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亦称艾滋病)和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神经梅毒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检索目前国内学者发表的HI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文献,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临床表现多样。现报告2例本院诊治的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神经梅毒系指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极高,特别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时,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更加复杂。神经梅毒迄今仍无诊断"金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青霉素是治疗神经梅毒的首选药物。本文拟就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梅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神经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神经组织及血管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可分为:(1)无症状性梅毒;(2)脑膜血管型梅毒;(3)脑实质型梅毒,包括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神经梅毒是可治的,及早诊断对预后有积极意义.本文报道2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麻痹性痴呆     
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性痴呆(GPI or 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性痴呆[1],1913年,Noguchi和Moore[2]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  相似文献   

6.
神经梅毒(neurosypilis)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侵犯的部位较广,包括脑膜、脊髓膜、血管和脑、脊髓实质。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合并癫痫发作的患者少见,极易漏诊、误诊。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4例合并癫痫发作的神经梅毒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两种神经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关联性,进一步探讨两者对神经梅毒诊断和判断疗效的价值. 方法 采用TRUST和TPPA检测255例HIV阴性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对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运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半年后复查血液和脑脊液TRUST和TPPA.比较两种检测方法 的敏感性、特异性、关联性以及半年后两种检测方法 的转阴率. 结果 255例患者中有103例确诊为神经梅毒.脑脊液TRUST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4%、99.34%,脑脊液TPPA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 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92例患者复查血液TRUST和血液TPPA,76例患者复查脑脊液TRUST和脑脊液TPP,发现脑脊液TRUST、脑脊液TPPA、血液TRUST、血液TPPA的转阴率分别为25%(15/60)、0(0/76)、1.87%(1/92)、0(0/92),脑脊液TRUST转阴率较血液TRUST转阴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脊液TPPA应作为神经梅毒的确诊病例标准,脑脊液TRUST可作为其疗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N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尚无诊断金标准,医生需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明确诊断。正确、全面的认识此病,才能避免漏诊和误诊。为此,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5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经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而脑脊液异常是诊断神经梅毒的必要依据之一.现对我院神经内科于2000-01~2009-12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如下,并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神经梅毒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后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院收治的 6例梅毒感染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 (CNS)病变的临床及检验学、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预后等。结果  6例患者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0~ 56岁 ,均有冶游史 ,多无明确梅毒感染的全身症状 ,文化程度偏低。其中脑血管梅毒 2例 ,脊髓脑膜血管梅毒 3例 ,脊髓痨 1例。头颅MR表现有 :脑干内多发T1 低信号 ,T2 及水抑制呈高信号结节状病灶 ;放射冠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区 ,T1 呈低信号 ,T2 呈稍高信号 ;枕叶皮质及皮层下见楔形T1 呈等信号 ,T2 及水抑制呈高信号影。脊髓MR表现为脊髓轻度增粗 ,其内可见散在异常信号。全部病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血凝试验 (TPHA)均阳性 ,5例脑脊液RPR及TPHA阳性。结论 神经梅毒以男性多见 ,尤其是青壮年 ,均以CNS症状起病 ,梅毒全身症状可不明显 ,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1.
神经梅毒是梅毒苍白螺旋体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近年来梅毒和神经梅毒的报道日益增多,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现综合国内外文献就神经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流行病学 全世界均有梅毒发生,尤其在经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较高,如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风险性行为如同性恋的出现和流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迅速传播,梅毒和神经梅毒病例的报道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长沙市芙蓉区美沙酮门诊海洛因依赖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参加维持治疗的323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V、HCV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71%成瘾者采用静脉吸毒,6.9%的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HIV抗体阳性率0.3% (1/323) HCV抗体阳性率61% (198/32...  相似文献   

13.
神经梅毒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变化、影像学异常、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全部病例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及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 (RPR)均阳性 ,6例患者脑脊液TPHA和RPR阳性 ,全部病例予青霉素或菌必治治疗 ,症状改善。结论 神经梅毒好发于中年男性 ,梅毒全身症状可不明显 ,其临床表现多样 ,容易误诊和漏诊 ,如不及时诊治 ,可导致严重后果 ,加强对神经梅毒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系由苍白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出现的脑脊膜、血管或者脑实质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晚期梅毒的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苍白螺旋体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入可以在梅毒的任何病程中出现。大约10%未治疗的梅毒患者会发展成神经梅毒。根据临床表现将神经梅毒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无症状型、脑脊膜型、脑膜血管型、麻痹性痴呆、脊髓痨和树胶样肿性神经梅毒。也可将其  相似文献   

15.
神经梅毒四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诊断要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 报告4 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断要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 例最终诊断为脑膜血管梅毒合并麻痹性痴呆、麻痹性痴呆、脊髓痨和梅毒性树胶肿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多系统萎缩和椎管内肿瘤.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 年至今收录的中华医学会系列学术期刊关于神经梅毒的文献共计29 篇,132 例患者,男106 例,女26 例,男女比例约4.08∶1;发病年龄1 ~ 75 岁,平均(44.09 ± 12.93)岁.其中28 例(21.21%)有梅毒感染史,55 例(41.67%)有冶游史,35 例(26.52%)曾被漏诊或误诊.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性神经梅毒1 例(0.76%),脑(脊)膜梅毒14 例(10.61%),脑(脊)膜血管梅毒43 例(32.58%),麻痹性痴呆44 例(33.33%),脊髓痨13 例(9.85%),梅毒性树胶肿15 例(11.36%),特殊表现梅毒2 例(1.51%).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和漏诊率高,临床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脑脊液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升高、脑脊液美国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呈阳性反应、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等多项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正>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指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过去被认为是梅毒(syphilis)的晚期表现,现在已被证实可发生于梅毒的各个阶段。由于青霉素的出现,梅毒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传播和同性恋人群的增多,梅毒发病率又开始上升,神经梅毒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神经梅毒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梅毒的流行现状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也称为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y virus,HIV)感染相关综合征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于HIV感染的早期尚未形成艾滋病(AIDS)时,此时可以无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据报道,27%无症状性HIV感染患脑电图检查显示异常。笔对我院1999年5月-2003年5月治疗的艾滋病患中配偶为无症状性HIV感染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HIV阴性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18例HIM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分型、临床特点、血清及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改变.结果 患者年龄33~62岁,平均(46.0±9.2)岁;分为脑膜血管型3例,麻痹性痴呆8例,脊髓痨3例,视神经萎缩1例,混合型3例.最常见的症状是认知减退、阿一罗氏瞳孔、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精神行为异常等.误诊率高达72.2%,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4例.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和CSF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高,CSF白细胞数增加、蛋白升高;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无法根据单一的实验室检查或临床表现确诊神经梅毒.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是重要的初筛实验,血清、脑脊液RPR和TPPA可作为确证实验,将临床表现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神经影像学特点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神经梅毒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29~60岁。其中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血管型神经梅毒及脑膜型神经梅毒各1例,麻痹性痴呆5例: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 )。头颅MRI检查6例示脑膜增强,3例有脑梗死,5例有脑萎缩表现。经驱梅治疗后,2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神经梅毒多见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及时正规的治疗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麻痹性痴呆     
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性痴呆(GPI or 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性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性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