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表达Ⅰ型HEV ORF3-pEGFPN1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LO2细胞系.方法:从猕猴胆汁提取RNA,利用RT-PCR及PCR技术从HEV基因组中扩增出ORF3基因片断,EcoR Ⅰ/BamH 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DH5a菌株感受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ORF3-pEGFPN1.将阳性克隆用脂质体法转染LO2细胞系,G418筛选抗性克隆,SDS-PAGE、Western blot 分析鉴定ORF3-pEGFPN1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O2细胞,SDS-PAGE显示在39.8kD左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在39.8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结论:成功构建ORF3-pEGFPN1真核表达质粒,能在LO2细胞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表达戊型肝炎病毒(HEV)ORF3-pXF2RH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L02细胞系。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EV基因组中扩增出ORF3基因片断,HindⅢ/EcolⅠ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XF2RH真核表达载体,转化DH5α菌株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ORF3-pXF2RH。将阳性克隆用脂质体法转染L02细胞系,G418筛选抗性克隆,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ORF3-pXF2RH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02细胞,SDS-PAGE显示在28.5kD左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在28.5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结论成功构建ORF3-pXF2RH真核表达质粒,在L02细胞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狂犬病毒核蛋白(N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用于狂犬病的检测及诊断。方法应用RT-PCR方法扩增ERA株狂犬病毒NP基因后克隆到PCR2.1TA载体,转化OneShortTMTOP10感受态细胞构建TA克隆载体,并与pFastBacTM1转座质粒载体分别用KpnΙ和NotΙ双酶切,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pFast ERA-NP重组转座质粒,经双酶切、PCR扩增及插入序列方向鉴定后,转化到DH10BacTME.coli感受态细胞,经三抗培养基筛选和PCR扩增鉴定后获得重组Bacmid质粒,将重组Bacmid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毒液,并继续扩增重组杆状病毒,以第三代毒液感染Sf9昆虫细胞,96h收获细胞,用直接免疫荧光(DFA)、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构建了含有ERA NP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狂犬病毒核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系统表达人干扰素(IFN) α-2b/免疫球蛋白(Ig)G4Fc融合蛋白(IFN/Fc),为长效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人IFN α -2b及IgG4 Fc基因cDNA,构建杆状病毒穿梭载体,在DH10 Bac菌株中转座获重组杆粒,转染昆虫细胞High five,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生物学活性. 结果 穿梭载体在DH10 Bac中转座成功,获得重组杆粒Bacmid-IFN/Fc ; High Five细胞在病毒感染后72 h蛋白表达较好.病毒感染48 h即有少量目的蛋白表达,72 h表达量较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45×103处有特异性蛋白条带,体外抗病毒活性为580 IU/ml.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系统成功表达重组IFN/Fc融合蛋白,为新型长效干扰素研制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流感病毒蛋白。方法将Hemagglutinin [Influenza A virus (A/California/09/2009(H1N1))进行截短,取57-271球状头部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在前面加Igκleader信号肽(METDTLLLWVLLLWVPGSTGD),设计H1HAHead基因。将基因序列按照昆虫细胞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合成,通过EcoRI和HindIII双酶切克隆至pFastBAC HTA载体上,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FastBAC HTA-H1HAHead。利用热激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10 Bac~(TM)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状质粒rBacmid-H1HAHead。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将重组杆状质粒转染至SF9细胞,对病毒进行拯救,转染后120 h,收取上清病毒液,盲传3代,获得SF9细胞,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鉴定成功插入长度为762 bp的目的基因H1HAHead,通过脂质体介导长度为3 192 bp的重组杆状质粒rBacmid-H1HAHead构建成功。杆状病毒系统可表达目的蛋白,其分子质量单位28.25 ku,与预期一致。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能与特异性标签His-tag发生反应,IFA鉴定感染重组病毒的SF9细胞外源蛋白表达。结论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目的蛋白,该蛋白有反应性,为流感抗体检测和新型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构建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S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建立并优化其在昆虫细胞中的生产工艺,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及疫苗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1基因插入pFastBacTM 1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S1,经转座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S1,转染Sf9细胞后包装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V-S1,通过rBV-S1感染High FiveTM(Hi5)细胞表达S1蛋白,使用Western blot分析鉴定S1蛋白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rBV-S1扩增和蛋白表达的工艺,以实现S1蛋白的高效表达。结果 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重组质粒pFastBac-S1与重组杆粒rbacmid-S1,获得大小分别为2 367 bp、4 370 bp的基因片段,表明S1基因成功克隆入pFastBacTM 1质粒与bacmid;采用Western blot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sTNFR1-MBP融合蛋白表达,观察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HeL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 PCR方法扩增sTNFR1全编码区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T载体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重组质粒亚克隆,经异丙基-β-D半乳糖苷酶(IPTG)诱导重组质粒菌表达sTNFR1,以淀粉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序列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MTT法测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的测定.结果:经DNA序列分析和Western blot鉴定,成功构建了人sTNFR1重组质粒基因工程菌;在IPTG的诱导下,重组质粒菌能表达sTNFR1- MBP融合蛋白,SDS-PAGE显示在66 kDa处有一特异性表达条带;纯化的sTNFR1-MBP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具有生物学活性;生物活性实验(MTT法)显示可有效地封闭TNF-α对OSG7701的细胞毒性作用,随着重组蛋白浓度的增高(0.2,2,20,40,80 mg/L),对TNF-α细胞毒效应的抑制作用增强,细胞死亡率依次为69.98%±1.52%,60.05%±2.18%,46.27%±2.48%,37.02%±3.17%,1.83%±0.59%,1.71%±0.61%.结论:成功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sTNFR1-MBP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表达及纯化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双酶切pcDNA 3.1-HSV1-gD和pFastBacTM I质粒,gD基因克隆到pFastBacTM I载体,连接产物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并鉴定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gD。将构建正确的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包装杆状病毒。杆状病毒经传代扩增后,诱导重组gD蛋白的表达,使用Ni-NTA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重组gD蛋白,进行15%SDS-PAGE电泳鉴定并采用肽指纹图谱分析纯化的gD蛋白。将纯化的gD蛋白进行热稳定性试验检测其在不同缓冲液条件下的稳定性。用重组gD蛋白免疫小鼠,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TM I-gD,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后,经蓝白斑筛选鉴定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gD,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感染Sf9细胞,包装出重组杆状病毒,获得滴度为8×108 pfu/ml的P3代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再次感染Sf9细胞能够表达高纯度可溶性的重组gD蛋白。不同缓冲液条件下重组gD蛋白稳定性良好。用gD蛋白免疫小鼠,获得ELISA效价为1×105的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gD,表达的HSV-1 gD蛋白稳定及免疫原性良好,制备的抗gD蛋白多克隆抗体滴度高,为HSV-1的亚单位疫苗的制备鉴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制备重组HBV聚合酶RT区段蛋白。方法构建含有HBVP基因RT区段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HT-RT,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进行重组,提取重组BacmidDNA质粒,转染昆虫细胞SD获得含有HBVP基因RT区段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的杆状病毒再感染SO细胞进行HBVP基因RT区段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含HBVP基因RT区段的重组杆状病毒,昆虫细胞Sf9中能检测到HBVP基因RT区段蛋白的表达。结论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能成功地表达HBVP基因RT区段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NS1和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NS1,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S1基因分别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酶切含有NS1基因的质粒pUC-NS1,分别克隆进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和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HT A中,分别获得表达载体pET-NS1和pFast-NS1。将pET-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将pFast-NS1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Bac-NS1DNA,以M13为通用引物作PCR鉴定,阳性Bac-NS1用脂质体转染sf9细胞,72h后收集感染细胞。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和细胞表达产物分别裂解后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NS1和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NS1,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表达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都能检测到特异性条带。结论NS1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为获得大量NS1蛋白进行功能研究及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真核表达载体,并在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 方法 以实验室保存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HBcAg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酶切并连接至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转化酵母菌AH109,在色氨酸缺陷型培养基(SD/-Trp/Kana)上筛选阳性菌落后大量表达并提取重组蛋白,再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BKT7-HBcAg,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 利用真核表达载体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HBcAg蛋白,为研究HBV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肺孢子菌p55抗原人工合成串联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鉴定。方法 从肺孢子菌p55蛋白5个变异体中选取可能在肺孢子菌肺炎中起重要作用抗原表位,串联合成一段多表位基因,命名为TAG。将TAG双酶切后克隆到pIRES-hrGFP-1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IRES-hrGFP-1a/TAG,将重组质粒转染至感受态TG-1大肠杆菌中进行扩增后,经提取纯化质粒再转染至HEK293细胞,用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的pIRES-hrGFP-1a/TAG重组质粒经酶切后测序鉴定,证明其序列正确,成功转染至HEK293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在HKE293细胞中能进行有效基因表达。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pIRES-hrGFP-1a/TAG重组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阐明TAG的免疫保护功能以及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张飞  郭华  张晓方  张宁 《山东医药》2012,52(12):45-47,103
目的构建不同片段的NPM1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融合表达质粒,检测其在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 RT-PCR法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cDNA中扩增不同片段的NPM1,产物经电泳分离、切胶纯化后,分别采用XhoⅠ和EcoRⅠ进行酶切,然后与同样酶切后的pEGFP-C3载体进行连接反应,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克隆,提取质粒并酶切鉴定。将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的pEGFP/NPM1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后将其转入MDA-MB-231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蛋白的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片段的pEGFP-NPM1融合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可在MDA-MB-231细胞内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以清晰显见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论 NPM1及其不同结构域的真核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在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可以用于分析其亚细胞定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NPM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研究端粒结合蛋白PinX1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构建Pin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表达并鉴定其编码蛋白PinX1。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PinX1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pM D18-T载体中构建T-PinX1质粒,NOT1和Xhol1双酶切T-PinX1质粒与PUB6/V5-HIS A载体后,连接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UB6/V5-HIS A-PinX1,采用序列分析鉴定阳性质粒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鉴定PinX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序列分析鉴定证实成功构建Pin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成功完成了该表达载体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的特性外源性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in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完成了该表达载体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的特性外源性表达。为后期进一步研究PinX1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PinX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和表达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 P49为模板,PCR扩增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将扩增片段双酶切产物连接到质粒pEGFP N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 P49,利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COS 7。于转染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证实P49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旋毛虫ES抗原P49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 N1 P49,并在COS 7细胞中表达了目的蛋白,并且表达的蛋白可被感染旋毛虫小鼠阳性血清特异地识别。结论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并证实该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其结果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含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尿素通道蛋白编码基因(UreI)的真核表达的重组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为核酸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原核表达质粒pET32a(+)/UreI为模板,扩增UreI编码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与同样进行酶切、纯化的载体pEGFP-N1进行连接,而后转化并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pEG-FP-N1/UreI,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以荧光蛋白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经酶切、测序证实插入的基因片段为H.pyloriUreI蛋白编码基因;荧光显微镜下和Western blot法等检测显示,该重组质粒能够在COS-7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同时能够被H.pylori阳性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重组载体pEGFP-N1/UreI,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登革病毒prM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并在白纹伊蚊细胞C6 / 36中表达。方法 将prM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N3,转化大肠杆菌JM 10 9,筛选阳性克隆进行PCR及酶切鉴定 ,将获得的重组质粒以脂质体法转化白纹伊蚊C6 / 36细胞并使其表达 ,利用RT -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 ,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 pEGFP -prM重组质粒 ,RT -PCR证明 prM基因在蚊细胞内的转录 ,Western -blot检测到 prM -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登革了病毒 prM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并在白纹伊蚊细胞C6 / 36中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内免疫的分子机制及构建转基因蚊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HBx)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Bx蛋白的人正常肝细胞系Chang liverHBx.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从质粒中扩增HBx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p EB-3xflag-GP-Puro载体上,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经慢病毒包装感染人肝细胞Chang liver,再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HBx蛋白的细胞株,最后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Bx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证实HBx基因成功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上,重组慢病毒经包装纯化后获得滴度为1×108 TU/m L,用包装好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肝细胞Chang liver,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单克隆细胞株Chang liver-HBx,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发现细胞株Chang liver-HBx可稳定表达HBx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Bx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HBx的Chang liver细胞系Chang liver-HBx,为进一步研究HBx诱导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人STI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并观察其在人肝细胞株(HL-7702)中的表达.方法: 提取HL-7702细胞总RNA, RT-PCR扩增,经纯化回收后将片段克隆至pGM-T载体, 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鉴定并测序, 最后用重组质粒转染HL-7702细胞, 通过PCR-电泳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TIM1基因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的片段长度为342 bp, 测序结果以及重组质粒pGM-T-STIM1的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均证明STIM1基因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 PCR-电泳和Westernb l o t实验结果分别显示转染重组质粒后的HL-7702细胞在基因与蛋白水平表达STIM1均有所增强.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STI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GM-T-STIM1, 并在人肝细胞株HL-7702中稳定表达, 为研究STIM1蛋白在人肝细胞内Ca2+浓度调控方面及其对人肝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 H pylori)ggt同源基因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 pylori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同源基因产物的结构特征; 提取H pylori DNA, 并以之为模板, 采用PCR法扩增该基因的全长及去信号肽片段; 进行序列分析后, 将全长片段与gfp片段连接, 分别克隆进杆状病毒的转移质粒pFastBac1中, 利用杆状病毒的Bac-to-Bac系统分别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的DNA; 通过PCR方法验证这些片段克隆进杆状病毒; 将重组病毒的DNA以脂质体为媒介转染家蚕细胞,以获得重组杆状病毒; 分别收集这些重组病毒, 并再感染家蚕细胞, 进行蛋白表达实验和活性检测, 以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结果:通过PCR方法成功克隆了各种片段; 测序的结果表明, 未发生突变; 基因片段扩增的结果说明, 获得了3种重组的杆状病毒, 且这3种重组病毒均表达了ggt片段, 全长、去信号肽片段及去信号肽片段与gfp融合的片段的表达产物活性分别为3.61, 10.50及9.31 U/L.Western blot的结果证实了去信号肽片段与GFP的融合表达.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去信号肽与gfp的融合片段的表达产物在细胞中的定位, 荧光不具有区域的特异性, 充满了整个细胞, 表明该基因产物并非作用于专一的细胞器.结论:H pylori ggt同源基因适合于杆状病毒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GGT活性, 但他对细胞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