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8~2009年度季节性流感与2009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 ,比较季节性H1N1与甲型H1N1血凝素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择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以及暴发疫情的疫点,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通过RealtimePCR进行病毒检测,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扩增血凝素HA1片段的基因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共检测鼻咽拭子标本28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3株,分离阳性率为11.67%,其中季节性H1N1亚型31株。2009年5月1日~12月31日,检测鼻咽拭子标本996份,流感核酸检测阳性417份,阳性率为41.86%,其中甲型H1N1337份,季节性H1N1亚型1份。6株季节性H1N1病毒均在多个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比较,有11个位点发生了突变,其中5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上;测序成功的6株甲型H1N1病毒在多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比较,有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1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的B区。结论 2008~2009年度季节性H1N1为优势株,甲流暴发后,甲型H1N1成为绝对优势毒株。季节性H1N1分离株有多处氨基酸替换,抗原决定簇B区变异频繁;甲型H1N1病毒分离株的基因有变异,但关键位点第222位仍为D(天冬氨酸),与疫苗株相比抗原决定簇的关键位点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1例Roto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该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从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二代测序进行四千种已知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筛查,用Sanger测序法分析验证二代测序发现的突变位点。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示高胆红素血症,直接、间接胆红素双向增高。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携带SLCO1B1基因c.1738 CT纯合突变和SLCO1B3基因c.360_481 del纯合突变。c.1738 CT突变为无义突变,已有文献报道,推测导致蛋白的第580位氨基酸密码子由精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c.360_481 del突变为移码突变,蛋白编码区的第360至481位碱基缺失。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也未见SNP数据库收录。此变异使蛋白缺失40个氨基酸的同时还造成开放阅读框移码,可能造成蛋白功能丧失。结论 SLCO1B1和SLCO1B3基因突变导致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和OATP1B3功能缺陷是该Rotor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
HLA—DQB1、DPB1基因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 ,1型糖尿病是遗传学上易感个体胰岛β细胞损害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基因标志是理论上预测 T1DM的最早指标。我们对 5 2例山东汉族 T1DM患者及 38例对照采用基于核酸序列的分型方法 (sequencing- based typing,SBT)进行HL A- DPB1基因分型 ,其中 32例患者及 2 3例对照测定了HL A- DQB1基因 ,探讨两者与 T1DM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T1DM患者 :5 2例 ,男 2 7,女 2 5 ,年龄 15~ 38岁 (2 5 .3± 6 .5岁 ) ,发病年龄 12~ 32岁 (2 2 .5± 8.9岁 )。正常对照 :健康查体者 38例 ,男 19,女…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分子是B7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PD-L1可以和程序性死亡-1(PD-1)及CD80受体结合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PD-1/PD-L1信号在病毒感染后效应T细胞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预示阻断该途径可能是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汤卓 《内科》2009,4(6):841-842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及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管理工作方法。方法对今年8月"龙愿-2009两岸四地大学生创业文化交流营"师生共198人甲型H1N1流感排查隔离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198人中患甲型H1N1流感15例,其中港澳台地区学生8例,内地学生7例,确诊病例转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密切接触者通过医疗卫生单位介入采取有效隔离观察措施后,发病人数无继续增加,所有人员按时解除隔离。结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隔离观察措施。  相似文献   

6.
核受体的作用极其广泛 ,类固醇生成因子 1(SF 1)和剂量敏感的性别转换综合征和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症的关键基因 1(DAX 1)两种核受体家族是近年来发育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SF 1和DAX 1的动物模型及人类基因突变表现型阐述了在胚胎早期性发育和性分化中SF 1和DAX 1的作用可能通过相同途径相互拮抗 ,在垂体促性腺细胞和肾上腺能细胞中 ,两者在细胞及组织中的分布一致 ,通过下丘脑对垂体 性腺轴及垂体 肾上腺轴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控 ,本文对SF 1和DAX 1在内分泌器官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结构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最高级6级,这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已在全球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本文就近期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美国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蔓延。我院2009年6月~9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62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亚平  刘玲  姚希贤 《山东医药》2010,50(12):29-3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IL-1Ⅰ型受体(IL-1RⅠ)及激活蛋白-1(AP-1)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1RⅠ蛋白表达;应用凝胶电泳移动抑制法测定AP-1的活性。结果IL-1β刺激HSC 2min后即见IL-1RⅠ表达增强,10min时达到高峰(P〈0.01),随后有所降低,60min时仍保持较高的活化状态(P〈0.01),120min后则基本接近初始水平;IL—1β作用HSC1、2和4h后,AP-1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IL-1β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HSCIL-1RI及A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临床输血大多是以扩充血容量和止血为目的。本文阐述的是用甲型H1N1抗体血浆协助治疗甲型H1N1流感,就是用主动或被动免疫的献血者血浆协助治疗某种疾病。用这种输血方式治疗疾病,目前在国内的报道罕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甲型SW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1蛋白的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f9细胞表达并纯化其编码蛋白。方法从江苏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A/Jiangsu/1/2009(H1N1)]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HA1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 Simple Vector中构建pMD18-T/HA1质粒,双酶切pMD18-T/HA1与p-fast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fast-HA1,转化DH10Bac细胞,转座构建杆状病毒HA1-Bacmid,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HA1-Bacmid转染到sf9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HA1蛋白的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HA1蛋白。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HA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证实HA1基因的表达;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HA1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HA1基因,并构建了其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的流感快速检测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新发疾病,其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现将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肺气肿大鼠模型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转化生长因子B。(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雄18只,随机分为正常未暴露组(c)、烟雾暴露组(sM)、氯化血红素(Hemin)+烟雾暴露组(H),每组6只。利用烟雾暴露方法建立大鼠肺气肿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细胞学计数和分类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血清中MCP1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内的HO-1、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SM组比较,H组病理改变轻,BALF中白细胞总数、巨噬细胞(AM)、中性粒细胞数下降,肺组织HO—1的表达明显升高,肺组织TGF-β1,的表达及BALF中MCP1的浓度明显下降。结论MCP—1和TGFG-β1与COPD的发病密切相关,HO-1的早期干预可抑制AM、中性粒细胞、MCP-1、TGF-β1,表达,从而减轻了肺组织及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4.
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方法对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侵犯全身脏器,死亡率高。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应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T1DM是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的Ins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负性调节T细胞功能维持机体自身免疫稳态,在T1D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PD-1/PDL-1通路在T1DM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出现的癔症病例,为今后处理类似异常反应提供借鉴.方法 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 该病例接种后于3 min出现惊厥、抽搐、四肢麻木等症状,立即送至县医院进行诊治.经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为癔症,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关.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经过严格验证,该病例的发生与个体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甲型H1N1流感最新疫情的突出特点是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显著增加,有关我国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拟对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我国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胃腺癌组织中RAF-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胃腺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RAF-1和ERK1蛋白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RAF-1、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RAF-1、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与肿瘤的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RAF-1和ERK1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RAF-1和ERK1高表达,二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二者可能具有内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浸润、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对轻症患者肺功能及临床表现的长期影响。方法回访2009年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所致轻症患者48例,患者出院1年后进行门诊随访(12±1)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价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或喘息等)和体征,分析远期改变与患者甲型H1N1流感病情的关系。结果 48例甲型H1N1轻症患者恢复1年后,仍有26例(54.2%)肺功能异常,其中弥散功能障碍者占33.3%、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者占33.3%。肺功能异常多为轻、中度改变。肺功能异常组出现呼吸道症状12例(25%),肺功能正常组出现呼吸道症状者2例(4.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1年后肺功能改变与患病时病情轻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出院1年后仍有部分患者肺功能异常,伴有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应重视对这些患者的监测和随访,进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疗及非化疗卵巢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Wnt-1、FZD-1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卵巢癌患者60例,包括紫杉醇化疗组(Ⅰ组)和未化疗组(Ⅱ组)各30例,Ⅰ组分为先期化疗有效组(ⅠA组)22例和化疗后复发组(ⅠB组)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卵巢癌组织中的MDR-1、Wnt-1、FZD-1基因。结果Ⅰ组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0%(21/30),Ⅱ组为86%(26/30),两组相比,P〉0.05;ⅠB组MDR-1阳性6例(6/8),较ⅠA组的15例(15/22)略高,但两组相比,P〉0.05。Wnt-1基因在MDR-1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Ct值为4.742 9±0.756 9,与MDR-1阴性者的3.298 1±1.489 7相比,P〈0.01。FZD-1基因在MDR-1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组织中的Ct值为3.677 3±1.220 8,与MDR-1阴性者的4.898 0±0.633 9相比,P〈0.01。在Ⅰ组中,MDR-1和Wnt-1、FZD-1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5、0.678,P均〈0.05);但在Ⅱ组中,MDR-1和Wnt-1、FZD-1基因的表达无相关性(r分别为-0.091、0.031,P均〉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MDR-1基因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有关,MDR-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Wnt-1、FZD-1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