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神经症,是以胃肠运动与分泌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神经l生呕吐,神经性嗳气,神经性厌食,以及情绪性腹泻等。另外尚有表现为结肠易激综合征者,是以结肠的功能障碍为主,左下腹痛,腹泻后疼痛减轻。除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如神经过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健忘,头痛,心悸,盗汗,倦怠乏力等。  相似文献   

2.
胃神经官能症是以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可表现为“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和神经性厌食等多种类型,并常伴有失眠、头痛、心悸、盗汗、倦怠、情绪不稳定等其他功能性症状。由于胃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本组病例未作胃镜检查,而均系经胃肠钡剂X线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而显示胃肠运动加速或过缓,节律紊乱明显或发生逆动者。  相似文献   

3.
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系高级神经活动系统功能失常导致。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见上腹疼痛、饱胀、烧心、反酸、暖气、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中医学对本病的记载,可散见于郁证、百合病、梅核气、呕吐、泄泻等疾病中。此病发病率较高,且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近5年来运用针灸名家王乐亭经验穴“老十针”结合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梅尼埃病又名内耳膜迷路积水综合征,病因尚无定论,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耳蜗微循环障碍,内淋巴液生成、吸收平衡失调,导致膜迷路积水、前庭膜破裂、前庭纤维化、耳蜗退行性变等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本病以反复发作性旋转性眩晕、耳胀满感、耳鸣、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5.
固真散贴脐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胃肠神经症,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中‘其发病率最高,系农村常见病。其治疗除解决思想矛盾外,药物的治疗亦颇重要。自1994年1月~1996年4用笔者采用固真散贴脐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56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四五~52岁,平均36岁;病程15天~18年,平均5年。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疗球症15例,神经性暧气13例,肠道易激综合征18冽,神经性厌食4例,弥漫性食管痉挛3冽,神经性呕吐3例。本组病例多起病缓慢,经常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理论探讨 1.1对"胃肠动力"的认识 西医学认为,胃肠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功能正常与否同各种胃肠激素、脑肠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功能紊乱常会引起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临床中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性胃轻瘫(DGP)、肠易激综合征(IBS)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陈岩  路勇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395-395
神经性呕吐属胃肠神经官能症范畴,近年来,笔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德元 《河南中医》2008,28(11):27-28
倾倒综合征是胃切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胃切除与胃肠吻合术后,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食物从胃迅速进入肠道,引起空肠膨胀,而出现的肠道和血管运动两个面的症状,称之为倾倒综合征(餐后早期倾倒综合征).一般来说,此病患者进餐以后,尤其是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约20~30 min,可出现上腹饱胀、疼痛不适、恶心、有时伴呕吐、嗳气、腹鸣胀气或腹泻等胃肠症状;与此同时,并有头昏眩晕、偶有晕厥、颤抖汗出、软弱无力、面红或苍白以及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血压降低等血管舒张症状.  相似文献   

9.
耳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它是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多种全身性的精神症状。本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该症治疗措施也日渐增多,但仍未十分有效。近年来我们采用耳针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7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临床观察48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1岁,平均41岁。疗程最长11年,最短3个月,随机分为耳针组37例;其中男9例,女28例;对照组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性嗳气、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伴…  相似文献   

10.
正胃神经官能症属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多发病~([1])。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继发症,另外,在胃肠器质性病变愈合后,少数患者可遗留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神经性嗳气、厌食和呕吐,还可能出现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各种症状。在治疗上西医主要是对症处理,如镇静、抗抑郁、解痉镇痛等,但易产生依赖性~([2])。中医学认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多因情志不畅所致,病证后期可出现形体消  相似文献   

11.
神经性呕吐症状顽固,易于复发,药物治疗常不能令人满意。笔者对36例神经性呕吐患者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方法治疗,获得显著效果。一、临床资料:36例中,男11例,女25例;18~30岁29例,31~35岁7例。伴神经衰弱者7例,胃肠神经官能症者13例。病程最短7  相似文献   

12.
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所导致的胃功能性疾患,临床表现多以呕吐(神经性)或暖气(中经性)及泛酸、厌食等胃部症状为主症,同时常兼见失眠、精神涣散、头痛、乏力等其他官能性症状.本病虽系胃非器质性病变,但由于病呈慢性者居多,往往多不能被医者所重视,使患者频于痛苦之中,故其临床意义不亚于器质性病变者.我科运用腹部推拿治疗本病,每获良效,其法简便易行,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内耳眩晕又称梅尼埃病,是以内耳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耳涨、耳聋和耳鸣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眩晕,呈旋转性,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晚期,听力可呈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又作称Da Costa综合征,神经性血循环衰弱症)是西医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常以疲乏、心悸、心前区疼痛(胸痛)和神经过敏为主要表现,并兼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易激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肌肉、关节痛,腋部大量汗出,手掌冷湿,或咳、喘,甚则呼吸困难等多种临床症状.近年来,笔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对此病进行辨证施治,收效甚佳,避免了使用西药所引起的一系列如镇静思睡,成瘾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胃神经官能症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主要为胃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的症状,可伴有其它官能性症状。胃神经官能症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可积年累月,发病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患者常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如倦怠、健忘、头痛、心悸、胸闷、盗汗、遗精和忧虑等。常见的临床类型有: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嗳气(吞气症)、神经性厌食等  相似文献   

16.
神经性呕吐属胃肠神经官能症范畴,近年来,笔者应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加针灸治疗偏头痛45例及其脑血流图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单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临床常伴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取中医辨证论治配合针灸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5例病人均...  相似文献   

18.
胃肠型感冒应属于西医名称。但是,在《西医内科学》中无详细分型讲述,在《中医内科学》中也无具体讲解,仅仅分述于呼吸系统感冒的气虚感冒、阳虚感冒及消化系统的表邪入里、寒邪犯胃、犯肠腑之胃脘痛、呕吐、泻泄等章节之中。胃肠型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证型,是呼吸道常见痫、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症状.除呼吸道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外,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病机为寒、热、暑、湿等外邪,侵袭皮毛肺卫.同时卣接损伤睥胃、肠腑致使脾胃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表里并病、  相似文献   

19.
赵政  色佳鸿  石光 《中医药导报》2021,27(1):207-210
偏头痛的非头痛症状主要有眩晕、平衡障碍、嗅觉敏感、视觉异常等头面部症状,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身心症状,恶心呕吐、纳少等胃肠症状,以及颈部疼痛、皮肤痛觉敏感等其他疼痛症状,分别对应中医的眩晕、郁病、不寐、多寐、呕吐等。非头痛症状主要病因有痰饮、瘀血、阳气不足及气血不足等,再结合偏头痛本身辨证,复杂了偏头痛的辨证。病因中痰饮与偏头痛非头痛症状息息相关,痰饮上蒙清窍可见头痛、眩晕、嗅视觉异常,滞于胃肠可见恶心、呕吐、纳少等症状,痰浊扰心可出现睡眠障碍、情志障碍等,阻滞经络可出现诸多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医梅核气的实质从胃食管反流病角度进行探讨。故先从中医梅核气病名来源介绍、分析了"炙脔"的涵义,然后列举了梅核气的中医病机、胃食管反流病的西医诊断及发病因素,进一步筛理出两者在症状、病因、治疗方面的一致性,最后提出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就是中医梅核气的本质。本文为临床医师对梅核气从西医角度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及从中医角度采用平肝抑酸治疗梅核气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中医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