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者是否需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及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心理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观察治疗者87例。对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S)及修订的巴氏指数量表(M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CNS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MBI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HAMD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MA评分比较,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及丙米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帕罗西汀组与丙米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7%及85%,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47%,帕罗西汀、丙米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0%,70%,57%(帕罗西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丙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卒中后不仅导致躯体残疾,而且伴随心理损害时常发现抑郁、焦虑症状混合并存,无论焦虑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均应同时应用药物治疗焦虑,抑郁症状。目的:探讨合并与不合并应用抗抑郁剂及应用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精神科和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9-07/2002—1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伴有焦虑、抑郁性精神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丙咪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年龄41-72岁。方法:在急性期抢救治疗一两周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理解功能障碍,对照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及康复训练,帕罗西汀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帕罗西汀20mg/d,丙咪嗪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丙咪嗪50-150mg/d。共治疗12周,各组患者在治疗2,4,8,12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焦虑、抑郁症状疗效评估:按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判断,减分率:痊愈〉75%;50%≤显效〈75%;25%≤进步〈50%:无效〈25%。神经功能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100%湿著进步:评分减少46%-89%;进步:评分减少18口乳45%;无效:评分减少17%以下或病情恶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③各组患者抑郁症状疗效及神经功能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中途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丙咪嗪组由于副反应中途脱落3例,进入结果分析83例。①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2,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评分值变化较大(P〈0.01),8,12周渐趋缓慢(P〈0.05);治疗后帕罗西汀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咪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咪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治疗后2,4,8,12周帕罗西汀组与丙咪嗪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01)。治疗12周后帕罗西汀组和丙咪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帕罗西汀与丙咪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6.6%及85.1%,明显优于对照组(46.6%),帕罗西汀、丙咪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89.6%,70.3%;56.6%,帕罗西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丙咪嗪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需合并抗抑郁剂干预,帕罗西汀与丙咪嗪抗焦虑、抑郁疗效相同,前者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将46例住院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帕罗西汀和多虑平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用HAMD和Asberg评定疗效,并观察用药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在疗效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是在副反应方面帕罗西汀组明显小于多虑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果提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可靠,副反应轻,患者治疗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4.
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伴发抑郁患者60例,分为2组,即抑郁治疗组30例,抑郁对照组30例;未伴发抑郁患者60例,分为2组,即非抑郁治疗组30例,非抑郁对照组30例。抑郁治疗组、非抑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指导基础上加服氟西汀20mg/d,连服20d。抑郁对照组、非抑郁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及康复指导。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评定患者入院时(治疗前),治疗后(20d)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4组患者同期对照分析。结果抑郁治疗组与抑郁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间HAMD,AD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AD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非抑郁治疗组与非抑郁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两组间NFA,AD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间NFA,AD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氟西汀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同时,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测定2000-05/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4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及C-肽,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胰岛素(fastmg insulin,FINS)、C-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ISI与FINS(r=-0.82~-0.71,P&;lt;0.001),C-肽(r=-0.55~-0.53,P&;lt;0.01),ApoB(r=-0.46~-0.45.P&;lt;0.05)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0.56~-0.58,P&;lt;0.0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r=0.50~0.55,P&;lt;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褪黑素抗癫痫的机制。方法:应用SP法研究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和褪黑素抗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ζ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erζ1,NMDAζ1)和γ-氨基丁酸受体Aα1(r-aminobutyric acid-A recepter α1,GABAAR α1)的变化。结果:海马NMDAζl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吸光度=6.34,P&;lt;0.01;q阳性率=9.394,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明显低于戊四氮致癫痫组(q吸光度=6.01,P&;lt;0.01;q阳性率=9.000,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吸光度=0.032,P&;gt;0.05;q阳性率=0.4015,P&;gt;0.05);海马GABAARα1表达在戊四氮致癫痫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吸光度=4.65,P&;lt;0.01;q阳性率=5.3,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明显高于戊四氮致癫痫组(q吸光度=4.58,P&;lt;0.01;q吸光度=5.21,P&;lt;0.01),褪黑素抗癫痫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吸光度=0.07,P&;gt;0.05;q吸光度=0.097,P&;gt;0.05)。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抑制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ζ1和激活海马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GABAARα1的活性与表达,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对56例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用帕罗西汀(28例)、地西泮(28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帕罗西汀与地西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gt;0.05)。治疗第4周末两组SAS、HAMA以及HAMA因子分的减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lt;0.01)。副反应两药相似,帕罗西汀的主要副反应为口干、头痛、头晕和恶心。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米氮平(商品名:瑞美隆)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别对服用瑞美隆和氟西汀的96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估和比较这两种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6周治疗,瑞美隆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5%.和63%,与氟西汀组(90%,5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0.39,P&;gt;0.05)。而两组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和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0.52~3.94,P&;lt;0.01)。治疗1周后,瑞美隆组的有效率(63%)高于氟西汀组(31%),差异有显著性(χ^2=9.41,P&;lt;0.05)。与氟西汀组相比,瑞美隆组嗜睡发生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χ^2=5.55,P&;lt;0.05)。氟西汀组失眠、兴奋或激越等副反应发生率高于瑞美隆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44,P&;lt;0.05)。不同起始剂量瑞美隆和氟西汀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无显著差异(t=1.57~2.09,P&;gt;0.05),但起始量15mg/d的瑞美隆的嗜睡和眩晕或头昏副反应发生率低于30mg/d者(χ^2=5.35~9.52,P&;lt;0.05)。结论:瑞美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治疗宜从低剂量开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性的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5例能步行但无膝关节分离运动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进行常规训练,强化组22例进行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训练前和训练2个月后评估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项,6min步行距离和10m步行时间。结果:患者FMA评分(下肢项)对照组训练前为15.46分,训练后为17.51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强化组训练前为16.28分,训练后为25.63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步行能力强化组训练前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对照组差异亦具显著性意义(P&;lt;0.05),但训练后强化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lt;0.05)。2个月后出现膝关节分离运动患者对照组为13%(3/23),强化组为55%(12/2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针对性的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177;6.2.治疗前为18.5&;#177;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177;8.5;对照组为22.6&;#177;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04-180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 se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17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77;1.491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177;0.72)分(Z=-6.684,-6.861,P&;lt;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lt;0.01)。VD组BSSD评分(16.90&;#177;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77;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177;0.31)分(Z=-6.690,-6.986,P&;lt;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lt;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lt;0.05或P&;lt;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30例服帕罗西汀,30例服万拉法新,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按7类因子评分分析。结果:认识障碍因子分减分率帕罗西汀组(5.63&;#177;1.91和3.94&;#177;2.13)明显高于万拉法新组(5.48&;#177;1.89和3.97&;#177;2.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P&;lt;0.05);睡眠障碍因子分减分率万拉法新组(3.94&;#177;4.12和1.51&;#177;1.87)又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3.73&;#177;3.89和1.96&;#177;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P&;lt;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0.17,P&;gt;0.05)结论: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抗抑郁均疗效肯定,而帕罗西汀服药方式简捷,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含量的影响,以明确针刺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将102例脑心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2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急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CA含量的变化,及CA与心率变异性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脑心卒中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分别为(647.56&;#177;84.81)μ/L、(77.16&;#177;30.17)μg/L和(628.96&;#177;102.78)μg/L、(71.41&;#177;31.32)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q=17.6-5.30,P&;lt;0.01),而两组针刺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18,0.80,P&;gt;0.05)。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NA含量(525.12&;#177;136.28)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q=7.43,10.73,P&;lt;0.01),治疗2周其含量继续减少,针刺对照组治疗1周NA含量(609.86&;#177;135.9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1.18,P&;gt;0.05),治疗2周NA含量(553.92&;#177;117.4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4.46,P&;lt;0.01),但改善程度不及针剌组明显。两患者肾上腺素(epirenathE)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1.18,P=0.32)。针刺观察组治疗2周后血浆DA含量(58.50&;#177;21.67)所有数据后单位均为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4.13,P&;lt;0.05),而针刺对照组治疗2周后血浆DA含量(74.99&;#177;39.06)所有数据后单位均为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0.80,P&;gt;0.05)。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提示,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浆NE与SDNN,SDNN-i,SDANN呈显著负相关(t=2.880,2.541,2.393,P&;lt;0.01或P&;lt;0.05);血浆E与SDNN,SDNN-i,R-MSSD呈显著负相关(t=2.548,2.561,2.173,P&;lt;0.05);血浆DA与PNN50呈显著负相关(t=2.104,P&;lt;0.05)。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脑心综合征患者血浆NA,DA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且针刺观察组穴方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4.
郁星菖志汤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郁星菖志汤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分别对服用郁星菖志汤和氟西汀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为期60d的观察,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估和比较这两种药物治疗该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①治疗60d后,郁星菖志汤组总有效率为88%(35/40),氟西汀组为65%(26/40),(u=-2.114,P=0.035)。②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郁星菖志汤组(10.22&;#177;3.05)分与氟西汀组(12.30&;#177;3.19)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974,P=0.004)。③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郁星菖志汤组(14.52&;#177;2.84)分与氟西汀组(16.98&;#177;3.01)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47,P&;lt;0.001)。④郁星菖志汤组无一例出现霉副作用。结论:郁星菖志汤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并促进神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细胞凋亡率等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llen法将64只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甲基强的松龙、亚胺环己酮及生理盐水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动物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斜板试验及脊髓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从伤后2周和3周起,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斜板最大角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1),而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从伤后1周起,治疗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帕罗西汀组38例,给帕罗西汀20—60mg,1次/d,口服8周为1个疗程。氯丙咪嗪组40例,每日给氯丙咪嗪100—200mg,分两次服用,8周为1个疗程。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结果 帕罗西汀组有效率58%,氯丙咪嗪组有效率6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gt;0.05);氯丙咪嗪组副反应较多。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8例2003-07/2004-03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抗抑郁组43例,对照组4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脑卒中后无抑郁者50例作为无抑郁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n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抑郁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lt;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②抗抑郁组治疗后Ban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lt;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③抗抑郁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lt;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与无抑郁组相似。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脂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家系21个。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关于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标准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选先证者和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配偶(n=68)。②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n=83)。③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组(n=26)。④新诊断糖尿病组(n=15)。⑤糖尿病组(n=48)。比较各组血脂水平。结果:一级亲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水平[(1.77&;#177;0.83),(3.06&;#177;2.91),(2.01&;#177;1.26)m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177;0.52)mmol/L](P&;lt;0.05~0.01)。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P&;lt;0.05)。新诊断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和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级亲属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组和新诊断糖尿病组总胆固醇、LDL-C高于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糖尿病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组(P&;lt;0.01)。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糖尿病家系成员在正常糖代谢状态下已存在血脂紊乱,表现为三酰甘油升高;当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血脂变化为三酰甘油、LDL—C、总胆固醇均升高。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并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强迫症的诊断标准3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18)氯丙咪嗪并用心理治疗,1次/周;对照组(n=18)单用氯丙咪嗪治疗.两组均系统治疗8周,以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显效率(72%)优于对照组(5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31,P&;lt;0.05);研究组治疗后Y-BOCS总分减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P&;lt;0.05)。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强迫症的疗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以便为病情的预后评估提供新指标。方法:2004—03/07在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脑梗死25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t;0.01);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比较,CD40L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分别在发病48h内及第30天时抽血检测单核细胞CD40L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脑梗死组和TIA组患者血清sCD40L的表达在发病48h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t;0.01);脑梗死组血清sCD40L的表达高于TIA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在发病48h内与第30天时抽血检测血清sCD40L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评估急性脑缺血的可靠血清学指标,且可能是判断其病情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