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风险评估指标间的非可加性问题,给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风险评估方案。首先,建立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及客观熵值法计算单风险指标的权重,再根据权重计算各层指标集合的模糊测度;然后,根据风险指标相对于风险等级的隶属度构建综合评价矩阵,通过模糊积分向量不断融合指标集的评估值;最后,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的综合风险评估值可以按照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得到。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较好解决风险评估指标间的非可加性问题,对智能电网信息通信系统能有效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以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背景,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业务发展和技术方面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重点论述了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对主站系统、通信网络、智能化采集终端的构想,提出了电信息采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而在智能电网中,其发电、输变电以及电能存储等各组成部分都与传感、通信、数据处理、智能控制等进行紧密关联,形成完善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型网络,提高电网数据的高效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电网智能化进程也在快速布局和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出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按照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思路,打造灵活互动的电网,同时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建设友好开放的电网,重点研究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力提升问题,全面提升采集系统数据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电能表资产价值,以确保电网与用户间信息透明开放,同时构建公正透明的调度计划运作平台、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确保电网与电源间信息透明共享。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与电力通信之间的有效融合是推动电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电力部门加强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优化,使电网系统能够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强化电网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基于电力信息通信采用网络技术发展的优势,提出电力系统中网络技术应用的现状,并阐述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协作信息平台是大型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支撑基础。分析了基于传统交换机的企业通信网络存在着种种问题,提出了将NGN软交换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的通讯系统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已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满足企业的业务协同方面的需求。利用mSwitch软交换系统,构筑了专门针对企业协作信息平台的通信系统方案,并已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电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任务,对电网运行与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面临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本文对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系统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旨在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保障电网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益沛 《机电信息》2011,(30):110-111
简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特征,提出了智能电网实现的基础——高速、双向、集成、实时的通信系统,并简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先进的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对该系统采用的LonWorks控制网络进行了描述,并从现场设备层、通信网络层和系统应用层三个层次简要描述了系统的技术特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通信网络节点数少和通信距离短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煤矿井下信息监控系统。将井下巷道和综采工作面上的参数监控设计成CAN网络智能节点,完成对井下瓦斯、温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采集,通过CAN网络能够实现煤矿井下工作点与井上监控中心的信息传输。给出了智能节点的软、硬件设计。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在监控节点较多、节点分散和通信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各监控站仍能保持通信的实时性,而且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一种应用于智能电网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对该系统采用的LonWorks控制网络进行了描述,并从现场设备层、通信网络层和系统应用层三个层次简要描述了系统的技术特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勤 《机电信息》2012,(12):14-15
在介绍了智能电网OMS系统与PMS系统间数据信息集成的支撑技术后,重点分析了OMS系统和PMS系统相互集成形成的智能电网经济调度与状态检修集成模型,尤其对OMCI智能电网经济调度运行综合评估体系和RCM电网设备状态检修综合评估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节能经济高效运营发展的智能电网信息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提出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要求,本文介绍应用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S3C2410和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的电网监测系统的具体方案。通过Internet登录到该监测系统主页,电网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电网运行情况并对故障信息做出处理;用户可以实时查看消费信息以及电网参数。该监测系统也为实施实时电价实时通讯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对实现电网参数的远程网络监控和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实时性及正确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NGN属于新一代网络体系,NGN在为运营商提供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提供传统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的同时,也为电信网络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其网络安全是开展一个可持续赢利的商业模式必须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油田通信的NGN网络已经投产使用,本文结合大庆油田通信网现状及发展规划,提出NGN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以促进NGN业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电网监控系统数据速率慢,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应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电网数据监控,在物联网技术中运用了5G无线时间同步通信技术,通过嵌入式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实现了对智能电网实时性监控的目的。利用半马尔可夫模型的智能电网算法来控制不同的电网数据,对电网数据实施统一化管理,有效的地增加了电网监控信息管理力度,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电网监控信息的有效性,增加了电网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智能电网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 所谓"智能电网",是指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配输电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影响、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电能损耗的优点. 作为智能变电站内建立无缝远动通信体系结构的基础,自2004年以来,IEC 61850已成为全球广泛采用的电力自动化通信系统与网络标准.应用IEC61850可以实现不同厂家IED(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对电力系统高水平自动化的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月25日至1月28日,IEC/TC65/WG17工作组(System interface between industrial facilities and the smart grid,工业设施与智能电网之间系统接口)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四次工作组会议,该工作组将起草IEC/TS 62872工业设施和智能电网的系统接口标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奥地利等国家的1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闫晓风工程师作为工作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利用传感技术、嵌入式处理、数字化通信和IT技术,将电网信息集成到电力公司的流程和系统,使电网可观测、可控制和自动化(可自  相似文献   

18.
信息网络及通信设备发展已经给电力发展创造了十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兴电,智能电网"已是大势所趋。以现有茂名电网为基础,以提供清洁、高效电力供应为落脚点,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综合运用先进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是茂名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的主要方向。现从电网规划、电网基建、电网运行检修三个方面,对茂名智能电网的发展任务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智能电网安保实施的原则和建议。实施的细节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查找相关的安保标准而进行。随着部署信息通信技术能力的提高,随之而来的网络安保挑战也相应增加,本文就是针对安保方面的总体思考。本文所述的网络安保是针对在通信网络传输或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而言的。智能电网安保要比网络安保宽泛得多,它包括了物理安保。物理安保是指设备保护和设备访问,包括数据中心。策略也要实施全面安保和访问控制。比如,防止通过漏洞对网络进行访问(网络安保攻击),由非授权人员对数据访问(物理访问控制失效)或非授权的数据拷贝(违反安保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电网建设工程中,电能表承担着复杂的数据计量与通信互动任务,因此其对于通信数据的调制与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配电网环境的信息传输稳定性,基于此设计面向可重构无线智能电表的自动化调制通信系统。以主控制器电路作为核心电量调配元件,按需连接驱动继电器芯片与通信信号调制模块,完成系统的硬件执行环境搭建。在此基础上,设计可重构型无线通信程序,通过设置智能电表的冗余调制条件的方式,计算通信调制时延量的具体数值,完成系统的软件执行环境搭建,结合相关硬件设备结构体,实现可重构无线智能电表自动化调制通信系统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ZigBee型通信系统相比,自动化调制通信系统能够按照数据任务的计量与互动需求,为其分配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满足稳定配网电表信息传输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