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裂期胚胎经玻璃化冷冻法和慢速程序冷冻法冻融后,不同胚胎卵裂球的存活状态对移植完整胚胎后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94个(共2 081枚分裂期胚胎)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根据胚胎冷冻保存方法和复苏后胚胎的卵裂球完整与否分为四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A组)552例,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B组)156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均完整组(C组)115例,慢速程序化冷冻复苏后胚胎卵裂球部分损伤组(D组)171例,四组均选择完整胚胎进行移植。比较四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抱婴回家率。结果 B、D组复苏的胚胎数显著高于A、C组(P均〈0.01),在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抱婴回家率的比较中,A组显著高于B组(54.89%、44.87%,37.67%、31.39%,46.37%、35.90%(P均〈0.05),C组与D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经不同冷冻保存技术解冻的无卵裂球损伤的优质胚胎,都具有较高的发育潜能。玻璃化冷冻技术中,卵裂球损伤胚胎中剩余胚胎的发育潜能低于复苏后均完整的胚胎;而慢速程序化冷冻技术中,胚胎卵裂球损伤对剩余胚胎的发育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品系小鼠来源胚胎在低氧条件(5%O2)及常氧条件(20%O2)下体外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探讨适用于评价人类体外受精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体系。方法 KM小鼠、ICR小鼠、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取四种品系雌性小鼠各10只常规促排卵,取卵后每个品系小鼠均随机分为低氧组与常氧组分别进行培养,进行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观察并比较两组各品系小鼠囊胚形态结构、正常受精率、体外受精第2天(D2)卵裂率、D2优质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率、新鲜移植妊娠率、解冻移植妊娠率。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KM小鼠、ICR小鼠、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囊胚体外培养均呈中空球形,囊胚均具有更加规则的形状和更高的折光度。低氧组KM小鼠、ICR小鼠、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囊胚率、新鲜移植妊娠率、解冻移植妊娠率均高于常氧组(P均<0.05),两组四个品系小鼠正常受精率、D2卵裂率、D2优质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氧条件下胚胎体外培养可提高KM小鼠、ICR小鼠、C57BL/6J小鼠、BALB/c小鼠胚胎体外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胚胎质量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收集797个单胚胎移植周期(59个选择性新鲜单胚胎移植周期,542个非选择性新鲜单胚胎移植周期,196个冻胚单胚胎移植周期),观察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周期与非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周期、新鲜周期与冻胚周期及受精第3天胚胎卵裂球数目与临床妊娠情况,比较移植胚胎质量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不同胚胎级别临床妊娠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Ⅰ、Ⅱ级胚胎临床妊娠率高于Ⅲ、Ⅳ级(P均〈0.05);受精第3天7~9细胞胚胎的妊娠率与4~5细胞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胚胎移植周期中,临床妊娠率与胚胎质量密切相关,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可获得较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封闭式麦管玻璃化冷冻法用于人早期胚胎冷冻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用于人早期胚胎(以下简称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移植后第3天的胚胎分别采用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玻璃化组)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程序化组)冷冻,比较两组胚胎存活率、完全胚胎存活率、继续卵裂率及植入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结果玻璃化组的胚胎存活率、完全胚胎存活率、植入率明显高于程序化组,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程序化组(P均〈0.05);继续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两组比较均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用于人早期胚胎冷冻可简化冷冻程序,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拮抗剂添加日不同水平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灵活方案中对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607例接受灵活的拮抗剂方案的不孕症患者,根据拮抗剂添加日血清LH水平分为LH<10 mIU/mL 189例(A组)、10 mIU/mL≤LH<20 mIU/mL 285例(B组)及LH≥20 mIU/mL 133例(C组)。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获卵数、卵子成熟率、2PN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鲜胚种植率、新鲜周期移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活产率高,流产率低(P均<0.05);与B组比较,C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活产率低,流产率高(P均<0.05)。结论 拮抗剂添加日血清10 mIU/mL≤LH<20 mIU/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EC)与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质量的关系,评估EC能否作为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一个预测指标。方法对619个IVF周期共3 646枚正常受精胚胎进行早期卵裂观察和第3天(D3)卵裂期胚胎质量评估;对其中682枚D3优质胚胎和2 180枚D3非优质胚胎进行囊胚培养,于第5天(D5)和第6天(D6)进行囊胚期胚胎质量评估。根据EC观察结果,将胚胎分成三组:EC组、原核消失(PNBD)组和原核还在(NPNBD)组。结果 D3胚胎平均卵裂球数EC组胚胎显著多于PNBD组和NPNBD组(P 0. 05),NPNBD组最低; D3优质胚胎率EC组与PNB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是两组均显著高于NPNBD组; EC组D3可冻胚胎率和D3可用胚胎率均显著高于PNBD组和NPNBD组(P 0. 05),NPNBD组最低。D3优胚行囊胚培养,D5囊胚形成率和D5优质囊胚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5可冻囊胚率PNBD组显著高于NPNBD组(P 0. 05);总囊胚形成率、总优质囊胚率和总可冻囊胚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D3非优胚行囊胚培养,EC组D5囊胚形成率、D5优质囊胚率、D5可冻囊胚率、总囊胚形成率、总优质囊胚率和总可冻囊胚率均显著高于PNBD组和NPNBD组(P 0. 05)。结论发生EC的胚胎发育速度较快,更容易发育成高质量的D3卵裂期胚胎,EC可以作为D3胚胎质量的一个预测指标。早期卵裂D3优质卵裂胚胎体外囊胚发育结局与非早期卵裂D3优质胚胎相比没有明显差异,EC可能不足以作为D3优质卵裂胚胎囊胚体外发育潜能的额外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Gn)脉冲式给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7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39例、C组40例,均行IVF-ET治疗,超排卵的第1~5天应用尿源性促卵泡生成素(uFSH),第6天开始使用uFSH、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A组、B组将每日Gn用量等分为4份,分别于8:00、11:00、14:00、17:00皮下注射或肌注;C组将每日Gn用量予1次/d肌注。结果与C组比较,A、B组用药量及费用减少(P均〈0.05),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提高(P均〈0.05),A、B组比较,P〉0.05。结论 Gn脉冲式给药用于IVF-ET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周期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与否在预测胚胎体外发育潜能及临床妊娠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体外受精周期D1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情况与卵裂率、D3可冻胚胎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可冻囊胚转化率、优质囊胚转化率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D1受精卵原核评级为Z1、Z2、Z3组的D3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转化率、可冻囊胚转化率均高于Z4组受精卵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原核评级Z1组囊胚转化率高于Z3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胞浆晕出现组胚胎发育参数高于无胞浆晕出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核评级为Z1、Z2、Z3的受精卵胞浆晕出现组胚胎发育参数高于无胞浆晕出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原核评级为Z4的受精卵有胞浆晕组仅D3优质胚胎率高于无胞浆晕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3移植周期中,移植胚胎胞浆晕出现与否在不同分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周期受精卵原核评级及胞浆晕出现与否可以用于预测胚胎体外发育潜能,但移植胚胎胞浆晕出现与否无法预测胚胎种植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两组玻璃化冷冻保护剂对卵裂期胚胎的冷冻效果。方法 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患者受精后第3天废弃胚胎为实验对象,共102枚胚胎入选,随机分为乙二醇+丙二醇(EG+PROH)组52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EG+DMSO)组50枚。比较观察两组玻璃化冷冻保护剂对卵裂期胚胎冷冻解冻后胚胎的复苏效果。结果 玻璃化冻融后两组在复苏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完整胚胎复苏率和卵裂球复苏率上EG+PROH组显著高于EG+DMSO组(P<0.05)。结论 对于卵裂期胚胎的玻璃化冷冻,选用EG+PROH作为冷冻保护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 355例男性不育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24岁)、B组(25~29岁)、C组(30~34岁)、D组(35~39岁)、E组(≥40岁),观察精液黏度、精子密度,精液量、精子前向运动,采用Diff-Quick快速染色法观察精子正常形态,采用混合球蛋白反应试验测定精子表面抗精子抗体。结果 E组精液量低于B、C、D组,前向运动率低于D组,P〈0.05或P〈0.01;D组、E组精液黏度增高率高于A组、B组、C组,前向运动率、正常形态率低于A组、B组、C组,P〈0.05或P〈0.01。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对精液质量有一定影响,年龄〉40岁者精液质量明显降低,此可能为其不育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组织的影响。方法健康初产妇53例,其中阴道分娩32例(A组),选择性剖宫产21例(B组),分别于妊娠晚期和产后3、6个月用盆腔器官脱垂(POP)量化分期(POP-Q)分度法评测其POP程度。≥I度者为患病者。结果A组妊娠晚期及产后3、6个月时POP患病率分别为34.38%、68.75%、62.50%,与妊娠晚期比较,产后3、6个月患病率增加(P〈0.05),以产后3个月时POP患病率最高(P〈0.05)。B组妊娠晚期及产后3、6个月时POP患病率分别为33.33%、38.10%、28.57%,与妊娠晚期比较,患病率增加不显著(P〉0.05)。B组产后3、6个月时的POP患病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产后盆底组织均有影响,选择性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早期POP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手术清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对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巧克力囊肿行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296例.其中囊肿直径≤4 cm、IVF-ET前未经手术清除者65例(A组),囊肿直径≤4 cm、IVF-ET前行手术清除者70例(B组),囊肿直径>4 cm、IVF-ET前未经手术清除者77例(C组),囊肿直径>4 cm、IVF-ET前行手术清除者84例(D组).回顾性分析各组Gn总量、Gn天数、内膜厚度、内膜形态、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A组Gn总量(48.05 ±21.23)支、Gn天数(8.77 ±2.01)d、A型内膜42.92%,B组分别为(59.86 ±5.18)支、(13.29 ±4.35)d、76.91%;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间获卵数无明显差异.C组Gn总量(37.17 ±10.40)支、Gn天数(8.27±1.39)d、A型内膜54.88%、获卵数(7.53±3.36)个、临床妊娠率61.91%,D组分别为(51.16±19.46)支、(10.19±3.12)d、83.33%、(8.43±6.62)个、88.2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手术清除囊肿后卵巢对Gn的反应性下降、内膜形态改善;对直径≤4 cm的巧克力囊肿手术清除后临床妊娠率未提高,而直径>4 cm的囊肿手术清除可提高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马博  张红 《山东医药》2012,52(30):41-42
目的探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时胞质回吸程度对卵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ICSI作为授精方式,且取卵后成熟卵子数量≥12个(不含无精子症患者)的不孕症患者36例。取使用达菲林长方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同源卵细胞,根据ICSI中胞质回吸程度不同分等为A、B、C组。A组注射针回吸卵细胞胞质不超过透明带;B组超过透明带,但在距透明带65μm(约为卵子的半径)以内;C组超过透明带,且距透明带的位置>65μm。授精后3 d内连续观察卵细胞受精情况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患者经达菲林长方案治疗后共获得卵子713枚,其中成熟卵子601枚,A、B、C组分别有199、217、185枚。C组的未受精率(13.51%)明显高于A组(6.53%)和B组(6%),P均<0.05;C组单原核出现率(0%)低于A组(4.52%)和B组(6.91%),P均<0.05。C组退化率(8.11%)略高于A组(5.53%)和B组(6%),P均>0.05。A、B、C组卵裂率分别为93.29%、92.49%、93.71%,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4.05%、56.25%、59.7%,其中A组优质胚胎率分别高于B、C组(P均<0.05)。结论ICSI中不同程度回吸卵细胞胞质对卵细胞的受精均无明显影响,但大量回吸胞质可导致卵细胞退化率及不受精率增高,少量回吸胞质有利于卵细胞的受精及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对接受拮抗剂方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IVF-ET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CG扳机日双侧卵巢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以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该比例<0.43为A组(262例),0.43~0.56为B组(267例),≥0.56为C组(247例)。比较三组一般临床资料、超促排卵周期情况、胚胎发育情况、体外受精周期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情况以及妊娠、围产期结局。结果 B组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LH与基础促卵泡激素(FSH)比值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高于B组和C组,HCG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获卵数、2原核(PN)数、卵裂数、囊胚形成数以及可移植胚胎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囊胚形成率高于A组和B组,高评分囊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天数、内膜准备方案及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及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拮抗剂方案中,HCG扳机日直径16~18 mm卵泡比例可反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当该比例≥0.56时可获得较好的获卵数、2PN数、卵裂数、囊胚形成数以及可移植胚胎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PCOS患者HCG扳机时机的参考指标,但该比例并不影响后续首次FET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刚地弓形虫致BALB/c小鼠受精卵发育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刚地弓形虫感染是否影响小鼠受精卵的发育及卵裂,探讨刚地弓形虫对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染虫对照A组和染虫B—E组,A组每只腹腔注射PBS0.2ml;B—E组每只依次腹腔注射刚地弓形虫速殖子25、50、100、200个,注射体积均为0.2ml。染虫3d,使小鼠超排、合笼,查阴栓,将查获阴栓的各组小鼠再随机分为A1-A3、B1-B3、C1-C3、D1-D3和E1-E3组,观察各组小鼠受精卵于受精24、48和72h后的卯裂情况。结果染虫B组与对照A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染虫C~E组小鼠受精24、48h回收的胚胎总数、受精卵百分率均小于A组(P〈0.05),而在受精72h后,C组与A组无差异,D、E组小于A组(P〈0.05);在受精24h后,1-C胚率比对照A组高(P〈0.05),2-C胚率则比A组低(P〈0.05);在受精48h后,桑椹胚率低于A组(P〈0.05);72h后囊胚率低于A组(P〈0.05),而发育延迟胚率和退化胚率在受精48、72h后则都高于A组(P〈0.05)。结论刚地弓形虫对小鼠受精卯的发育具有-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取精方式对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接受治疗的不育夫妇78例,共81个周期,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别治疗:射出精子严重少、弱、畸精症者,行ICSI53个周期;经附睾穿刺(PESA)或睾丸切开取精(TESE)者,行ICSI28个周期。比较ICSI后两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两组分别穿刺MⅡ期成熟卵子457、359个,自取精液组受精率明显高于附睾或睾丸取精组,而优质胚胎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ICSI使用不同来源精子不影响其妊娠结局,是治疗男件不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脑血管弹性储备评价的方法。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AS组(B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和免疫损伤制作AS模型;C组在B组喂食基础上,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2.5mg/kg(饲料总量为100g/a)。分别于高脂饲料饲喂前、饲喂后4、8、12周行颈动脉超声和TCD检测。拟定兔的颈动脉弹性传递指数(CETI):CET11=颈内动脉血管弹性系数/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系数(EMICA/EMCCA),CET12=ICA搏动指数/CCA搏动指数(PIICA/PICCA),CET13=基底动脉EM/EMCCA,CET14=基底动脉PL/PICCA[血管弹性系数(EM)=Vm/PI]。12周取兔颈动脉行病理学检测。结果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①B组和C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逐渐增厚(与A组比,P〈0.05);C组较B组增厚程度降低(P〈0.05)。②B组CET11、CET14逐渐减小,与对照组比较,CETII在第12周时、CET14从第4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T12、CET13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CE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ET13从第4周开始,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ET11、CET12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CET13、CET14变化趋势与B组相同,但变化时间较B组滞后。③B组CET11与PI。呈负相关(r=-0.35,P〈0.01);CET12与PI。A呈正相关(r=0.6,P〈0.01);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与PIICA呈正相关(r=0.69,P〈0.01)。CET14与pIBA内一中膜厚度呈负相关(r=-0.46,P〈0.01);CET13与PIBA无明显的相关性(r=0.28,P=0.08);IMT与PIBA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ETI可以作为评估颅内AS的指标,CETI升高,提示颅内血管的AS速度高于颈总动脉的速度;CETI下降,则提示颅内血管的AS速度低于颈总动脉的硬化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青霉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不良率及随诊率有无差异。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159例妊娠梅毒患者,根据患者处理方式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为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组,有效病例53例,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15日;B组为苄星青霉素治疗组,有效病例75例,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C组为未治疗组,有效病例9例,D组为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均阴性的正常孕妇159例。A、B、C、D组妊娠结局异常率分别为18.87%(10/53)、17.33%(13/75)、66.67%(6/9)、15.72%(25/159),C、D组间,A、C组间,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组间,B、D组间,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随诊率分别为76.81%、92.59%,两组间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治疗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不良率远高于治疗组及正常孕妇组,治疗组的妊娠结局不良率与正常孕妇组无明显差异,且2种青霉素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但2治疗组间随诊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心肌桥本身介入治疗疗效的比较,观察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试验组选择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并严重狭窄(≥70%)者28例(A组),对照组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桥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195%)者16例(B组)和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C组),应用普通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三组均成功行介入手术,三组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6个月内4例(14.3%)再狭窄,B组6个月内7例(43.7%)出现再狭窄,C组8例(14.8%)再狭窄,A组和c组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中再狭窄患者均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心肌桥近端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介入治疗疗效未受心肌桥近端异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但心肌桥病变本身的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GnRH拮抗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患者卵泡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与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2-09在该院生殖医疗中心行IVF-ET的PCOS不孕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GnRH拮抗剂组)28例(研究组),B组(GnRH激动剂长方案组)4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卵泡液中IL-1β水平及其与助孕结局的关系。结果两组卵泡液中IL-1β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Gn总用量、Gn用药天数明显比B组少(P〈0.01);A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2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IVFET中GnRH拮抗剂治疗PCOS不会改变卵泡液中的IL-1β水平,不影响卵泡的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卵裂能力及胚胎的着床,故GnRH拮抗剂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