说明了它的优越性,可行性,是测试技术中进行新偿试可借鉴的一例。  相似文献   

12.
纺织复合材料多为各向异性材料,其力学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型后预制体内纤维的取向。为确保预制体成型后纤维的取向符合产品设计的要求,目前已有多种无损检测技术为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体成型过程及质量的检测提供服务。本文结合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体织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预制体成型过程对无损检测的需求,就目前广泛用于科研和产业化生产当中的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包括接触式测量技术、光学检测技术、热成像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各方法所具有的技术特点、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最后,讨论了纺织复合材料预制体成型过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methods,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employed in quality control of polymer composite products in various branches of industry.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oustic, radiation, optical, thermal (infrared), and radio-frequency NDT methods and equipment are discussed.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the choice of methods and equipment for revealing typical hidden flaws in polymer composites.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11, pp. 34–39, November, 1997  相似文献   

14.
铝塑泡罩包装密封性智能检测设备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雪松  师占群  张浩  李慨 《包装工程》2013,34(19):10-13,28
针对现有铝塑泡罩包装漏气缺陷检测技术存在容易造成浪费,实施起来费时耗工,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设计了铝塑泡罩包装密封性智能检测设备。该设备以激光测距传感器、数据采集卡、PC 机为主要硬件配置,以LabVIEW 和MATLAB 的混合编程为开发平台,实测结果表明,该检测设备实现了对被检品的无损检测,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达到了漏气缺陷的智能化检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超声波硬度传感器的特点,提出采用超声波硬度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管件镀层硬度进行现场无损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的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存在维修工作安排不当、养护维修不及时、维修预算支出庞大等问题。因此,为了保障道路安全,防止发生灾难性的破坏,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养护管理方法,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路面状况评价标准,本文介绍了五种道路无损检测技术和设备: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宏观构造深度、国际平整度指数和面波的频谱分析,并分别介绍了每种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运用方法,以指导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合理选用。运用这几种检测方法将会在不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加快评估速度,并为搭建一个高效、智能的路网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为道路的可持续发展、资金的高效利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及服役安全验证要求的不断提升,常规无损检测已无法满足实时、在线、快速作业的需要,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估,具有清晰、直观、精准等优点,对提高产品检测效率和精度,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超声无损检测及成像技术、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及其图像序列处理技术、电磁无损检测及其信号采集处理技术、层析成像技术与三维重构方法,以及可视化无损自动检测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可视化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材料的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材料的红外无损检测以及红外无损检测技术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方法 综述了材料的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其测试精度的因素 ,以及国内外的进展 .结果与结论 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检测到其它检测技术所无法检测的区域 ,与其它检测技术有互补的作用 .作者综述了这种技术在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残余应力非破坏性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简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评述当前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无损残余应力测量技术,包括其测定原理、实验方法、研究成果,应用领域和仪器设备,最后就无损测量技术的发展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20.
Eddy current te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a multifrequency testing is often applied to cancel the unwanted signals to improv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This is usually accomplished by combin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in the spatial domain. In this paper a fusion strategy to integrate two-dimensional, multifrequency signals is introduc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multiresolution analysis method. A signal-to-noise ratio criteria i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fusion results.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yramid method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