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电动汽车充电桩监控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ndroid系统,设计了一套电动汽车充电桩设备的移动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服务端和移动端APP和通信模块组成,服务端基于JSP平台开发,对数据进行存储并进行数据处理。移动端APP基于Android设计,为系统的用户使用界面,实现了充电桩提供移动监控与故障处理功能。通信模块基于Http协议设计,为移动端和服务端提供了数据交互的媒介。该系统实现了对充电桩的移动监控功能,提高了充电桩维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桩中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实时测量不准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充电桩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结合数字滤波进行实时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交流充电桩输入电压与电流实时采集数据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随机扰动情况下交流充电桩电压电流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兼容性,设计了一套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管理系统.基于STM32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管理系统具有射频卡数据读写、电表数据读写、数据信息存储、PWM波输出和捕获、键盘输入等功能,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人机界面,能够对充电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获取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充电桩的安装数量日益增多。考虑到充电桩的方便快捷调试,设计了一种充电桩调试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拟装置。硬件部分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通过协议转换模块实现与充电桩的CAN总线通信,还集成了AD转换器、充电控制装置、状态指示灯、操作显示单元以及保护装置等;软件程序包括模拟装置与充电桩的CAN总线通信应答过程、充电控制、电量处理程序、状态显示程序、报警程序等,完成了动力电池模拟装置与充电桩的CAN总线通信应答、动力电池充电、状态显示及系统报警等功能。通过对一款型号为TCZ-Z50kW/700V的充电桩的调试测试,所介绍的动力电池模拟装置可以实现充电桩的调试过程,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住宅小区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为例,介绍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分类、布置及安装方式、负荷计算及配电设计等需要注意的事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深入探讨了住宅小区充电桩的电气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成为当前交通市场的重点发展对象,而解决电动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需要解决好相应的充电桩建设工作,在目前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中,直流充电桩在建设中,做好其兼容性性能测试,对于确保充电桩建设质量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电动汽车以及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测试进行分析,探究电动汽车和直流充电桩兼容性测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充电桩的运维巡视任务日益繁重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便携式汽车充电桩检测仪。对检测仪的软件、硬件及器件选型进行了分析,并对检测仪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便携式汽车充电桩检测仪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充电桩故障,降低了隐性故障率和用户投诉率,提升了充电设施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资产回报率,增强了电动汽车业务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自动引导运输车(AGV)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较低的运营成本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目前存在的充电桩布局不合理情况导致了AGV的工作效率低和充电桩的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可靠的AGV充电桩选址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区域繁忙度,以最小化AGV小车行驶交通成本和充电桩建设成本之和为目标。为了得到充电桩的优化位置布局方案,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求解AGV充电桩选址问题。然后,讨论分析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不同规模测试算例下的计算性能。最后,为了确定影响模型的关键因素,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充电桩的布局对区域繁忙度、充电桩数量和充电需求量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通过本项研究,决策者们可以更加合理地规划AGV充电桩的位置布局,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服役可靠性的强制要求下,直流充电桩普遍存在拆装困难、回收再利用性能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直流充电桩关键部件识别方法,筛选出对服役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再利用潜力却难以回收的零部件,以便设计人员能够围绕这些核心部件合理分配设计资源。该方法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引入充电桩的可靠性评估,从风险优先级数(RPN)、回收难度以及再利用潜力三个角度,建立了充电桩可靠性与回收再利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充电桩的拆卸实验数据与实际运行环境下的故障数据,而由专家评价法得到的定性指标数据则采用三角模糊数描述并进行一致度聚合,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综合分析定性与定量数据,实现了零部件可靠性与回收再利用性的综合排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家电网80 kW一体式一机一枪充电桩,分析结果显示充电枪、充电模块、交流主接触器、计费控制单元、显示屏、充电主控模块以及进线塑壳路断器等零部件需要在将来的设计过程中加以关注,以有效提升直流充电桩的可靠性与可回收性。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提高充电桩把手的舒适性,满足不同充电桩用户的使用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通过调研市场现有的充电桩把手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充电桩把手舒适性的因素,例如充电桩把手的外观特征、弯曲角度、安装高度、用户心理、使用习惯、色彩搭配、表面处理工艺等。结合人机工程学、造型设计原则、色彩搭配原理、表面处理工艺、材质特征、KJ法等设计方法,分析了充电桩把手CMF影响因素,进而对充电桩把手进行改良设计,不仅提高充电桩把手舒适度,而且提升了充电桩把手的美观性,使充电桩能够同时兼备实用性和美观性,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进而促进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得出结论:充电桩把手设计的合理性对舒适度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新型充电桩把手设计需要满足用户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有效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为今后充电桩把手设计提供了设计实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旭  齐向东 《机电工程》2014,(3):393-396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严重不足以及不能及时充电的问题,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智能监控技术、REIP无线射频技术以及CAN总线技术应用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研究中。开展了无人值守的智能电动车充电桩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兼备CAN总线网络通讯功能和无人值守功能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软件设计方法和硬件结构组成方案,把每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视为一个智能节点,建立了上位机组态监控和下位机数据采集相互结合的系统整体框架。在组态软件MCGS上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模拟演示试验,并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了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能够快速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并且具备完善的远程通信和监控功能,保证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可移动式充电桩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在结构及性能上有自身特定的需求。针对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相关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可移动充电桩的外形和结构,通过三维建模设计可移动式充电桩的外形和框架,对充电桩框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考虑了框架的钢型、厚度和内部载荷承载部位影响,同时考虑了不同工况下受到的载荷冲击所造成的影响及受到外界激励发生强迫振动。通过有限元分析后所得到的各工况下最大平均应力、最大变形值和最小固有频率都满足要求,充电桩的重心点垂直线在结构底面范围之内,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稳定性要求。研究形成了较为实用的设计方案,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汽车"新四化"背景下,电动汽车的销量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问题,但因电动汽车续航受限,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与充电桩的建设与运营情况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国内充电桩建设现状,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充电桩的发展问题,给出科学合理的充电桩运维及安全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配电网背景下,针对分布式光伏与电动车充电桩的并网问题,对充电桩产生的谐波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揭示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对充电桩谐波产生的交互影响。最后,利用PSCAD/EMTDC软件搭建了充电桩与分布式光伏的模型,并接入IEEE 14节点配电网模型中,在不同接入节点、充电桩数量和分布式光伏容量的条件下,系统地研究充电桩并网与光伏并网在谐波交互方面的影响规律,为谐波源并网准入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的充电接口标准实施以来,升级改造的旧充电设施与新开发的充电设施并存于市场,设备不能给电动车充电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该文解析了国标GB/T 18487.1—2015控制导引的电路原理和工作状态参数,设计了以STM32F107RCT6为控制核心的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功能检测系统。该系统模拟车辆检测装置,实现充电连接过程的电气参数采集与判断,采用RS485通信与上位机连接,实现充电连接过程的实时监测,可为设备维护人员提供交流充电设备的故障检测与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珂 《机电信息》2023,(14):18-20
提出一种基于两电平变流器的多功能充电桩控制方法。采用PWM可控前端整流技术,让充电桩具备基础充电功能、反向电网无功补偿功能以及当电网停电或不具备供电能力时的逆变发电功能,实现充电桩的四象限运行。相比传统充电桩,其优点在于不会向电网注入谐波,无功补偿时可提高电网局部功率因数以及可充当应急三相电源变换器。通过仿真验证了多功能充电桩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抗冲击性能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重要指标,文中结合试验测试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以快速预测不同工况下的充电桩的抗冲击性能。首先,搭建充电桩冲击试验平台,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其次,采用拉丁超立方方法设计200组仿真方案,并借助Python脚本语言,自动提取充电桩的抗冲击性能;最后,通过调整神经网络中的超参数,建立了充电桩抗冲击性能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与仿真模型的抗冲击性能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并相较于仿真求解的数以小时计,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仅需要几毫秒。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充电桩的抗冲击性能进行评估,极大地缩短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桩产生的谐波对电网运行的困扰,提出一种将瞬时无功功率ip-iq法和单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应用在电动汽车充电桩装置中,将单相电流构造成三相电流,再采用三相瞬时无功功率ip-iq算法对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谐波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谐波电流,采用单周控制的方式使得有源电力滤波器产生与谐波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对抑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谐波和补偿无功功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中针对自动化码头无人集卡充电策略及充电桩分配问题,在传统定点充电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充电桩动态布置方式与阶梯充电策略。根据无人集卡电量水平与码头实时作业情况,结合无人集卡运动学特征,动态调整充电桩位置和数量;将无人集卡划分为作业车辆与非作业车辆,分别制定不同充电管理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桩利用率,使无人集卡车队整体电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对自动化码头运输设备充电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放充电协议(OCPP)可为充电站点与任何中央管理系统间提供一种统一的通讯方案。基于此协议,在嵌入式Linux下的Ubuntu系统中通过C语言进行编码和调试搭建了充电桩客户端和服务端,并进行了相应的文件配置,最后基于Steve服务器通过WebSockets技术较好地实现了两端的连接性和信息的响应实时性,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管理和发展模式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