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抑尘是铁路煤炭运输重要组成部分,是货运基本作业和必备环节,是推进铁路绿色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从抑尘管理、抑尘设备、喷洒质量、设备维修、人员素质等方面分析集团公司煤炭抑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提高铁路煤炭运输抑尘质量的措施及建议,即全面打造标准化抑尘点建设工作、推进抑尘联网监控平台建设工作、深化抑尘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抑尘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培训、规范理顺抑尘设备管理权责等,确保管内煤炭运输抑尘100%全覆盖,抑尘作业质量100%全达标。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铁路煤炭运输抑尘"六达标"要求,保证抑尘设备设施、抑尘液配制、喷洒作业质量等环节有效可控,阐述铁路煤炭运输抑尘现状及现有抑尘设备存在问题,提出铁路煤炭运输抑尘钩档识别自动喷洒系统设计原则,探讨系统功能设计,在喷洒装置、预溶上料装置设计的基础上,探讨系统构成及工作流程。铁路煤炭运输抑尘钩档识别自动喷洒系统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提升铁路煤炭抑尘喷洒质量,提高铁路煤炭抑尘工作效率,保障行车及作业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3.
马树峰  王颖 《铁道货运》2011,29(12):10-14,1
介绍铁路煤炭运输抑尘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了规章制度、设备质量、管理工作、技术创新、人员素质等影响铁路煤炭抑尘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做好设备设施建设工作,整章建制、确保运用,加强抑尘管理、提高设备效能,强化抑尘作业质量控制,完善设备故障应急预案,强化监督检查与考核等提高煤炭铁路运输抑尘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煤炭运输抑尘的有关规定,需要加快提升裕溪口抑尘站煤炭抑尘质量,推进裕溪口抑尘站标准化建设。在阐述近年来铁路煤炭抑尘发展的方针、政策,以及裕溪口煤炭抑尘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裕溪口抑尘站作业流程现状和设备配置存在问题,针对裕溪口抑尘站作业流程提出优化方案,从补强设施设备短板、规范抑尘剂配制溶度、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加强道床整治和废液处理4个方面,提出对裕溪口抑尘站设备配置优化方案,为铁路抑尘相关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永  毛盾 《铁道技术监督》2011,39(12):28-29
影响煤炭运输抑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抑尘液喷洒量、抑尘液浓度配比控制、喷洒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工作人员质量意识,针对这几个方面,提出提高铁路煤炭运输抑尘作业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程隆冒 《上海铁道科技》2012,(4):121-122,99
为解决铁路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损耗,铁道部在全路范围内开展煤炭铁路运输抑尘处理。结合上海铁路局煤炭铁路运输抑尘规划、建设、运用、管理情况,分析影响煤炭运输抑尘作业安全和作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晓波 《铁道货运》2009,(10):27-29
沈阳铁路局认真贯彻铁道部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推进煤炭运输抑尘站建设,推广应用煤炭运输抑尘技术,同时细化各项措施,建立规章制度,确保了煤炭运输抑尘站及时建成并投入运营,取得了社会、货主、运输企业各方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TB/T3210.1—2020《铁路煤炭运输抑尘技术条件第1部分:抑尘剂》修订背景、修订基础工作和主要修订内容。重点介绍抑尘剂的产品分类,抑尘剂溶液稳定性、固形物、对煤炭性能的影响等技术要求,风蚀率和重金属含量等检测方法,以及抑尘剂溶液的喷洒量。标准实施后需要正确选用不同型号的抑尘剂、正确配制抑尘剂溶液并规范喷洒,最终才能达到满意的抑尘效果。  相似文献   

9.
铁路货运品类以煤炭产品为主,煤炭与其他粉末状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粉尘污染.喷洒抑尘剂是当前铁路货物运输的一种重要抑尘手段,抑尘剂产品已在铁路货运行业得到广泛使用,其性能决定着抑尘效果的好坏.根据标准要求,检测若干铁路煤炭运输用抑尘剂产品的风蚀率、固化层厚度、皮肤刺激性、急性经口毒性等指标,结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分析固定抑尘站选址、抑尘作业过程中的问题、环境对抑尘的影响、抑尘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抑尘质量的检查与考核等影响铁路煤炭运输抑尘质量的因素,提出正确选择煤炭抑尘系统、固定抑尘站的选址、提高抑尘作业质量、改善抑尘作业环境、提升抑尘作业人员操作水平、强化抑尘质量检查与考核等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国铁沿线综合物业开发的背景为锲入点,以综合物业开发的必要性分析为研究基础。研究分析形成4条开发策略,包括基于统筹规划的整体开发、基于多方协调的合作开发、基于以土地为核心的规划协调和基于开发策划的系统经济分析,并得出物业开发的技术路线。另外,在ROD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车站本体开发、车站上盖开发和车站周边开发3种开发模式。最后以黔张常铁路物业开发为例简要介绍重点车站黔江北站的物业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12.
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概念,明确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3个制约条件和5项具体内容。这个制约条件是满足铁路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牺牲后代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5项具体内容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技术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的协调发展评价。在这5项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28个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铁路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物流发展总体回顾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2005年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2006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物流发展,并强调了物流业发展中的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在PPP建设模式下,加强轨道交通规划场站综合开发是解决建设运营的资金筹措、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PPP模式下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通过与国内其他城市相对比,结合天津市轨道交通综合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优势,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问题因素影响程度进行权重计算,得出缺乏政策引领及高昂的金融债务对项目的实施影响最大的结论,并提出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建设在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合作及融资模式时,还应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体系构成,介绍城轨交通前期工作要点,包括:城轨交通线网规划、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城轨交通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城轨交通沿线用地调整规划、城轨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城轨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说明前期工作各阶段均有其各自的关注重点,研究工作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开展,相互间关联互动,最终形成系统、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蓝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的现状,明确采用基于Web的多层架构体系(如ASP.NET)来进行企业级应用开发,分析数据库驱动设计方法在Web应用开发中存在的缺点,引入领域驱动设计方法,介绍了领域驱动设计方法的开发模式,并结合动态表单的设计中实例,完成系统的分层架构和领域建模,解决基于数据库驱动设计方法的Web应用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系统获得很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是以物质化为基础和考量标准的社会发展史。五千年来,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间,由于人类的聪明才智在为满足自己无止境的物质享受过程中已把我们的生存环境破坏得千疮百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以及地球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如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将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化为我们提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非物质化要求人类改变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唯物质为基础的发展模式,而遵从以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需求为基础、提倡大力发展和提高社会保障、精神、文化享受为导向的非物质化取向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的索取与消耗低于地球的承载极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和地球生物圈的良件循环——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实践,阐明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国内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在借鉴香港地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土地储备机制、授予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土地开发权、建立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分析轨道交通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的类型与决定因素,指出上盖综合开发类型包括住区开发、住宅与公建综合开发及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等经营性综合开发,以及公园绿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非经营性综合开发两大类。上盖综合开发定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项目区位选址、区域影响、前瞻规划,以及协同设计。在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类型的确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基于多重因素综合考虑,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高崎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为国内首例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公交停车楼项目。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区域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来支撑和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发展。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及产业转移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轨道交通的层次及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提出应抓住规划,处理好既有轨道交通与新增轨道交通、客货运主要通道与交通引导(TOD)、各种轨道交通间协调衔接等方面关系;加快投融资改革,实施同步建设;创新体制,实现管理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扶持,达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区域轨道交通进行展望,对京津冀一体化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空间进行了浅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