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7 例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疑为小肠出血的患者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分别以经口或经肛方式检查小肠.结果 检查所用平均时间为(60.5±15.8)min,绝大部分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良好;检查阳性率77.8%,其中多发性小肠溃疡5 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3 例,小肠间质肿瘤4 例,高分化腺癌1 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 例,美克尔憩室2 例,无明显异常6 例.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病变,是一种直观、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29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24例患者明确出血原因,检出率82.7%。其中,多发性溃疡7例,克罗恩病3例,间质瘤2例,恶性肿瘤3例,小肠静脉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肠结核2例,炎症糜烂4例。5例患者未发现能解释出血原因疾病,其中3例为淋巴滤泡增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可明确病因和部位,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又可以进行止血治疗,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从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院33例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疑为小肠出血的患者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分别以经口或经肛方式检查完小肠,检查所用平均时间为(50.5±13.4)min;绝大部分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良好。结果检查阳性率87.9%,其中多发性小肠溃疡5例,克罗恩病3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小肠间质肿瘤4例。高分化腺癌1例,钩虫病2例,小肠血管瘤出血2例。其他小肠血管畸形出血4例,美克尔憩室2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无明显异常4例。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病变,是一种直观、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有消化道症状经电子胃镜、肠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病理检查、并发症等分析其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及心电监测下进行。结果 37例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因麻醉所致的轻度呼吸抑制并发症,1例因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出现血压持续下降而终止检查,无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36例患者中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有24例发现病灶,病变检出率66.67%,包括非特异性炎症及溃疡8例(22.22%)、克罗恩病4例(11.11%)、恶性肿瘤3例(8.33%)、嗜酸性胃肠炎1例(2.78%)、寄生虫3例(8.33%)、息肉1例(2.78%)、血管畸形1例(2.78%)、淋巴管扩张3例(8.33%),12例未检出病灶。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可以直接检查全消化道,尤其对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同时可以做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5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收集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经常规胃肠镜等检查无阳性结果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诊治方法等相关资料,总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结果溃疡(疑似Crohn病)16例,肿瘤14例、血管病变11例、憩室4例、息肉3例、非特异性炎症/糜烂4例。结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及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基本能够确定病因,必要时可进行剖腹探查。病因明确后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缓解症状,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对78例疑患小肠疾病且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腹泻待查17例、腹痛待查1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8例、消瘦待查2例、贫血待查及纳差待查各1例。结果检查成功率96.77%(89/93),平均检查时间73±23 min(50~96 min),55例患者经小肠镜检查后发现病变,总体病灶检出阳性率为70.51%(55/78),其中小肠间质瘤9例,小肠克罗恩病9例,小肠多发溃疡8例,小肠寄生虫病7例,炎症性肠病5例,憩室5例,肠结核3例、血管畸形3例、腺癌2例及其他少见疾病4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误吸、出血、穿孔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检查后仅少数患者诉轻微的咽部或腹部疼痛等不适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1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54例疑患小肠疾病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次经口进镜93例,首次经肛进镜61例;32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结果 154例患者中检出阳性病变110例,检出率为71.4%,无阳性发现44例。其中非特异性小肠炎症25例,血管病变14例(血管畸形11例,血管瘤3例),息肉14例,克罗恩病12例,小肠间质瘤10例,寄生虫8例,憩室7例,肠结核7例,小肠腺癌6例,小肠淋巴瘤4例,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2例,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壅积症、小肠淋巴管瘤、贝赫切特综合征各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变检出率为84.6%(55/65),腹痛患者病变检出率为65.6%(42/64);其他临床症状患者病变检出率为52.0%(13/25)。结论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经常规胃、肠镜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首次经口进镜34例,首次经肛进镜32例,16例患者接受双侧进镜检查,22例患者行剖腹探查.结果:8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或剖腹探查,69例明确病因,病因确诊率为84.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